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鍊魂系列】【情商】鍊魂式EQ工作觀念篇第一階段|第一回|為何好好工作卻越做越累?——有害工作觀的隱形牢籠
📖第一階段:覺醒與辨識(認清有害工作觀)
核心目標:看見隱藏的錯誤信念,意識到壓力與耗損並非「個人不夠好」,而是工作觀念出了問題。
第1回|為何好好工作卻越做越累?——有害工作觀的隱形牢籠
第2回|長工時迷思:為何拼命加班不是績效保證
第3回|多工陷阱:專注才是最高效能
第4回|Always-on文化:責任感還是自我消耗?
第5回|出席≠貢獻:生病硬撐的真實代價
第6回|完美主義的假面:卓越還是自我綑綁?
第7回|工作成癮:忠誠還是逃避?
第8回|努力≠回報:破解『付出就有收穫』的幻覺
第9回|忙碌文化:地位幻影下的身心枷鎖
第10回|求助不是弱點:為何『一肩扛起』會拖垮你
附錄|ChatGPT彙整的有害工作觀
第一階段|第1回
為何好好工作卻越做越累?——有害工作觀的隱形牢籠
🌍 專家視角
世界頂尖的壓力與職場心理學研究顯示:
讓人真正感到筋疲力竭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的任務量,
而是背後的「心理框架」
——也就是我們對工作的潛在信念。
美國心理學會(APA)的長期調查指出,
持續性壓力的最大來源之一,不是外在環境,而是「錯誤的自我期待與不合理的職場文化」(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3)。
換句話說,不是工作把你壓垮,而是你心中那套「必須怎樣才算好員工」的劇本壓垮自已。
💡 故事化敘事
曾經見過一位朋友,他總是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加班到最後一刻,否則主管會覺得我不夠敬業。」
結果呢?他確實留下來了,但他的腦袋早就因為疲憊而無法專注,出錯率比白天還高。
最後,他不只沒有被讚賞,還因為品質下降而被批評。
他告訴我:「我越想證明自己,越覺得無力。」
這句話,就像是很多職場人心裡的低聲吶喊。
📚 理論連結
這種現象有個名字:「有害工作觀」(toxic work beliefs)。
- 在組織行為學中,研究者 Ferris 等人(2019)提出,員工內化的「不合理信念」會讓壓力被放大,進而導致倦怠(burnout)。
- 壓力理論(Lazarus & Folkman, 1984)則提醒我們:壓力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如何「解釋事件」的方式。
所以,當我們抱持「只有拼命才有價值」的信念時,壓力就會無限放大。
✨ 核心金句
👉 「讓你筋疲力竭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你對工作的錯誤信念。」
🛠 操作建議
今天,請你嘗試寫下三個你最常對自己說的「職場自我要求」句子。
例如:
- 「我一定要做到最好,否則就是失敗。」
- 「我不能拒絕任何任務。」
- 「生病了也要撐下去,這才算敬業。」
接著,問自己三個問題:
- 這句話,真的有幫我更好嗎?
- 它帶來的代價是什麼?
- 如果換一個信念,我會不會更有力量?
💬 收尾思考
壓力,不只是工作量的多寡。
它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對「價值」的定義。
當這定義是扭曲的,工作就會變成牢籠;
當這定義被重建,壓力就可能成為鍊魂的師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