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書中提到十一種選書方法之二,是要從作者簡介分辨有沒有本事,以及作者要「一流的變態」。而《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作者,電腦玩物站長Esor,是在臺灣想要研究時間管理與增進效率的人,一定都會知道的大師。
《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直接用30個小節列出時間管理上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是作者長多年累積的實戰經驗總整理,書中隱然包含許多學習巨作提到的分割目標等技巧,但又提到「解開自我懲罰的拖延心結」,用更中性的態度去面對「拖延」這件事,解放很多人對於「拖延」的罪惡感。
一、時間管理成功關鍵--目標的建立
時間管理不是犧牲,而是選擇為自己創造成果的方法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總結目標之於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那絕對是這句。作者提到「不要再用自律、專注、不拖延的壓力,逼迫自己前進」,想必解放許多曾經以為自己時間管理成效不佳,是因為自己自律與專注度不夠,但其實只是沒找到那個與自己相關的目標。
「找不到目標?」
很多人都把直覺當作是目標,比如規定自己每天要去健身房,但沒思考過這個「去健身房」的舉動,或許是因為「想要有健康的身體」、「想要吸引異性注意」等。為了避免這個誤區,可以透過不斷追問自己「想要什麼」,來找出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接下來,可以為腦袋的想法設計願景與成果,比如「很喜歡畫畫」,可以轉變成「每個月在社群分享自己擅長的畫畫作品」;如果卡關,那就把解決造成卡關問題的方法當作是目標,就像作者的「電腦玩物」網站,建立初衷也是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則是變成許多人尋找答案的救星。
「目標太多?」
可以用目標實現化表單協助思考表面目標的價值,比如我要培養運動習慣(表面目標)-刺激腦袋思考(價值);我想練習烘焙(表面目標)-做出孩子的生日蛋糕(價值);透過建立表面目標的階段性成果(價值),思考這些成果孰輕孰重,甚至把這些願景跟成果聯合成一個深度目標,便可以「在下一階段成果」中,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情結合起來。
二、行動力總是不夠的原因?
「關於拖延的迷思」
我們都覺得拖延是壞事,想要消除拖延的心態,但拖延一定是壞事嗎?其實也不一定,如果有一個人,都能夠立即把當下的事情包含雜事處理掉,那這又是好事嗎?
「看得到目的地」的目標,才是不容易拖延的目標
很多人都採用「額外的獎勵」,作為不拖延的獎勵,但作者認為我們需要的不是額外的獎勵,而是「對這件事情本身的獎勵」,可以是「現在可以完成」的階段成果,讓下個階段成果可以是現在做得到,真的可以完成;也可以是「我所認同價值」的階段成果。但我所認同的價值,跟喜不喜歡是兩回事。
回推法、切割法、替代法
三、拆解下一步行動
不是我們愛拖延,而是可立即完成的行動才能執行
拆解行動是在很多學習書籍中都會提到的方法,作者分享三個方法,讓大家隨時都能展開行動。
回推法:困難步驟前一定有的簡單步驟。
切割法:困難成果可以是簡單成果的組合。
替代法:困難任務不會只有一種實現方法。
當中西恩覺得最重要的是切割法,就像寫讀書心得時,經常希望可以在心無旁騖、長時間專注下一次寫完,但又希望自己一個禮拜要能產出兩篇文,如果能夠在看完書時,先想好文章大綱,就能利用較為片段的時間分段產製。
另外,疫情期間,很多人在健身房沒辦法去之後,同時也停止了運動,其實就是沒有運用替代法,運動不一定是要去健身房,還有一些成效或許沒那麼好,但至少可以讓自己不要退步太多的替代方案,但很多人最後變成運動場館沒開放的期間,也放逐了自己,所以替代方案非常重要啊!
四、累了,不一定是要休息
據說新約聖經翻譯者莫法特,工作時有三張書桌,一張擺著聖經翻譯本,一張擺著正在寫的論文原稿,第三張是正在寫的偵探小說。當翻譯累了,就換到寫論文的桌子,又累了就改寫偵探小說。
很多時候我們累了,其實只是在一件事情上疲勞,需要在精神上保持新的熱情跟刺激,所以可以切換不同的工作,思考不同主題。但如果真的是生理上的累,還是需要好好休息。「莫法特休息方法」之後可以試試,先上網再訂兩張書桌。
五、把雜事歸位
很多人都直接把雜事列為待辦清單,作者則分享,雜事不能第一時間就列入待辦清單,而是要建立一個金字塔收集箱,以目標為整理核心,拆解出目標願景與階段成果,這樣當雜事來臨時,就可以根據金字塔收集箱,了解該雜事可以在哪個步驟去做,而且能做得更好更省事,不用怕忘記。
西恩後見
時間是一種強制花費的東西,不好好花掉就是浪費
時間是上天給予每個人最公平的東西,不論貧富,每個人都有24小時,而「時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在羨慕別人成就之餘,不妨想想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更好。
「為什麼沒辦法持之以恆去健身房呢?」這是很多人的疑問,看完這本書,會了解或許我們律定去健身房的頻率,但卻沒思考去的深層原因為何,自然無法堅持;又或如果去的原因是為了讓身體健康,那也可以有替代方案,真的太忙的話,就一個晚上在家練小肌群,也算是有運動,而不會產生「今晚沒去健身房」的愧疚感。
西恩覺得看完這本的最大收穫,就是能以更中性的態度看待「拖延」這件事,當然並不是說拖延沒關係,而是能夠用更容易執行的手段,更容易看見的成果,讓自己完成目標,或是在釐清各個目標重要性後,拖延了這個目標,但能立即轉換執行另一個目標,而非讓手機填補因拖延心態產生的空閒時間。
呼應一開始的「時間管理不是犧牲,而是選擇為自己創造成果的方法」,結尾「建立符合人性的系統,整個時間都會聯合起來幫你」,考量人性後所建立的時間管理系統,讓時間利用不再只有0跟1的差別,而有了0.幾的執行方式,雖然不是完美的1,但總還是往目標再前進了些,絕對比待在0原地懊悔來得好太多。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