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場:閱讀接龍讀書會--分享三個心得、一個行動,帶出下一本書 - 起點書 《逆思維》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常覺得自己有種矛盾的個性:有些事會覺得維持規律、簡單、不變就好(例如喜歡吃的東西就是那幾樣),但對某些事卻又會想東試西試,玩些不一樣的玩法(例如穿著風格、收藏),而讀書會也屬於我常會想試試看不同玩法的領域。

為什麼閱讀要接龍

七月時讀了一本好書《逆思維》,書裡提到人們的思考、溝通有時會套用以下幾種模式進行:傳教士(宣揚理想)、檢察官(指出對方錯誤,贏得爭論)、政治人物(尋求支持與認同),但作者建議應該要加上「科學家」這種模式(透過實驗發現真相)的心態。在看這一段時我想「這個說法是不是就像《六頂思考帽》?有什麼差別嗎?」於是就想接下來也許可以找《六頂思考帽》來讀。這時候我突然想到—
「也許每個人在讀某本書的時候會引發他讀另一本書的念頭,如果來辦一場「從某本書開始的閱讀接龍」讀書會,參與者先共讀同一本書以及討論,然後各自選出一本“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引發我想讀的OO書“,然候在下一次聚會時分享自己選讀的書與心得,然後各自再選“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又引發我想讀的OO書“...(一直持續)」,就可以分享每個人讀書的不同脈絡和心得,也許會蠻好玩的。
(這時心裡的檢察官發言:這應該只適合本來就持續有閱讀習慣的人參加,招不到參與者的啦)。
在FB po了上面的想法之後,有三位朋友留言給我表示如果有要辦,他們想參加。既然有人想參與,那自然就二話不說,開始想「玩法」了:
初步把它叫做「閱讀接龍」讀書會,做法是:
1. 每位成員都閱讀「起點書 A」(就用《逆思維》當起點)
2. 第一次聚會:每位成員各分享10~15分鐘,包括以下內容:
  • 「起點書 《逆思維》」帶給自己三個最深刻的心得
  • 一個因為這本書引發的行為(一次性、長期行為均可)
  • 一本因為起點書引發自己會讀的書「接續書B」,以及說明理由
3. 會後每位成員各自閱讀自己的「接續書B」
4. 下一次聚會:成員就各自的「接續書B」分享10~15分鐘,包括:這本書帶給自己3最深刻的心得、1 個因為這本書引發的行為、1 本因為書B 引發自己會讀的書「接續書C」,以及說明理由
5. 重複上述步驟,持續進行
------------------------
把《逆思維》的重點整理成心智圖
8/30進行了第一次聚會,我所分享的三個心得如下:

心得1. 改變從「已知」出發的思維與溝通模式

對於傳教士(宣揚理想)、檢察官(指出對方錯誤,贏得爭論)、政治人物(尋求支持與認同)、科學家(透過實驗發現真相)這四種角色模式,我覺得我比較擅長的是傳教士與科學家,比較不擅長的是檢察官與政治人物。我覺得原因是我比較內向的個性對於「人」比較沒有熱情,非常同意「世界上只有兩種事:一種是『關你屁事』,另一種是『關我屁事』」,所以一來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認同與否,也對於其他人的事無意批判。個性對行事風格起了蠻大的影響,未必純粹是思維模式。
另外,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都是從「已知」出發,但科學家則是要從「未知或假設自己未知」的角度出發,更需要有意識的在心態與思維刻意做出調整,不是件容易的事。
個性影響行為--我的例子

心得2. 運用「動機式晤談」幫人改變

書裡提到「動機式晤談」協助他人改變行為的技巧:
  • 提出開放式問句
  • 傾聽,由對方的回應了解其想法與前提,適度提供其不同觀點與資訊(反應式傾聽)
  • 提醒對方他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尊重其意願,並確認對方改變的慾望與能力
  • 幫助對方有效地執行改變--詢問他們的計劃和接下來的步驟
讀到這段時發現也是我在「大叔出租」時常用的做法(雖然不是從書裡學來,是自己養成的模式),讀書會裡我分享了有一次跟一位20多歲的年輕朋友談話的經驗:他因為和父親就某件事陷入溝通僵局,所以想找個年紀大的大叔問問看該怎麼辦(據說他父親年紀和我差不多),談完之後,他說他會照他父親期望的作法去試試看,然後說「好奇怪,為什麼跟你談過之後,我就接受了原本我父親希望我去做的事呢?明明我是第一次跟你談話,好怪!」,原因不奇怪,就是「動機式晤談」的威力。
進行有成效的對話

心得3. 評斷自己不要過猶不及

我覺得《逆思維》書中有蠻多部份在談「如何適當地評價自己」,包括
  • 「愚蠢山」效應:知道自己何時處在自信過度的狀態。
  • 冒牌者症候群:知道自己值得被肯定
  • 評判自己 vs 評判自己的作品:不要因為表現好壞而全盤否定自己
  • 計畫、成果與自我身份認同的關係:不會因為一件事就決定人生成敗
  • 承諾升級(恆毅力)與沈沒成本的拿捏:過猶不及都不是好事
  • 辨識出「過時的最佳典範」 :不要沈溺在過往的成功與當年勇
自己也不只一次在愚蠢山上
作品與個人並不是直接畫上等號
這也提醒我要以更長遠的角度去看自己,抱持「成長思維」而非「定型思維」,不是只看一時的成敗得失。當然,判斷、取捨的拿捏也許是其中最難的功課。
讀完之後,引發我要進行的一個行為是:每天對自己的「主動式提問」,也就是設定一些每天要問自己「我今天有沒有盡全力去做OOOO」的問題,每晚問自己一次。
前面提到,從這本《逆思維》,引發我要讀的書是《六頂思考帽》,但其實我還把作者亞當格蘭特的另一本書《反叛》也找來讀了(笑)
也分享一下「閱讀接龍」另外三位成員被《逆思維》引發要讀的下一本書:
除了《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我已經讀過之外,另兩本應該是我過往不會特別讀到的書,因此相當期待下一次聚會 :)
#閱讀接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0K會員
180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諾基亞、柯達、奇異(GE)這三家企業有什麼共通點?他們都曾經盛極一時,是行業中的領導品牌,但也都由盛轉衰,未能在策略轉折點出現時妥善因應,失去市場與顧客,就此殞落。 若能設法利用策略轉折點,會產生什麼效益呢?怎麼做才能把它轉換成機會?就讓《策略轉折點競爭優勢》帶你踏上帶來改變新機會的「創新階梯」吧!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經營內容與自媒體的時代,很多人不是真的想經營內容,只是想成為網紅。如同詩人奧斯丁克隆這麼說「很多人都想成為名詞,卻不在動詞上下功夫。」身為創作者,卻不知經營創作。 《滾動內容複利》嘗試要回歸到創作的本質,來談如何成功打磨創作,以及讓內容被看見、經營平台產生影響力,打造出自己的內容飛輪
要達到「群體共學」,必須先建立團隊共學的模式與習慣,慢慢地開始深入,能夠有系統地提升團隊知識與能力。而且在學習進而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成員多元觀點,再經過討論、激盪轉化產生新思維。 這樣做也同時可強化團隊溝通成效,因為無形中創造出一個日常工作之外的溝通場域,可以自然的對話,加深成員彼此之間的理解。
根據內政部2021年8月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1.3 歲,其中男性78.1 歲、女性84.7 歲,都達到歷年新高。百歲人生,已經是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變化,但我們有意識到嗎? 對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來臨,熟齡人士可以用「第二次機會」來看待,人生的第二曲線會有另一段高峰,甚至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點。
因疫情不能到東京對我的影響就是:沒辦法買到當地不願意寄到海外的商品。我很喜歡的一個有百年歷史的包包品牌「森野帆布」在台灣沒有代理商引進,品牌也不提供寄到國外的服務。以前每趟到東京就帶一個回來(我同款包之前就去一次買一次,陸續入手四種配色),有一款新色還沒買到,就用Buyee的日本網購代買服務來幫忙。
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諾基亞、柯達、奇異(GE)這三家企業有什麼共通點?他們都曾經盛極一時,是行業中的領導品牌,但也都由盛轉衰,未能在策略轉折點出現時妥善因應,失去市場與顧客,就此殞落。 若能設法利用策略轉折點,會產生什麼效益呢?怎麼做才能把它轉換成機會?就讓《策略轉折點競爭優勢》帶你踏上帶來改變新機會的「創新階梯」吧!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經營內容與自媒體的時代,很多人不是真的想經營內容,只是想成為網紅。如同詩人奧斯丁克隆這麼說「很多人都想成為名詞,卻不在動詞上下功夫。」身為創作者,卻不知經營創作。 《滾動內容複利》嘗試要回歸到創作的本質,來談如何成功打磨創作,以及讓內容被看見、經營平台產生影響力,打造出自己的內容飛輪
要達到「群體共學」,必須先建立團隊共學的模式與習慣,慢慢地開始深入,能夠有系統地提升團隊知識與能力。而且在學習進而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成員多元觀點,再經過討論、激盪轉化產生新思維。 這樣做也同時可強化團隊溝通成效,因為無形中創造出一個日常工作之外的溝通場域,可以自然的對話,加深成員彼此之間的理解。
根據內政部2021年8月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1.3 歲,其中男性78.1 歲、女性84.7 歲,都達到歷年新高。百歲人生,已經是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變化,但我們有意識到嗎? 對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來臨,熟齡人士可以用「第二次機會」來看待,人生的第二曲線會有另一段高峰,甚至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點。
因疫情不能到東京對我的影響就是:沒辦法買到當地不願意寄到海外的商品。我很喜歡的一個有百年歷史的包包品牌「森野帆布」在台灣沒有代理商引進,品牌也不提供寄到國外的服務。以前每趟到東京就帶一個回來(我同款包之前就去一次買一次,陸續入手四種配色),有一款新色還沒買到,就用Buyee的日本網購代買服務來幫忙。
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美國哲學諮商專家伊利特.科恩 (Elliot D. Cohen)曾表示:「行為和情緒問題的根源在於不合理的思維。」行為和情緒的好壞、合理與否早就決定於我們的思維了,所以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讀書並非單指讀書這個行為,而是指讀書之後能夠藉由「思考」書中的知識,獲得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認知行為相關書籍,分享書籍的IG中提到這本書把認知行為的內容架構有系統的介紹。這本帶有情緒索的書名,提供了什麼改變人行為的觀點呢?文章中討論了確認目前問題狀況訂定目標、人跟著情緒行動、社會規範跟群體環境影響等觀點。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美國哲學諮商專家伊利特.科恩 (Elliot D. Cohen)曾表示:「行為和情緒問題的根源在於不合理的思維。」行為和情緒的好壞、合理與否早就決定於我們的思維了,所以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讀書並非單指讀書這個行為,而是指讀書之後能夠藉由「思考」書中的知識,獲得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認知行為相關書籍,分享書籍的IG中提到這本書把認知行為的內容架構有系統的介紹。這本帶有情緒索的書名,提供了什麼改變人行為的觀點呢?文章中討論了確認目前問題狀況訂定目標、人跟著情緒行動、社會規範跟群體環境影響等觀點。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