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教學記錄:與其要求別人,不如要求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我有個學生,非常地好動,很多老師會跟我說,只要他有請假,那天就會特別好上課。除了有時候會影響上課,在下課時間,也常常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有時候會不恰當,所以需要有人提點,他只要覺得自己確實不對,他就會立刻道歉。也因為這樣,同學和老師們都知道他的個性,多少也多會寬容他,比較不會去計較他的一些行為。
學校有一些禁止攜帶的違禁物品,在他們國一剛入學的時候,我已經明講,而且再三提醒不准攜帶。如果學生不小心夾帶,在我確認之後,如果是屬於無心,通常我都會通知家長,並予以通融,再告誡全班學生。
除了明訂的違禁品,還會有一些「非關課業的物品」,也在我不與許攜帶的範圍內,雖然沒有明訂,但只要是無關上課用的東西,也不應該出現。
這個好動的學生,可能有一部份是因為不愛唸書,學校生活其實也沒有什麼重心,只好找一些樂子。所以他那一陣子就攜帶了「非關課業的物品」到學校,不僅自己玩,還跟同學一起玩。在玩樂的過程中,留下垃圾在地板沒有清掃乾淨之外,還影響到同學,同學覺得困擾,直接跟我講這件事。
一聽到有同學跟老師反應他的不是,他立刻跟我抱怨:「為什麼同學要跟老師說呢?都同班那麼久,我有什麼事就直接跟我說,又不是不知道我的個性!」
我猜測,可能在他的心中,老師只要知道他的一些事,就會立刻處罰他。因此,只要有同學跟老師投訴他的行為,他就會有一些激烈的反應。
我知道他不開心,這是他的必然反應,也知道他不喜歡被投訴,但是同學反應的都是事實。我回問他:「那你覺得你影響班上同學,同學應該怎麼做?」
他立刻跟我說:「我覺得,他應該要先跟我說!」
我回他:「他要跟你說什麼?」
他說:「他可以跟我說,如果是我真的有錯,我會立刻道歉!老師,你也知道我的個性,我哪一次做錯事情不道歉的!」
我回他:「那你有沒有想過,同學為何不跟你說?」
他說:「我怎麼知道?」
在對話的過程中,我一直看他的情緒反應。
我想,在同學面前,說不定也是如出一轍,他的情緒一旦上來,也許就是顆無法控制的未爆彈,同學會不會認為,與其面對面跟他說,不如直接找老師。與其面對他未知的反應,還是找老師比較安全,因為不管是用講的,還是用校規處理,老師一定可以處理這件事。
我緩緩地跟他說:「同學沒有做錯什麼事,他只是找他可以掌握的解決方法而已。同學只是認為,他這樣的方式,對你還是對他,都是最好的方式,你也不要去指責同學,或是在別人後面批評。
我跟你分享我聽過的一段話,你把他記在心裡。要求別人,是痛苦的根源。要求自己,是幸福的開始。
你剛剛的說法,就是一種要求別人的行為。你要知道,同學不是老師,他們其實也沒有什麼義務要告訴你,也沒有那個責任要提醒你。所以,你把希望建立在別人身上,認為別人應該如此對你,只要別人沒有如你所願,你就會憤恨不平。
老師也沒有說你絕對錯誤,別人當然也可以直接提醒你,但是他們不知道你的反應如何。所以他們轉而找一個比較可以掌握,而且安全的方式,你能說他錯嗎?當然不行,他們只是要求自己,找一個恰當的方式處理。
所以,你與其要求別人去配合你,不如先要求自己。
如果你不確定那些東西可否攜帶至校,那你就先要求自己先來問老師,不是帶來被同學反應,或是被老師處罰,然後才在那裡不開心。
先要求自己,讓自己的行為合乎規範,這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式。我們無法掌握別人對我們的想法,我們唯一可以掌握的,就是要求自己。」
「要求別人,是痛苦的根源。要求自己,是幸福的開始。」
這段話,是我在聽節目時,郝哥說的,而且我聽過好幾次。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我覺得這兩句話都很適用。有時候,我們會在意別人,會介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而讓自己的情緒隨之波動,這是在所難免。
所以,我反問我自己,但別人的反應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嗎?別人怎麼解讀我們,我們也不會確切知道。而且,我為何這麼在意?如果我的表現盡我全力、問心無愧,我又何必那麼糾結別人的評價?
國中學生正處於一個「在意別人眼光」的時期,我覺得非常需要這樣的引導。我不知道我對他說的那段話,是否有讓他好好地去思考,但是我也盡己之力去開導他。很多事情,總是要從自己出發,才是正解,別人也許可以幫忙,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2會員
293內容數
寫作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希望用這個方式,建立每天良好的寫作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徐曉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總而言之,大腦其實是不能一心多用,尤其是針對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我們這個時代最困擾的,莫過於干擾源太多。為了提高生產率和降低錯誤,最好還是讓自己保持「一次做一件事情」的狀況,才不會花了時間,但其實得不到效果,這樣就非常可惜了!
沒有學不會的事,你不會,只是你還沒學會!我一直很相信這點。很多人一接觸到陌生事情,就會直覺反應:「我不會!」這個在教學現場,也是學生的口頭禪之一。只要學生沒有具備「成長心態」,他就會對學習有錯誤的迷思,並且認為天生資質是不可改變的,進而影響學習動力。
我個人認為,其實現在的教育其實也很強調「媒體素養」,不妨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從實戰中學習,一方面訓練思考,一方面訓練文筆,一方面留下生活紀錄。除此之外,累積個人成長紀錄,也行銷自己,可能還是有一些隱藏的缺點,但是總體來說,應該都是利大於弊。
其實比賽這種事情,只有實戰,才會讓自己一次比一次進步,這位分享的學生也是這樣,也很感謝他的分享,讓我們可以有一些方向可以給學生。平常在教學、練習、對話當中,其實可以「有意識」,以及「刻意」地運用觀察力,並且融入「長句」和「形容詞彙」練習,不僅可以提升口語表達,也可以運用在寫作練習。
任何好文章的養成,必經長時間的練習,並且搭配勇於公開分享的勇氣。而學校當中的投稿活動,也是一個讓學生感覺到,原來自己認真寫文章,文章也會回饋給自己好處的絕佳機會!我想,讓學生實際體驗,而且得到回饋,這樣的效果,會比老師單純講講,還來得有用吧!
既然跟學生說,寫作這件事,就是要透過訓練,才會變好,透過公開被別人檢視和鼓勵,才會進步。於是我開始以身作則,開始公開寫作,而且每天書寫。雖然學生們不會在我的分享貼文下留言,但是我都知道,他們都有在默默觀看,因為他們很想知道,誰的故事又被我寫進文章中。
總而言之,大腦其實是不能一心多用,尤其是針對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我們這個時代最困擾的,莫過於干擾源太多。為了提高生產率和降低錯誤,最好還是讓自己保持「一次做一件事情」的狀況,才不會花了時間,但其實得不到效果,這樣就非常可惜了!
沒有學不會的事,你不會,只是你還沒學會!我一直很相信這點。很多人一接觸到陌生事情,就會直覺反應:「我不會!」這個在教學現場,也是學生的口頭禪之一。只要學生沒有具備「成長心態」,他就會對學習有錯誤的迷思,並且認為天生資質是不可改變的,進而影響學習動力。
我個人認為,其實現在的教育其實也很強調「媒體素養」,不妨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從實戰中學習,一方面訓練思考,一方面訓練文筆,一方面留下生活紀錄。除此之外,累積個人成長紀錄,也行銷自己,可能還是有一些隱藏的缺點,但是總體來說,應該都是利大於弊。
其實比賽這種事情,只有實戰,才會讓自己一次比一次進步,這位分享的學生也是這樣,也很感謝他的分享,讓我們可以有一些方向可以給學生。平常在教學、練習、對話當中,其實可以「有意識」,以及「刻意」地運用觀察力,並且融入「長句」和「形容詞彙」練習,不僅可以提升口語表達,也可以運用在寫作練習。
任何好文章的養成,必經長時間的練習,並且搭配勇於公開分享的勇氣。而學校當中的投稿活動,也是一個讓學生感覺到,原來自己認真寫文章,文章也會回饋給自己好處的絕佳機會!我想,讓學生實際體驗,而且得到回饋,這樣的效果,會比老師單純講講,還來得有用吧!
既然跟學生說,寫作這件事,就是要透過訓練,才會變好,透過公開被別人檢視和鼓勵,才會進步。於是我開始以身作則,開始公開寫作,而且每天書寫。雖然學生們不會在我的分享貼文下留言,但是我都知道,他們都有在默默觀看,因為他們很想知道,誰的故事又被我寫進文章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這該從何說起呢…… 偶爾在班級中,會遇到學生跟我抱怨其他老師,這種場合通常很尷尬……我承認我還蠻想知道那些同仁做了什麼被學生討厭的事?(八卦總是令人牽掛) 因為這樣,我才可以不要踩地雷,這是為了學生以及自己好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 但是學生講得太嗨的話,那我好像眼睜睜地在看同仁的笑話?!這
你先要是個人,才是學生!先學會「做人」,再來「做學問」。 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家庭,在外的表現就是彰顯你這個人的家教。 很多行為我已經糾正多次,可惜你們不以為意。 曾經發現同學相互打巴掌,實在無法接受。 相信愛著你們的父母一定也無法接受,當下制止,並告知雙方父母,明白表達要有分寸,但是同學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面對學生突然請長假,該如何應對? 責問他?怪他不負責任?想著是不是跑去哪裡鬼混了? 都不是,老師應該先知道他怎麼了。 而有時候這個怎麼了,應該透過別人告訴。
班上有個過動加情障的學生,某一天他從早自修開始就不對了,同學提醒他,手不要伸進褲子內那動作很噁,他聽了生氣對女孩說威脅要揍她的話。 接著上我的國語課,整節課拿著一隻紅筆,拆開筆拿出筆芯折彎,我要求他跟上抄寫筆記,他就用那隻紅筆在筆記本上畫,書寫成草字飛舞,這在平時不曾出現這樣學習態度。 下課了同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表達意見,本就是一件理應要被接受的事。 但錯過了表達意見的時機,等於默許別人替自己做決定,既然默許,那之後的不滿,又有什麼立場說出口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這該從何說起呢…… 偶爾在班級中,會遇到學生跟我抱怨其他老師,這種場合通常很尷尬……我承認我還蠻想知道那些同仁做了什麼被學生討厭的事?(八卦總是令人牽掛) 因為這樣,我才可以不要踩地雷,這是為了學生以及自己好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 但是學生講得太嗨的話,那我好像眼睜睜地在看同仁的笑話?!這
你先要是個人,才是學生!先學會「做人」,再來「做學問」。 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家庭,在外的表現就是彰顯你這個人的家教。 很多行為我已經糾正多次,可惜你們不以為意。 曾經發現同學相互打巴掌,實在無法接受。 相信愛著你們的父母一定也無法接受,當下制止,並告知雙方父母,明白表達要有分寸,但是同學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面對學生突然請長假,該如何應對? 責問他?怪他不負責任?想著是不是跑去哪裡鬼混了? 都不是,老師應該先知道他怎麼了。 而有時候這個怎麼了,應該透過別人告訴。
班上有個過動加情障的學生,某一天他從早自修開始就不對了,同學提醒他,手不要伸進褲子內那動作很噁,他聽了生氣對女孩說威脅要揍她的話。 接著上我的國語課,整節課拿著一隻紅筆,拆開筆拿出筆芯折彎,我要求他跟上抄寫筆記,他就用那隻紅筆在筆記本上畫,書寫成草字飛舞,這在平時不曾出現這樣學習態度。 下課了同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表達意見,本就是一件理應要被接受的事。 但錯過了表達意見的時機,等於默許別人替自己做決定,既然默許,那之後的不滿,又有什麼立場說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