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特教老師忙線中】讀懂了沒

小孩看似都把文章(課文)看完了,但到底看懂了多少?一步一步的帶著他們奠能力,讓他們知道不只是閱讀的當下需要花功夫,其實,閱讀前、中、後都有許多眉眉角角該注意。我們在資源班上課時,也會嘗試許多閱讀理解的方法,測試哪些小方法是對他們有幫助的。

一起擴充閱讀工具吧!

【閱讀前】-找線索、舊經驗、有目標
在許多書中都會提到,閱讀前要先概括的看過一遍,會對後續的內容吸收很有幫助。我常使用以下的預習方法,幫學生先對文章的內容有初步概念。 1. 注意線索:先一起快速瀏覽課文標題、圖片、日期、不一樣顏色的字。 ※學生反應:學生最喜歡看著課文圖片先天馬行空亂說故事,說完之後再看正經的課文,感覺特好笑。 2. 活化舊經驗:老師帶著學生討論或回想是否有讀過類似的課文或內容,讓學生知識更活躍。 ※學生反應:這部分就很看學生。有些人舊經驗too much,一發不可收拾,需要我們強制限縮一件事情就好;有些則是人生沒有舊經驗,只好換老師說自己的經驗,試著讓場面不要太冷清。 3. 設定閱讀目標:老師或家長出題,讓學生唸完後回答。體驗帶著問題讀文章的感覺。 ※學生反應:此部份的學生反應很熱烈,當帶著問題讀課文的時候,確實會讀得比較熱情,學生最愛的橋段當然是:換他出題,老師回答! 學生在家光寫功課或其他課外活動就夠忙了,因此我請學生在家的預習步驟通常都只有讀課文,至於以上提到的預習方法,我大多都在學校進行。

【閱讀中】-圖像化、要提問、連接詞

預習完畢,開始對文本有點感覺後,就可以進入重頭戲,讀懂文章!讀懂文章的方法有很多,最通用的就是討論,透過小組或是問答的討論及歸納,試著讓大家抓住文章要傳達的重要訊息。以下有幾個課堂中常用的方法: 1. 圖像思考很重要:看不懂就再讀一次(這個對我們學生來說很難)、讀完一段就利用圖像的方法呈現出來(這個相對好操作)。 ※學生反應:學生不覺得自己不懂,因此沒有停下來問自己的時候;但是如果請學生看完一小段後就用圖像畫下,會幫助他提取記憶,畫完後還要用自己的話再說一遍,對各段落理解程度會大增。重點是,不要讀完一大篇才畫,每一小段落就要停下來做這件事情。 2. 老師示範自我提問:老師可以利用段落進行思考,例如讀著讀著,老師就自言自語:「為什麼狐狸這時候會生氣?前面我有哪裡沒看到嗎?」「寫這篇文章的人,是這個意思嗎?」將內心中的疑問說出口,讓學生學老師,讀文章的時候應該要不斷的利用問題確認自己到底懂了多少。 ※學生反應:學生的提問通常都是:「老師這裡該問了嗎?」我們後來修正成,讀完每一段後,學生就蓋起書本,問自己:「我看懂了嗎?我能自己說出這一段在說什麼嗎?」(問完後當然也要回答)。 3. 注意文章中的「連接詞」:帶著學生注意文章中的「但是」、「因為」跟「雖然」等等這類語詞,此類連接詞通常有許多文意可以討論。例如,但是跟雖然通常就是對立;因為則是有因果的關係。 ※學生反應:學生能夠主動把連接詞圈起來,有時候不懂,老師就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讓他感受一下。

【閱讀後】-結構圖、練摘要、下結論
整篇文章都燒腦理解完畢後,學生除了能夠掌握通篇文章內容之外,還可以利用一些工具進行回顧的整理。 1. 文章結構圖:讓小孩自己試著將文章分成起因、過程及結局,寫進結構圖,將一篇文章變身成有結構的整理表格。 ※學生反應:後來學生其實就知道,一個段落大部分就是一個過程,太多就變兩個,太少就再找其他事件併在一起。 2. 進行摘要:一段段的帶著學生刪除重複以及細節的部分形成段落大意,最後再進行全文的摘要。 ※學生反應:超難!要判斷哪一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很抽象。所以要給他們直接一點的線索:一直重複的,刪!太細節的刪!步驟,刪!刪過頭導致念起來不順,再補就好。 3. 推論與下結論:引導學生看完文本後產出自己的意見,並且思考這篇文章對自己的影響。 ※學生反應:此部分我還不強求,通常看完文章後,問他們有什麼改變嗎?總是靜默。但是我會一直丟出訊息,看完文章後,如果可以實際做些事情,或者跟之前的知識連在一起,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哦!

【我們可以一起注意的事情】
1. 閱讀理解很生活化, 平常的對話更是閱讀理解的基礎,例如:有無辦法回顧重要事件?針對事件有辦法描述清楚嗎?聽懂別人化中的意思嗎?從對話的內容聽出小孩的理解及觀點。 2. 閱讀理解的本質其實是要讀懂更多生活中的訊息,並非訓練成很會寫閱讀測驗的機器。 3. 生活中事件是隨機出現的,但是文本可以自由創造需要的情境,善用各種小工具,幫助小孩更全面的看懂文本,這項投資很值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