〈「模組化」與「掌控感」:在活動期間早起跑步〉2025-07-18
這陣子有比較多外出帶過夜營隊的行程,其中一天,由於我們這組約定的集合時間是10點,評估了之後,我決定清晨六點半就提前起床,趁其他人還在補眠時出門跑步。如此一來,不管跑步的狀況如何,跑完步、洗好澡後,接續活動也綽綽有餘。
實際施行的情況也和預期的差不多,時間充足、狀態良好。而且天氣比預想得還要舒服,用比平時更快一點的速度跑完設定的距離,在附近早餐店買了三明治,洗完澡、吃完早餐。其他人陸續起床準備之際,也沒有誰注意到我出門跑步的事。
「模組化」的活動行程
我在思考是什麼使這樣的實踐成為可能。我並不是每天都這個時間起來,平時的跑步時間安排,大約每三四次只有一次是晨跑,其他幾次都是晚上出發。
不過,在幾個月的跑步練習與紀錄裡面,一種「模組化」的跑步行程在我的記憶中形構。當我在思考我能不能加入這個行程時,「跑步(加洗澡)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幾天去跑才不會太熱」、「飯後多久去跑才不會感到不舒服」、「最晚幾點出門才不會影響到行程(或睡眠)」等資訊會很清楚且迅速地浮現出來。
如此一來,這個「完全來得及」的確認便能很快完成;加之幾個月練習下來對於體能提升獲得的信心。即便這是一個根據前一天狀況做的「臨時安排」,但卻不會造成我的認知負擔。模組「卡得進去」,剩下的就只有讓它發生。
一種能擴散出去的「掌控感」
我在想,之所以這趟跑得特別舒服、愉悅,除了天氣特別好之外,也包括了一種比平時更高的「掌控感」。平時,如果我想早上跑步,需要對付的只有想多睡一點的心情(或者前一天拖著不上床的心情),而且即便我最後沒有起床跑步,那也只是我選擇了另一個「多睡一點」版本的行程。
但在營隊的週期裡面,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模組化行程,就會更加得到一種成功「生時間」的成就感。因為如果我沒有主動「鑿出」一個時間擺放自己的日常,幾天的時間就會被完全捲入一個更大的群體行事曆之中。
相對的,當我實踐地知道我可以在數日的過夜營隊中依然完成我平常的訓練菜單、依然生出時間記錄這些感受。那不只是在跑步、寫作時得到掌握感,在整天的其他行程中,我也更能處於「這是我自己的決定」這種正向的意識狀態。
就像海上一艘自足的船,當它足夠平穩、就不必擔心海水帶來的搖晃。我們能夠移動、體驗,但不會失去自我。且無論風、浪如何推拉,我們會有屬於自己的前進方向。
延伸閱讀:
〈白天跑步:身體帶動意識的自由探索〉
〈痛是無可避免的,但你能選擇自己要不要受苦〉
〈旅行時帶著的,你不想逃離的日常〉
〈折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