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面對變老的勇氣:如果不想老時後悔,現在就要開始做的3件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尋求健康老化,是大家的希望,而人類寶貴的能力之一是觀察學習,你觀察到怎麼能健康老化了嗎?
當人在面對生命的老化時,有上述不利的因子會出現,這也讓我想起聖嚴法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靈、健康自己的心靈,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遇困難與打擊。
可以說年老的不利因子,將使我們把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傾向,表露無遺。怎麼樣類型的人在年老時容易憂鬱? 怎麼樣特質的人又能在年老中從容不迫,綻放出生命的精采的光彩? 這兩者的關鍵差異,在於自己是否「有自己的內心動力?」是關鍵,那麼內心的動力如何而來?如何保有自己內心源源不絕的動力?
第一類,做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依照心中的意願、意志力而行動,所以生病時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遇到困難時要努力嘗試突破,有時,別人會對我們的困難給予一些助力,但最終我們的雙手、雙腳長在自己的身上,還是要依靠自己去面對、走出去「行動」。
有太多的老人,我在和他們互動時,發現他們一生勤勤勉勉的對家庭付出工作賺錢、因應孩子、家庭、公司、工作的需求,看似負責,但其實這些都是社會加諸給他的,被動的因應外在要求配合,自始自終都沒有學的很懂,對自己需求聆聽、並加以負責的概念。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就是當年老時,歲數大時,再也沒有人可以要求我們,但我們也沒有長出「對自己自發性的動力」。
曾經我邀請我一個案主,當自己有空時可以多出去走走,他立刻回應我:我一個人有什麼好走的?又沒有人,也沒有目標。我聽了後覺得感嘆,難道自己靜靜地走在公園中享受蟬聲鳥鳴,綠意昂然的夏意,不是也是一種目標,一種可與大自然親近的享受。
「對自己自發性的動力」,就是了解自己而為人,內心的動力、興趣所在,自己的行為最終不見得要獲得什麼,只要做這件事就能享受過程中的快樂,那就是獲得,而多方的培養自己的興趣,展現學習的好奇心,都是帶給子己快樂的最好禮物。人生,不為誰而活,而是在自己想要的行動中,去展現出自己的意義與價值。因「自發性的動力」而行動,並了解自己的動力所在,這才是最終的自我負責。
第二類,做個樂於付出的人
有很多長者,知道自己的興趣,也有自發性的動力活動在支持他們的生活,沒有受到疾病打擊時也都好的享受退休生活,十分寫意自在,可是一旦疾病打擊時,便沒有那精神動力而顯得失志、內縮,不同於以往,這是何故?
其中的關鍵差異,是自己的生活是否單純的為自己的享樂而活,還是也在為他人付出,貢獻一己之力? 這類似佛家所提倡的「願力力量」,當一個人他只想到自己時,他的力量就夠他自己用而已,但是當他想要讓大家都更好時,他會更有力量與動力,去突破自己的困境,因為他將知道他不是只為了自己而活,他更乘載了別人的期望,若他能突破將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就像火災中的母親,可以為了自己的孩子而舉起本來不可能舉起的重物,我們的基因中本來就存在的「利他的基因」,能夠利他將更有利於自己的生存。
像大家如果有看過失智症爺爺林添發的故事(可以在youtube 搜尋此關鍵字),就會知道這位八十幾歲的爺爺在六十多歲,受到失智症的影響使他退化到只有七歲的智商,經常的忘記東西,出門都要來來回回很多次,造成行動不便,但他最終也克服疾病,與之共處,甚至安撫了家人的緊張、擔憂。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他是個樂於付出的人,他有太多人想關心、有活動想做,所以他維持了他的活動力走出去,也訓練他的大腦別越來越退化。
第三類,做個不偷懶的人
年老時因為體力衰弱、疾病,帶給我們太多的藉口想逃避需要做的努力。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佛洛伊德指出,人都有本我的存在,那個依照原始慾望而行動的我,好逸惡勞是本我的特色。所以每個人的身上都帶有本我的部份存在。但是當我們一出生時,社會加諸給我們許多的要求,上學學習、受義務教育、十二年國教,甚至我們的父母、師長、環境也會因此來要求我們要去負擔某些義務、應盡之事,使我們「似乎」無法隨心所欲,故很多人在老年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能爽爽的過」,最好不要在有被要求,能隨心所欲、玩樂。這樣的想法,潛藏的價值觀就是自己想成為「偷懶、享受的人」。
一般來說,既然有本我的存在,那順其自然作為一個「偷懶、享受」的人,又有何錯誤之有?
其實,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一句有名的話說:世界上只要不違反物理定律,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撇除道德規範的期待外,最大的影響就是對自己的健康不利。
滾石不生苔,肌肉組織需要努力鍛鍊才會長成,而美貌與纖細的體態更需要謹慎注意飲食的控制才能達成。這些可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都說明大自然喜歡勤勞者,也會給予勤勞者獎勵,所謂的「用進廢退」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當我們年老時,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各項生理機能的衰退,為了常保自己的健康,多動、不偷懶就是維持年輕的不二法門。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Image
快速預約諮詢=》點擊連結,就可寫下你的焦慮心事,給您專業意見+超直覺洞悉,讓您對問題有概念的處理方向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養心齋官網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如果你想清淨自己的心,每天最好有些時間,是細細品味自己今天的生活時刻。然後細細咀嚼自己今天過的如何?開心嗎?有那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有哪些道理值得留心? 人只有在一個人時,特別能顯示「和自己在一起的品質」。為什麼冥想或靜坐會被推崇,是因為透過這些靜下來的時刻,更容易看到自己紛紛亂亂的的念頭。 如果有
在進行戀愛諮商時,最常遇到個案的問題是「心理師,我好希望他可以多陪伴我、關注我,但他若有似無的,有時相處時對我很好,有時訊息上又很簡短或回個圖而已,我會不同的猜他、等待他、想著他…我該怎麼辦?」 面上的心情就是典型的暈船,只要有單戀過、喜歡過他人,多少都有這樣的體—會,只是這份苦悶的心情還是會有程度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曾經有一位已故的馬來西亞名醫Dr.Richard Teo,他的真實案例令人震撼,這位醫生原本學的是眼科,但他棄眼科而開始從事醫美服務,許多的貴太太喜歡找他做醫美,導致他的營業額蒸蒸日上,然後他和一般大多數人,慾望無止盡,開始買跑車,投資房地產,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就在他到達人生的巔峰時,他罹患肺癌第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如果你想清淨自己的心,每天最好有些時間,是細細品味自己今天的生活時刻。然後細細咀嚼自己今天過的如何?開心嗎?有那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有哪些道理值得留心? 人只有在一個人時,特別能顯示「和自己在一起的品質」。為什麼冥想或靜坐會被推崇,是因為透過這些靜下來的時刻,更容易看到自己紛紛亂亂的的念頭。 如果有
在進行戀愛諮商時,最常遇到個案的問題是「心理師,我好希望他可以多陪伴我、關注我,但他若有似無的,有時相處時對我很好,有時訊息上又很簡短或回個圖而已,我會不同的猜他、等待他、想著他…我該怎麼辦?」 面上的心情就是典型的暈船,只要有單戀過、喜歡過他人,多少都有這樣的體—會,只是這份苦悶的心情還是會有程度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曾經有一位已故的馬來西亞名醫Dr.Richard Teo,他的真實案例令人震撼,這位醫生原本學的是眼科,但他棄眼科而開始從事醫美服務,許多的貴太太喜歡找他做醫美,導致他的營業額蒸蒸日上,然後他和一般大多數人,慾望無止盡,開始買跑車,投資房地產,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就在他到達人生的巔峰時,他罹患肺癌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那到底,如何延長中年? 不需要求神問卜、吃齋念佛,但需要遠見,在三、四十歲時,願意為自己有品質的老後奮戰。 一、防止3種「殺手級」的老化 科學已經發現,健康不臥床的長壽,關鍵在於自理能力。 提前預防心血管、腦神經、肌肉骨骼的3種老化威脅,也就遠離腦中風、失智和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就多掌握了獨
Thumbnail
以下為主觀意見: 1.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養生: 如果上半生,為了溫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下輩子就應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在家放空,或回憶前半輩子的榮光與悔恨,我的爺爺與前婆婆,都已有失智的徵兆,無所事事、抑鬱、空洞的眼神、人生全然放棄、喪失意志,只覺長嘆,找不到生活的目標,與喪屍無異。 我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那到底,如何延長中年? 不需要求神問卜、吃齋念佛,但需要遠見,在三、四十歲時,願意為自己有品質的老後奮戰。 一、防止3種「殺手級」的老化 科學已經發現,健康不臥床的長壽,關鍵在於自理能力。 提前預防心血管、腦神經、肌肉骨骼的3種老化威脅,也就遠離腦中風、失智和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就多掌握了獨
Thumbnail
以下為主觀意見: 1.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養生: 如果上半生,為了溫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下輩子就應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在家放空,或回憶前半輩子的榮光與悔恨,我的爺爺與前婆婆,都已有失智的徵兆,無所事事、抑鬱、空洞的眼神、人生全然放棄、喪失意志,只覺長嘆,找不到生活的目標,與喪屍無異。 我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