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以學術為志業》—價值中立與熱情的必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528


二十世紀初韋伯的兩場演講被整理成文字,分別是以「學術」與「政治」為不同主題,而這也映襯到這場《以學術為志業》的演講中的內容:「政治不屬於課堂...不過就講師方面而言,政治肯定也不是屬於他們的事情,如果他是以學術方面來理解政治的話,那就正好不是且南轅北轍。因為實際的政治觀點,跟對政治實體和黨派立場的學術分析是兩回事。」在政治上所需要的卡里斯馬(charisma)特質,完全與學術知識上的知識德行不同,政治上所需要的決斷能力,在學術上則是必須有理智與城市,「在課堂空間的範圍內,唯有單純的理智誠實才是有用的德性。」甚至在馬基維利開啟的現代政治範疇中,政治是不需要—不應該有倫理意義上的德行,那是有害的。但是在求真的學術場域中則全然是另一個故事。

同樣的語言,在群眾集會中因為政治所具有的鬥爭性質必然會有敵我交接之處,因此這裡的語言並非進行科學分析,卻是拉攏他人的辭令。「種語言並不是深思熟慮疏鬆土壤的犁頭,而是對付對手的刀劍:也就是武器。」然而這種語言是否適宜出現在課堂上?韋伯認為若是如此,那必然是種罪。「然而真正的教師就會非常地小心,不讓任何立場(不管是藉由明示或是暗示)從講臺強加到學生身上——因為「讓事實說話」當然是最不光明正大的強制方式。」這也體現了韋伯在社會科學上的態度:價值中立(value free)。這是實證主義傾向的,而這種「科學式」的研究方法才是追求人文知識的道途。價值判斷是應然(ought to)的問題,而這不該出現在課堂上,韋伯問道:「在鬥爭的神明當中,我們應該奉祀哪一尊?說不定該是完全不同的一尊。那麼是誰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只有先知或救世主才能回答了。

然而已經過理性化的人類社會,是否還存在能提供最終解答的先知、救世主—或說「神」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經過啟蒙的人類不再透過巫術或是揣測神的意思來理解這個世界,卻是透過科學的實驗方式一點一滴地獲取對這個世界的知識,這理性化的進程即為:除魅(disenchantment)。然而缺乏最終證成的人類社會,必然存在的是多元的價值競逐,在這樣的背景中,在課堂上握有權力的教師即不可反於世代的成果進行反除魅,也即不應使自己成為任何場域—包括課堂的最終權威,甚至以此權威帶領其餘在環境中將不得不—或自願跟循的那些學生,這樣的權力不對等即非「以學術為志業」之人所應履踐之德行,反而這是一種敗德的行為。進行判斷甚至是政治上的判斷,並在此樣地權力落差中僭越為神—最終價值—的地位並施展權力予他人,這種暴力的施展必然地是學術倫理上的非行,而這是不容許存在的,此乃以學術為志業人所應謹記與遵循的規矩。

而「熱情」的這個概念,在《以政治為志業》的演講中就此特質所對應的「信念倫理」予以批判的韋伯,他認為必須要透過權衡分寸(Augenmaß)以及責任感來導引熱情的空想浪漫性質來進行政治工作。但熱情卻是學術中不可或缺的條件,因為熱情是「靈感」的先決條件。學術中的科學性質,並不是如同工廠程序中產出各種各樣的知識的,而這樣的誤解卻是對於工廠與實驗室中所發生的事沒有任何了解才會有此謬見。「在這兩種地方,人都必須(甚至是對正確的事情)有些想法,這樣他才能夠成就若干有價值的事情,然而這種想法是無法強求的,它跟某種冷靜的計算並不相干,當然,計算也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計算是必須的,但是更為前設的卻是由熱情組成的靈感來驅動整個事件,而事件的發生才使得計算成為必要,韋伯這麼說:「...若以為只有在學術方面是這樣,而例如在辦公室裡就多少有別於實驗室,這卻是個嚴重的錯誤。少了『經商的想像力』的商人或大實業家,也就是說少了想法、獨特想法的人,一輩子頂多是個伙計或技術官僚:他絕對造就不出組織上的創新。...魏爾斯特拉斯(Karl Weier-straß)的數學想像力,就意義和成果而言,所呈現的當然截然不同於藝術家,且在性質上與之迥然不同;可是就心裡過程而言沒什麼不同,兩者都有狂熱(就柏拉圖的『迷狂』意義而言)和『靈感』。」也就是說,若以為沒有熱情可以將任何事物作為「志業」以實踐,那毋寧是種痴人妄想。

我們可將這篇簡短的演說當作韋伯對這個時代的我們的勸言,我們仍然必須抱持著熱情去從事著「志業(vocation)」,而非以為僅以工序即可完成任何成就;而就以學術為志業之人我們也必須謹記著韋伯的看法,即在課堂的場域中是價值中立的,我們應戒慎於權力不對等的情狀,並不成為冒名的神,以讓價值得以多元並存,同時使得每個人的主體性得以被尊重。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864  「所謂的攝影,就是人生」,荒木經惟這麼說。在這本關於攝影的書中,他多次闡述他的理念,基本上可以用前述這句話代表,因為對他而言,攝影就是活著,而在攝影中他也一直探討著生與死的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534 「一七五七年三月二日,達米安( Damiens )因謀刺國王被判處「在巴黎教堂大門前公開認罪」,他將「乘坐囚車,身穿襯衫,手持兩磅重的蠟炬」,「被送到格列夫廣場( the place de Gr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837 這是許多人口中的哲學經典,但或許就像《槍砲、病菌與鋼鐵》一般,沒幾個人真正讀過,而只是把這本書名如同海德格的存在主義一般掛在嘴邊當作書袋的內容物,以便隨時掉落。 這本書以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473 這是本精彩的書,精彩地粉飾與成功獲得好評,並把敗行合理化、美化後,獲得讚賞的偽傳記。 《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說的是克里斯多福·麥坎德斯(Chris McCandl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827 若我們探討著存在主義看到沙特說我們被拋擲進這個世界,面臨這種荒謬我們不得不的自由時,或許可以感到人的能動性。但是這些少年的世界與我們有所不同,我們沒辦法在這裡看到任何的希望,
中國人問題,是柏楊的首要關懷,這是必須先陳明的事情。固然的大家知道柏楊以針破這些問題為名,也確實地在那個時代他也前衛地願為自身言論擔負代價,然而就如同劉曉波作為一個人格者確實對於人權的堅持不懈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在他的思想之中終究地是把中華當作一個大團塊,這其實內裡所矛盾的事情是在於若在國際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864  「所謂的攝影,就是人生」,荒木經惟這麼說。在這本關於攝影的書中,他多次闡述他的理念,基本上可以用前述這句話代表,因為對他而言,攝影就是活著,而在攝影中他也一直探討著生與死的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534 「一七五七年三月二日,達米安( Damiens )因謀刺國王被判處「在巴黎教堂大門前公開認罪」,他將「乘坐囚車,身穿襯衫,手持兩磅重的蠟炬」,「被送到格列夫廣場( the place de Gr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837 這是許多人口中的哲學經典,但或許就像《槍砲、病菌與鋼鐵》一般,沒幾個人真正讀過,而只是把這本書名如同海德格的存在主義一般掛在嘴邊當作書袋的內容物,以便隨時掉落。 這本書以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473 這是本精彩的書,精彩地粉飾與成功獲得好評,並把敗行合理化、美化後,獲得讚賞的偽傳記。 《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說的是克里斯多福·麥坎德斯(Chris McCandl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827 若我們探討著存在主義看到沙特說我們被拋擲進這個世界,面臨這種荒謬我們不得不的自由時,或許可以感到人的能動性。但是這些少年的世界與我們有所不同,我們沒辦法在這裡看到任何的希望,
中國人問題,是柏楊的首要關懷,這是必須先陳明的事情。固然的大家知道柏楊以針破這些問題為名,也確實地在那個時代他也前衛地願為自身言論擔負代價,然而就如同劉曉波作為一個人格者確實對於人權的堅持不懈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在他的思想之中終究地是把中華當作一個大團塊,這其實內裡所矛盾的事情是在於若在國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一種相對惹人厭但常見的例子是「我以前那麼辛苦,你們不能這麼輕鬆」。譬如許多人對兵役時長的討論、對學生上下學時間的討論都是以這樣的思維在進行。另一種表現則是拒絕社會進步,譬如拒絕去承認某些行為具有性騷擾的意涵,否則就必須要去將過去的自己理解為是一個長期進行性騷擾的「壞人」。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學院成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存在。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培養哲學的思維,它的作用是在一個人心性上的潛移默化。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一種相對惹人厭但常見的例子是「我以前那麼辛苦,你們不能這麼輕鬆」。譬如許多人對兵役時長的討論、對學生上下學時間的討論都是以這樣的思維在進行。另一種表現則是拒絕社會進步,譬如拒絕去承認某些行為具有性騷擾的意涵,否則就必須要去將過去的自己理解為是一個長期進行性騷擾的「壞人」。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學院成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存在。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培養哲學的思維,它的作用是在一個人心性上的潛移默化。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