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至今已發表的書籍~「心理學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從2022/12/31起,陸續在方格子這個創作園地發垃不少的讀書心得,因為數量太多,所以我就分門別類地整理如下:


書名:《關係黑洞》

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表面上是「黏」,但不一定具對等性。我們擔心的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不安全感可能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曾有受傷的心靈,如果在關係中有不安全感,容易在關係中形成黑洞。黑洞吸入了彼此的「愛與信任」,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別人的負面評價之中,因此容易想要抓住對方,取得慰藉。

https://vocus.cc/article/63af9b88fd89780001c8cf78

 

書名:《被評批的勇氣》

人類大腦會自動辨識周遭環境產出正面(讚美)或負面(責備)的評判,有個「評判量尺」自動地運作中,這量尺是遠古祖先留給代代子孫生存反應法則,判斷中何者該親近,又何者該迴避的機制。

https://vocus.cc/article/63af9b88fd89780001c8cf78

 

書名:《走出孤獨》

阿德勒說「超越自卑,更重要的是走出孤獨」。當人學會與這世界心靈相通時,即便你獨來獨往,也一樣能活出自己的價值,精彩且自在,因為孤獨不是生命的本意,價值感才是。「孤獨」是什麼定義呢?它是當事人「介不介意被別人發現孤身一人時,會不會難過?會不會感到自卑又羞恥呢?」如果常常被人責備形到內化慣性,如果常被責備到自己都覺得周遭朋友也都一致認同時,就會自卑又羞恥,會退縮躲藏,就進入孤獨的自我,那是黑暗的深淵。

https://vocus.cc/article/63af9b88fd89780001c8cf78

 

書名:《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魔鬼」,而且牠一定會出現。我們知道這事實,我們才能與魔鬼建立關係。潛意識裡,我們都認為別人是討厭鬼,有人說「他人即地獄」,彷彿世界多的是難相處之人,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獄」。令人討厭之人,從別人眼中反射自己的樣子,心裡不舒坦,懷疑自已!也許我們真該找人聊聊!談了之後,吐了苦水,宣洩了不可告人的祕密,就算沒有根治,至少在那當下放肆自我無拘侷下充滿了精氣神迷離和快樂。你我皆凡人,上一刻聽你傾訴的心理治療師,也找下一刻就掛號找另一個心理治療師聊聊。

https://vocus.cc/article/63af9b88fd89780001c8cf78

 

書名:《邁向圓滿》

 https://vocus.cc/article/63afa141fd89780001c90134

「邁向圓滿」(Flourish)」提及幸福的公式為「正面情緒+全力投入+意意+正向人際關係+成就」。是我認為最能闡述幸福的五大因素,我也深深地想要實踐這方向。

 

書名:《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

有沒有覺得時間不夠用?老覺得白白浪費光陰?

您有沒有老是害怕自己趕不上期限?

時時刻刻逼迫自己,老是陷入「事情無法結束」、「老感覺忙不完」?

總覺得沒有充分利用到時間,觀照別人反思自己後內心總覺不安。有一股強逼自己的意念:「別人在做,我也必需要做」。有完美主義傾向。就累積形成「習慣性焦慮」了。

 https://vocus.cc/article/63c8f949fd8978000134ead4

 

書名:《 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ement》

這本書閱後,個人覺得可以分成三個部份討論:

第一部份說明什麼是雜訊?什麼是偏誤?。介紹雜訊的組成因素,如何衡量它,它是如何產生的,以及不斷地說明詳細雜訊與偏誤對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影響。(第一章到第十七章)

第二部份就是針對即然社會上必然產生那麼多雜訊,作者提出一些減少雜訊的方法,對討論各式方法的思辨。(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五章)

第三部份則是在討論減少雜訊有沒有其他副作用?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哪些?(第二十六章到第二十八章,回顧及結論、結語)

 https://vocus.cc/article/63c9f258fd89780001c00019

 

書名:【原子習慣】這本書

我相信認同這本書的讀者,在相對方上是需要借外力或信仰PUSH自己,期待改善過去執行不力的作為。但重點是,當你看書當下點頭如搗蒜,嘖嘖稱奇。放下書後開展的細微改變下,執行力如何?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是不是真的產生巨大成就(本書副標)?

「人類是懶惰的動物」。不管這本書名為「原子習慣」,亦或者書名為「小習慣,決定你要哪一種人生:行為科學改變千萬人的好命法則」,這類書還真的汗牛充棟。 但世界上出類拔萃的還真僅有少數人,為什麼?

 https://vocus.cc/article/63ce5bf1fd89780001e0673e

 

書名:《為什麼你無法真正的快樂》

作者說:「當你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你看著的事物就會發生改變」。這句話的重點就是自己看事情的態度:作者主張「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切,相信自已決定會快樂,就會快樂。

 https://vocus.cc/article/6869e858fd897800010f46a4

 

書名:《內在驅動心理學》

這本書探討一個現象:你被掏空了嗎? 如果是,那又要如何從精疲力竭中重燃工作熱情(How Successful People Overcome Burnout)。雖然說這本書主要是聚焦於成功人士容易有這種現象,但是,就算沒有歸類於金字塔頂端的“成功人士”之平凡如你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都會遭遇到各種等級的心理負擔與危機!那當你我凡人碰到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時,對生活對工作失去熱情時,那該怎麼辦呢?這本書倒是有一些建議,不妨參考看看。

 https://vocus.cc/article/68331b41fd897800015a8dfb

 

書名:【情緒共振】

本書的核心思想是闡述「親愛關係中,如何修復焦慮衝突,一起成長」。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https://vocus.cc/article/680c4a0ffd897800014c4c47

 

《書名:心適力:變動不安的年代,最重要的生存素養》

咱們人類是有一股天生的能力「心理韌性」,碰到外在環境變化下的適應能力,只不過呢,適應能力不一定是那麼靈活及完美,源自於人類的先天抗拒改變的本質,還有需要後天學習才能把適應能力做的更好。雖然你我或多或少都知道這個概念,但這本書的作者是位著名的心理學與情感神經科學方面的專家,由她引經據典且提出她個人研究創見,結構式的分析成因,以及如何去落實的方式。

 https://vocus.cc/article/66f76dbcfd897800012e614b

 

可愛的小書- 「讓這本書抱抱你」

這本書是一個生活的指南,提供了個人自我照顧的想法與實踐的Guideline。分為三個章節:「心理」、「身體」、「精神」,在特個章節最後,給讀者一個「自我照顧的檢核表」,我個人覺得蠻實用的。

 https://vocus.cc/article/65f2e28dfd897800011c8ada

 

【閱讀書摘】書名: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

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所以這本書的建議是不要硬幹!而是採用「降低門檻」、「移除障礙」兩種主軸,但要如何達「降低門檻」、「移除障礙」呢?這本書最主要的特色是提出這項觀點:找出「催化劑」。

 https://vocus.cc/article/65d48cdffd89780001927a9c

 

閱讀心得 l【書名】: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當我們面對別人的判斷及批評時,大部份是不是都急著為自己辯護,或者畏畏縮縮的,要不開始攻擊對方。Bosenberg博士建議不要急著分析或回應,我們要深度的傾聽,專心地釐清眼前所觀察到的事實,也許要換位思考,以及自身的感受與需要時,自然就會流露出內心的善意,目的能達到對他人的尊重、關心與同理。

 https://vocus.cc/article/648728d2fd897800012de188

 

閱讀心得 l 【書名】:超減壓的BMW身心自療法

自律神經系統是我們生存的關鍵,但因為我們一直在高速運轉這套機制,這套原始防禦系統現代反而是我們生活的阻力,像壓力荷爾蒙如何攻擊大腦,而大腦卻恰恰是壓力荷爾蒙的生產者。生活若不斷承受高壓力,大腦就會在全耳各部位誘發出壓力反應,全身充滿大小症狀。

 https://vocus.cc/article/6479f6a0fd89780001e2cb52

 

閱讀心得 l 【書名】:請用正念疼惜自己

誰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呢?答應是「自己」。我們要往「離苦得樂」的期望邁進,為什麼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會常失常而自責,或者不自覺地想要討好別人,也會感情受創、自認卑微不值得被人愛或尊重,想要逃避或轉移注意力等等,常常覺得內心空虛呢?這樣的自我貶抑、自我傷害、否定自己,就是在負面情緒陷入漩渦中浮沉。

 https://vocus.cc/article/646758a4fd897800017726d5

 

閱讀心得 l【書名】:減法的力量~帶你發現「少,才更好」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言雖古,但在現代來看,符合實況更適用,減法不僅是人類世中資訊氾濫下,突顯它是重要生存技能。

很多人盲從、追流行,或者有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或者知識焦慮。為了某些原因製造出很多沒意義的活動、會議、報告等浪費資源之事。也許因為沒有自信才要把本該簡單之事複雜化,創造表面被注意的假價值。

 https://vocus.cc/article/6443f7e2fd89780001f1f23f

 

閱讀心得 l【書名】:讓自己快樂~沒有放不下的情緒,只有不肯放下的你

亞伯.艾理斯(Albert Ellis)發展的一套治療方法稱之為REBT(Re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中文翻譯成「理性行為治療法」。它的核心想法是人要先認知自己的不完美,無條件式地接納自己的一切特質,不用改變自己,與自己的缺點和平共處,停止無限上綱地責備自己或他人,特別是有強迫症狀的人更要練習。

 https://vocus.cc/article/642be08ffd897800013006aa

 

閱讀心得 l【書名】: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人的大腦值得探索,人心可以昇華。我們不一定改變得了外界環境,但人人都能回到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自己擁有面對世界的積極能量。」

禪修是拉回你的注意力,強化心智的過程。去除宗教性教義或神祕性,從腦科學研究,嚴謹方法去求驗證,可否透過禪修鍛鍊,達到「更專注、更慈悲,持續改變人生的力量?」答案是「肯定的」。

 https://vocus.cc/article/640f1b16fd89780001586b92

 

閱讀心得 l 【書名】:病態型自戀

病態型自戀的人,本我非常脆弱,隨時會爆發,顯現殘暴可怕的精神問題。他們沒有穩定不變的自我,他們的人格是製造出來的假象,隨時修補。他們會「類妄想(subdelire)」,他們會歪曲現實,製造出謊言,最終連他們自己都會相信自己的謊言為自己的事實。

 https://vocus.cc/article/64075023fd897800010aef41

 

閱讀心得 l 【書名】:不焦慮的心理課~~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 通常「自我懷疑」就是焦慮的核心。負面想法在腦中漩渦中打轉,爬不出來。焦慮源於我們的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它反映的是我們對於情感連接的渴望, 也從兒時發展形成的「依附關係」。

 https://vocus.cc/article/640498ddfd89780001ed5a06

 

書名:「真實的快樂」/ 作者: Martin Seligman PhD, 遠流(2003年)

Seligman博士在「真實的快樂」(2003年)這本書中強調要找到「生命的意義」,擁有「自己的美德」,找出自己的「長處」,賦於它的「意義」。舉例而言,陳樹菊女生具有「人道與愛的美德,找到自己「淡泊慾望的長處」,賦於它「捐錢助人的意義」,所以她說她連做夢也在笑的無比快樂。

 https://vocus.cc/article/63d90e5ffd89780001f20c14


書名:「真正的快樂」/ 作者:聖嚴法師,法鼓山文化(2009年)

佛教觀點「行菩薩道,廣度眾生,離苦得樂,是解脫是奉獻。不為自己欲求而奉獻,不計算回饋是為最快樂的人」。佛教教義有「八苦」,樂是苦的開端,也是變成苦的原因,要少欲知足。我自己是奉行「知足、感恩、歡喜做、甘願受」的理念,來面對人我間的計較與虞詐,或許阿Q,若無法能改變他人,反而改變自己的心態較容易。

 https://vocus.cc/article/63d90e5ffd89780001f20c14

 

書名:「更快樂」/ 作者:Tai Ben-Shahar, 天下出版(2012年)

Ben-Shaha博士在「更快樂」這本書(2012年)中的重要結論也是「活在當下」,他認為快樂就是能「從生活中體會到樂趣和意義的感受」。他說一個人最快樂的時刻,是發生在「自願努力完成」某項「難難有意義的工作」時當下的情境。

 https://vocus.cc/article/63d90e5ffd89780001f20c14

 

書名:「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作者: Emma, Seppala PhD,

這本書中強調「利他、同理與悲慈」,希望人要「活在當下」,勿過度認同感受,也不要易屈服務情緒洪流,請寬容善待自己,專注自己長處,產生「心流」忘我之快樂感。

 https://vocus.cc/article/63d90e5ffd89780001f20c14

 

書名:「真正的快樂處方」/ 安德斯 韓森, 究竟出版(2020年)

這本書說明了他研究以數以千計的論文,肯定地說運動可以讓人更快樂。既便您僅只是每天散步30分鐘以上,也是有一定效果。書中提出很多科學證據,人類的DNA是延續祖先為生存體系而有一套內在平衝機制,例如「杏仁核」(加油系統、預警系統)與「海馬迴」(剎門系統)間交互作用,以及運動可以讓「鉤束」輸送較多血量產生較多的多巴胺,產生快樂感覺。

 https://vocus.cc/article/63d90e5ffd89780001f20c1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4.9K會員
207內容數
大量閱讀讓我可以滿足探索未知。這裡大多數是我閱讀後的心得。我是認真讀後再分享,記錄於此,私心為己。可能有些內容比較硬澀,若您真有興趣,讀它可能需要耐心及用心,或許燒腦。我相信弱水三千,獨取一飄飲,自有共鳴之夥伴長相左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一本全世界无数人受益和家庭必备的心理自助图书
Thumbnail
一本全世界无数人受益和家庭必备的心理自助图书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人們彼此間的關係已有相當數百年的發展,還是有辦法找到新的角度來觀察研究。我個人感覺沒有一段關係不是獨特的,不過仍然可以歸類,我想這是當代生活的特點,資訊處理的層次變得今非惜比,所以我認為關係免疫力這本書是不錯的加油站,適當的停留可以幫助自己繼續往前。以下是我得到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人們彼此間的關係已有相當數百年的發展,還是有辦法找到新的角度來觀察研究。我個人感覺沒有一段關係不是獨特的,不過仍然可以歸類,我想這是當代生活的特點,資訊處理的層次變得今非惜比,所以我認為關係免疫力這本書是不錯的加油站,適當的停留可以幫助自己繼續往前。以下是我得到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本書以心理學為武器,指導如何在人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書中分為「日常實用心理學」、「情感溝通的藝術」、「人際危機的化解策略」、「職場幸福術」四部分,提供豐富的策略。然而,有些許內容可能顯得理想化,且後段閱讀性稍差,建議可根據需求選讀。整體而言,可作為一本工具書,為生活中的困境提供一絲啟發。
Thumbnail
本書以心理學為武器,指導如何在人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書中分為「日常實用心理學」、「情感溝通的藝術」、「人際危機的化解策略」、「職場幸福術」四部分,提供豐富的策略。然而,有些許內容可能顯得理想化,且後段閱讀性稍差,建議可根據需求選讀。整體而言,可作為一本工具書,為生活中的困境提供一絲啟發。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