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BCG問題解決力 | 策略顧問的全套思考邏輯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Photo by Redd on Unsplash
企業選才時,最看重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力」與「溝通協調力」,尤其在高速變化的社會型態,解決問題的軟實力重要性甚至超越硬實力,只是很可惜,在學生時代的訓練並沒有特別著重於培養學生思考力。
BCG問題解決力是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徐瑞廷(JT)所寫,他在台大開了一門策略顧問課程,介紹從事策略顧問行業所需的專業,一年只收50位學生卻每年收到上百位學生申請。
策略顧問的核心工作是透過面對問題、找出核心痛點,並制定策略,最終幫助企業解決商業問題,雖然這是一本從顧問角度為出發點的書,不過書中的概念非常適合日常辦公與生活中使用,包括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如何簡報、訪談、蒐集資料等等,所以他同時也是一本,為想在工作上有所突破的人所寫的書。
這本書內容很豐富,依照章節分成前半段,培養問題解決力的「內功心法」以及後半段,實際進行研究調查的「外功招式」,接下來我會針對內功心法的部分,帶領大家一窺專業顧問的世界,了解有系統的顧問思考脈絡,一旦學會獨立思考,訓練自己對問題背後暗藏意義的洞察力,未來在遇到更複雜的問題時,也能本能的找出因應對策。

如何問對問題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看見問題的存在。《新聞急先鋒》
真正開始解決問題前,有一個最根本的議題:如何能夠問對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出社會這麼多年,漸漸感受到問對問題的重要性,不管是在跟客戶簡報時的Q&A時間、還是解決公司內部的議題,常常希望自己是可以看穿問題本質的人,幸好,這個特質是可以透過練習培養的。
解決問題當然不容易,但是如果從一開始就問錯問題,那麼你再怎麼解決也沒有用啊!而且還會花了時間,卻發現以下三種情形:
  1. 問題根本不存在,可能是因為對問題的背景資訊不夠了解,胡亂猜測,或是離問題現場太遠,只靠片面資訊就下判斷。
  2. 解決了不重要的問題,沒有抓到問題的重點,結果解決完發現事情沒有改善,或是幫到了其他人,但是對你自己或你本來要解決的對象沒有帶來好處。
  3. 完全沒有解決根本原因,這是解決問題最常犯的錯誤,因為懶得動腦,沒有進一步往下探究原因,治標不治本,未來問題還是會繼續發生。
本書對於看穿問題的本質,收斂成三個簡單的問句,不管是日常接觸到的社會議題,或工作上要解決的商業問題,都可以訓練自己使用以下面三個問句來拆解你所擁有的資訊,一層一層往下找出根本原因。
1. 是真的嗎?(Is it true?) 每個問題一定會有一個起點,但這個問題可能只是表象,不要在一開始馬上全盤接受,先確認問題的定義,再透過多個管道,確認問題真的存在。
例如:很多人擔心「人才外流」的問題,首先要先定義人才外流是什麼?釐清這裡是指特定產業還是什麼範圍?是半導體業還是指應屆畢業生?也許是半導體產業的人資,那麼你擔心的是半導體產業人才流失。確認了問題的定義,接著就是找資料佐證是否真的有人才外流問題。
2. 所以呢?(So what?) 如果確定問題存在,接下來就要問「所以呢?」這個問題會對誰造成影響?這時就要回頭思考自己的身分、或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思考這個問題。
例如:確定了人才真的有外流問題,因為你是半導體業的人資,那麼你就會有研發人員不足的問題。但如果你是政府人員,你要擔心的就是經濟層面了。此處舉例只是假想問題,並不包含任何真實數據。
3. 根本原因是什麼?(Why so?) 確認問題對你或利害關係人的影響夠大後,就要問「為何如此」,找出造成此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在這個步驟可以透過「連問為什麼」來剝絲抽繭,或是議題樹分解問題。
例如:人才外流可能是因為薪資不高、薪資不高可能是因為台灣多為代工業、台灣著重代工業是因為企業保守,創新能量不足、企業保守可能是因為經營者注重銷量與成本,不敢大力投入創新。

策略規劃與Sweet Spot

不停往下挖掘出根本問題後,接下來就要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了。所謂的問題其實就是「現狀」跟「目標」之間的差距,需要靠制定「途徑」來達到「目標」,當你依照這個思維來採取行動,你就是有策略的在解決問題。
現狀與途徑
不過有時表面看到的問題不只一個,可能同時擔心很多問題,每個問題之間又互相交織,而資源有限,不可能一一解決每個問題,所以這時用前面提到的3個問句,往下探究根本原因,通常表象症狀雖然很多,但是根本原因往往不會超過三個,縮小範圍後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時間聚焦在問題本質上。
雖然對問題追根究柢很重要,但在現實面來看,並不是越深越好,因為所有問題往下挖到底,常常都歸因到大環境的問題,像是公司文化、社會制度這種難度太高,不具可解性的問題。所以問題必須往下探究到一個甜蜜點(Sweet Spot):足夠深入而且具備可解性的問題點,取得影響力與可解性的平衡,才不會太淺,只解決表象,問題還會反覆發生;或是太深,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樣也沒有意義。
此處,我們用了很多方法來探索根本原因,但還僅止於紙上談兵階段,未經驗證的猜想都還只是「假說」,實際上要提高解決問題的正確率,後續還要進行更多驗證。

三個問題解決力

做好策略規劃的「途徑」後,還必須培養三個解決問題的思考力,才能提出具有洞見(Insight)的解決方案。Insight是BCG的企業最高原則之一,顧名思義要有讓人目光一亮的突破性,因為是你經過研究後所提出的突破性論點,還要有解決特定問題的針對性,不只是一個可以隨便套用在任何人身上的建議。提出有insight的論點才是你比其他人更有價值的地方。三個思考力:
1. 批判思考,可以與前面的三個問句相互搭配,是一種求真的態度。開始解決問題前,對於手上現有的資料、或是別人提出的論點不全盤接收,而是建立一套分析、蒐集資訊的習慣,根據證據做判斷。例如:市場上謠傳最近競爭對手削價競爭,造成公司業績下滑。乍聽之下一定會開始緊張,認為自己是不是也要同步降價?但是其實只要走訪客戶端便可查證此事是否為真,不需要急著降價。
2. 邏輯思考:利用因果關係來判斷未來事情的走向。例如:過去提升業務獎金可以刺激產品銷量,未來想刺激產品銷量時可以考慮提升業務獎金。當然,事情往往沒有這麼單純,所以需要交叉比對許多資料。
3. 假說思考,是BCG的核心理念,相較於過去進行研究時,我們習慣先花大量的時間搜集、研究資料,在截止日前才開始彙整結論、撰寫報告;BCG的假說思考會在專案第一天就根據手上現有的資料訂定假說,雖然一開始的準確度不高,但是有了初步的方向後,接下來就可以針對驗證假說進行調查,包括訪談、文獻檢索、現場走訪等等,一步一步根據新增的資料修正假說,例如:你的假說是「新進人員流動率高的原因是老員工的經驗沒有傳承,透過定期銷售技巧分享會,可以促進經驗交流。」接著尋找同業進行訪談或是尋找相關論文佐證等等。

檢查你的假說是不是好的假說

假說的目的是在我們剛開始解決問題的時候,提供一個起始方向,在過程中都可以不斷修正與進化,最終提出有效的策略,所以剛開始不用對初步假說的正確性太糾結,隨著你的資訊越來越多,假說也會越來越接近真實。以下有三個標準可以讓你檢查自己的假說是不是一個好的假說。
1. 具有針對性的假說可以對特定問題提出有建設性的策略建議,盡量清晰、特定,不要淪為空泛又沒有實際方向的空話,像是:「業務部銷售能力不佳」這種可以任意套用到所有企業的建議就太過籠統。
2. 具有驅動性的假說讓人一聽就知道接下來可以採取什麼行動來改變,如果驗證完確認假說是正確的,接下來就有執行的方向了。
3. 好的假說還要具有可證性才能確認真偽,才能透過更多資料,確認解決方案是否可以真的改善問題。

結語

關於顧問思考力的技巧,到目前為止都只是開始,不過這也是核心理念了。當我們有了穩固的根基,在整個策略的起點就能找對問題,擬定方向,後續則需要透過實際的訪談、定量分析,建構完整且可執行的解決方案,並發揮說服的技巧,讓改變真的發生,此時才是真的解決問題。
本書後半段關於訪談技巧、簡報製作技巧、資料分析、專案管理到實際上台說服他人,都有很詳細的說明跟案例,真的是很接地氣的一本書,不過我想,因為顧問的工作不只是找出解決方案,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說服別人接受你的方案,所以如何把艱深的概念用簡單易懂的口吻,讓非專業背景的人也能聽懂,也是顧問的必修課,而這本書就完整呈現作者的功力,在閱讀過程完全可以套用過去的經驗,很好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情境,而且整理的很有邏輯,感覺作者完全不藏私。
關於後半段實作的部分,內容就比較細、比較雜,而且根據不同需求搭配的技能也不同,最終還是要透過實際練習、應用才能為你所用,真的非常建議想訓練這些技巧的讀者可以入手一本,然後遇到困難的時候翻閱,提醒自己。
作者還說了,整本書讀完,只需要記得三件事,你還記的前面寫的三個概念嗎?回想過去在學校所學的東西,我們還記得多少呢?真正有感觸的都是當下有被啟發的感覺,後續帶來的影響才會持續,所以我們只要在看完這本書,能夠有三個想法帶著走,那就是有學到東西。等到這些概念內化之後,再回來挖掘更多有用的知識。在BCG裡,策略顧問也不會一次塞太多觀念給客戶,他們習慣用三點總結,因為”三點總結不會過於簡化,也不會太雜亂,所以能加深聽者印象”。
希望這篇文章的三個概念,可以對你的職場、生活帶來幫助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8會員
76內容數
濃縮一本書的精華,用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幫助你了解一本書的樣貌 最後會加上一點點的書評,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采采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在生活處處充滿廣告,看影片、看新聞、滑IG或是看梗圖想笑一笑,時不時會被廣告中斷,我不確定大家對這個現象已經很開心的接受了,還是跟我一樣覺得被打斷蠻困擾的,尤其是當相同廣告重複出現的時候。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顧客對於企業來說,只是儀表板上的一個數字、一次點擊。
大家對唐鳳的了解應該是他的超強程式能力,或是身為政務委員的她。不過這本書跟政治並沒有關係,這本書是由唐鳳本人口述,描繪她的生活、思考方式以及她對於工作、學習的想法。從書中的描述,可以完整了解唐鳳的中心思想「共」,不論是在工作或她的人生價值,她的核心觀念就是把人連起來,大家一起「共好」、「共創」。
你覺得自己是容易情緒化的人嗎?有沒有曾經在發過脾氣之後卻感到後悔的經驗?或是一直努力的控制情緒,總是避免在工作場合、在人們面前表現情緒,希望當個「成熟」的人?
《正面思考的假象》書名聽起來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樂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像是:為什麼明明股票一直虧損,卻還是勇敢買下去?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但新婚佳偶都相信自己是打敗數據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平均的人好?這一切不是我們天生喜歡跟命運作對,而是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你有沒有曾經試圖說服別人,但對方卻完全無動於衷的經驗?有時候你的建議明明對對方明顯有益,對方卻故意要跟你唱反調?甚至有時你根本沒有要說服別人,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引起對方反彈? 本書作者是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ger),花費二十年研究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流行
什麼是無限賽局呢?如果把你現在的工作,或是你經營的事業想像成一場遊戲,你為自己訂下的目標會是什麼?是「業界第一」、「績效第一」還是「成就感」、「創造更好的世界」?
現在生活處處充滿廣告,看影片、看新聞、滑IG或是看梗圖想笑一笑,時不時會被廣告中斷,我不確定大家對這個現象已經很開心的接受了,還是跟我一樣覺得被打斷蠻困擾的,尤其是當相同廣告重複出現的時候。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顧客對於企業來說,只是儀表板上的一個數字、一次點擊。
大家對唐鳳的了解應該是他的超強程式能力,或是身為政務委員的她。不過這本書跟政治並沒有關係,這本書是由唐鳳本人口述,描繪她的生活、思考方式以及她對於工作、學習的想法。從書中的描述,可以完整了解唐鳳的中心思想「共」,不論是在工作或她的人生價值,她的核心觀念就是把人連起來,大家一起「共好」、「共創」。
你覺得自己是容易情緒化的人嗎?有沒有曾經在發過脾氣之後卻感到後悔的經驗?或是一直努力的控制情緒,總是避免在工作場合、在人們面前表現情緒,希望當個「成熟」的人?
《正面思考的假象》書名聽起來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樂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像是:為什麼明明股票一直虧損,卻還是勇敢買下去?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但新婚佳偶都相信自己是打敗數據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平均的人好?這一切不是我們天生喜歡跟命運作對,而是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你有沒有曾經試圖說服別人,但對方卻完全無動於衷的經驗?有時候你的建議明明對對方明顯有益,對方卻故意要跟你唱反調?甚至有時你根本沒有要說服別人,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引起對方反彈? 本書作者是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ger),花費二十年研究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流行
什麼是無限賽局呢?如果把你現在的工作,或是你經營的事業想像成一場遊戲,你為自己訂下的目標會是什麼?是「業界第一」、「績效第一」還是「成就感」、「創造更好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提問是一種重要能力,能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問題的根源。這篇文章整理洪震宇的精準提問線上課程,並結合PDCA循環及庫尼文架構,提供實用的提問技巧,幫助讀者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學習如何建立問題意識,真正發現問題背後的價值,並改進思維與對話能力,讓未來的挑戰迎刃而解。
Thumbnail
有些講座需要經過沈澱才能領悟其中的奧妙,對我來說 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實務 就是這樣的,當時在現場被許多方法沖昏頭,只來得及匆忙筆記,如今靜下來整理發現,這些方法都可以直接套用現實的情境,謝謝曼陀號活動組的用心安排 為什麼「問題分析解決」那麼重要? 我想到的是抓到問題核心才有辦法加速工作的效率與協作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在分享高效率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階段,有7個關鍵步驟:找出問題之王、找出關係人、分析問題的現況、明確目標、明確差距與代價、制定方案和行動計劃。
Thumbnail
書中介紹策略顧問的幾個核心思考脈絡與方法,透過書中所教的思考脈絡與問題解決三大支柱:批判思考、邏輯思考、假說思考,掌握問題20%的關鍵,一一拆解並解決至少80%的問題!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BCG問題解決力》揭示波士頓顧問的策略思考法。內容涵蓋思考法、分析法、簡報技巧、邏輯思維。強調三思考法(批判、邏輯、假設)、三問句(真實性、影響、原因)及問題解決流程。框架強調邏輯和結構,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問題分析與解決」是經典不敗的職場暢銷課程 但仔細想想有時候「別去解決別人的問題」說不定比解決問題 還要難!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提問是一種重要能力,能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問題的根源。這篇文章整理洪震宇的精準提問線上課程,並結合PDCA循環及庫尼文架構,提供實用的提問技巧,幫助讀者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學習如何建立問題意識,真正發現問題背後的價值,並改進思維與對話能力,讓未來的挑戰迎刃而解。
Thumbnail
有些講座需要經過沈澱才能領悟其中的奧妙,對我來說 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實務 就是這樣的,當時在現場被許多方法沖昏頭,只來得及匆忙筆記,如今靜下來整理發現,這些方法都可以直接套用現實的情境,謝謝曼陀號活動組的用心安排 為什麼「問題分析解決」那麼重要? 我想到的是抓到問題核心才有辦法加速工作的效率與協作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在分享高效率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階段,有7個關鍵步驟:找出問題之王、找出關係人、分析問題的現況、明確目標、明確差距與代價、制定方案和行動計劃。
Thumbnail
書中介紹策略顧問的幾個核心思考脈絡與方法,透過書中所教的思考脈絡與問題解決三大支柱:批判思考、邏輯思考、假說思考,掌握問題20%的關鍵,一一拆解並解決至少80%的問題!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BCG問題解決力》揭示波士頓顧問的策略思考法。內容涵蓋思考法、分析法、簡報技巧、邏輯思維。強調三思考法(批判、邏輯、假設)、三問句(真實性、影響、原因)及問題解決流程。框架強調邏輯和結構,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問題分析與解決」是經典不敗的職場暢銷課程 但仔細想想有時候「別去解決別人的問題」說不定比解決問題 還要難!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