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轉職指南(下)-轉職中的進修與轉職後的職場適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一篇文章有幫大家進行轉職前的五大項資源盤點,一起思考轉職前的事前準備工作有哪些。這一篇文章會接續協助大家思考自己轉職的方向,與大家談談轉職過程中的進修重點,以及轉職後的職場適應上,大家可以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轉職過程中,如何決定進修的方向。在我提供職涯諮詢的過程中,發現轉職的人們可以粗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明確轉職方向,已經鎖定好下一個轉職目標職缺的人,另一類是:考慮要轉職,但還不確定下個目標職缺或目標產業為何的人。
  針對前者,也就是有明確轉職方向與目標職缺的人,狀況比較單純,我會建議轉職者直接針對目標產業、目標職缺所設定的門檻與專業條件,看看自己還有缺少哪些專業技能、語言能力、證照或學經歷,盡可能在投遞履歷之前,就報名相關課程,甚至進一步報考在職進修專班,或者就讀相關專業的研究所,把相關門檻、條件都備齊。
  針對後者,也就是考慮轉職,但還不確定下個目標職缺或目標產業為何的朋友們,你們的狀況稍微複雜一點,我會建議尚未了解自己要往哪個產業或職缺轉職的你,需要先針對職涯做「自我探索」(以下為行文方便,簡稱為「職涯探索」)。職涯探索的方式,可以透過職業測驗評量工具來自我檢核,藉此更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或工作風格(詳見備註二);另一種方式,可以自己就個人的學歷、專長、特質與個性等「內在條件」,列出「優勢」(Strength)跟「劣勢」(Weakness),就自己有興趣跳轉的產業當前的產業生態與趨勢、薪資福利、景氣等「外在條件」,列舉出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就完成了個人的SWOT分析了。再來,說到職涯探索,有不少轉職者從小到大都沒有太多資源或機會去探索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可能是被錢追著跑,或者可能只是想要有工作做就好,很少有機會用「我的興趣是什麼」的角度去思考求職,比較都是以「哪個產業/工作有缺人、我就去」的角度來思考工作。這樣並沒有不好,只是長期工作下來,必然比起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的人,來得更容易產生倦怠或工作耗竭,甚至工作到後期,會覺得工作是件痛苦的事,因為內心缺乏熱忱。我會鼓勵還沒有足夠職涯探索經驗的轉職者務必要有計畫地做「興趣」的探索。方式是,只要經濟跟時間許可,盡量挑選自己有興趣的課去上,去感受自己到底對什麼樣的專業領域有興趣、「有感覺」。若你的經濟條件相對缺乏,錢就要花在刀口上,鼓勵你可以善用政府職訓資源(詳見備註一),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若有符合,就申請補助吧!說不定還可以省下部分進修費用。上課時要認真上,認真地感受自己到底是否對這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或技能感到好奇、有興趣,並把握課堂上與同學、老師交流的機會,才能真的達成自我探索、學習進修並兼顧人脈建立的目的,若喜歡那堂課,甚至就可以考慮將相關專業作為未來轉職跳轉的目標產業。切勿像是蜻蜓點水一樣,聽聽就算,沒有消化、也沒有複習也缺乏跟同學交流,這樣就浪費了那筆進修的成本了。

  講完了進修的重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轉職後的職場適應」。轉職後的職場適應,要把握三種態度:「從零開始」、「全力學習」、「接受失敗」。
一、 「從零開始」:不管你過去在哪裡工作,工作表現如何,轉職到了新的產業、新的工作,你就等同社會新鮮人,你對這個產業的生態與所具備的專業知能和技巧必然比其他同事、主管都還要生疏,不論你過往的社會歷練多麼豐富,到了這裡,你就是從零開始,不理解甚或不認同公司的地方,都需要虛心請教前輩,盡可能地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來因應這個職位的需要。甚至你的資歷、薪水,也因為產業別不同,都要從零起算,請大家務必要先有心理準備喔!
二、 「全力學習」:把自己當作海綿,舉凡你手上的業務內容、公司內部的規章制度、同事應對進退的態度、每個人做事的方式等等,都是你學習的素材。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公司必然有不同的文化,在適應不同文化與嶄新的業務內容時,多少會產生「文化衝擊」,如果自己感受衝擊過大、不太適應的時候,不妨把所有身邊的同事都當作自己的老師,請教他們:你是怎麼適應這裡的工作/環境的?你之前有沒有做過這項業務?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聽聽前輩的意見,然後盡量取其精華進行吸收,消化成屬於自己的養分與知能,應用到接下來的工作中。
三、 「接受失敗」:並非所有轉職都能如意順遂,也會有部分轉職會以失敗告終。如果在投履歷的過程中就常石沉大海,不妨進行履歷健檢;如果是面試過程中失敗、不被錄取,可以考慮進行模擬面試;以上兩種情況,我會建議大家同時重新盤點一次自身擁有的條件是否符合目標職缺的門檻資格,盡可能找到問題癥結點。如果是應徵上目標職缺,結果後續入職後才發現適應不良,那就需要思考:身邊是否有哪些資源是我可以應用,讓我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例如:身邊有前輩可以請教嗎?工作做不完/做不好,可以善用什麼方法增加我的效率/效能呢?如果已經透過各種方式盡力突破困境,但效果仍不彰,至少也可以對自己說:我已經盡力了!我問心無愧了!只要盡力嘗試到一定程度、時間,不需要弄到身心耗竭,就接受自己目前還不適合轉職到這個工作吧!接受現階段的失敗,也是重要的學習與體驗。現在不適合,不代表一輩子都不適合。適時放手,接受現階段的失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短期先去做其他可以餬口的工作,或找尋看看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不也是另一種職涯的可能?

  這系列的「工作轉職指南」文章已近尾聲。祝福大家轉職都能順利、成功!但若不順利或不成功,我想那也沒關係,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即便沒有「得到」順遂的轉職過程,我想過程中,必然也「學到」、體驗到很多不同的經驗,這些經驗,勢必會讓你更加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也會讓你更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跟不喜歡什麼,只要你能認真地咀嚼每個經驗,統整出自己想做的/不想做、適合的/不適合的事情有哪些,一定能離你理想的工作更靠近一步的!

*備註一: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職業訓練資源請見以下連結資訊↓https://www.gov.tw/News_Content.aspx?n=26&s=523845
*備註二:「台灣就業通」網站上就有三種自我評估的測驗可做,包括:我喜歡做的事、工作氣質測驗、TWS工作風格測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企業方通常會在七八月份會釋出大量職缺,一方面開放招募社會新鮮人,培訓公司的新戰力;另一方面,已有職場經驗、想轉職的大家也可以搭著這波順風車,整理過往資歷並投遞履歷,挑戰看看嶄新的職涯道路。
  在書寫這篇文章時,我很老實地向大家承認:我沒有讀完這整本書!原因不是沒時間(雖然我最近真的忙到焦頭爛額),而是我個人只能理解「他人」或「個案」會進行多重伴侶關係模式的原因與關係脈絡,我個人的價值觀上真的無法全然接受,也難以認同此模式。
  最近因為自身經歷婚姻關係的變化,一邊接案的過程中,也會有更深的體悟與感慨。在伴侶諮商中,我會陪著一對對的夫妻或情侶們面對到很多很困難的狀況,有的時候是夫妻雙方都還有心要走下去,那麼兩人同心、其利斷金,面對困難的婆媳相處、姻親關係等議題,兩人也都能齊頭並進,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最近在閱讀依附關係與創傷理論、安全感相關的書籍,由於本身是學習EFT取向的心理治療,所以基礎的依附理論跟安全感的概念,我不太陌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新知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童年的居住環境,也可能影響到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否安定,影響到我們安全感的建立。
  這篇文章,要記錄的是我看完今年五月份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展完的vogue「相望.綻放」影像藝術展後,所獲得的一些啟發。
  近幾年至今,陸續與不少婚姻困難、感情破裂的伴侶與個案晤談,加上自身感情路上常經歷磕磕碰碰,有感於婚姻、感情經營之不易,也對於大家在面臨離婚失落時的痛苦深有共鳴,想要透過這篇文章整理一下離婚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到怎樣的哀傷失落歷程。
企業方通常會在七八月份會釋出大量職缺,一方面開放招募社會新鮮人,培訓公司的新戰力;另一方面,已有職場經驗、想轉職的大家也可以搭著這波順風車,整理過往資歷並投遞履歷,挑戰看看嶄新的職涯道路。
  在書寫這篇文章時,我很老實地向大家承認:我沒有讀完這整本書!原因不是沒時間(雖然我最近真的忙到焦頭爛額),而是我個人只能理解「他人」或「個案」會進行多重伴侶關係模式的原因與關係脈絡,我個人的價值觀上真的無法全然接受,也難以認同此模式。
  最近因為自身經歷婚姻關係的變化,一邊接案的過程中,也會有更深的體悟與感慨。在伴侶諮商中,我會陪著一對對的夫妻或情侶們面對到很多很困難的狀況,有的時候是夫妻雙方都還有心要走下去,那麼兩人同心、其利斷金,面對困難的婆媳相處、姻親關係等議題,兩人也都能齊頭並進,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最近在閱讀依附關係與創傷理論、安全感相關的書籍,由於本身是學習EFT取向的心理治療,所以基礎的依附理論跟安全感的概念,我不太陌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新知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童年的居住環境,也可能影響到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否安定,影響到我們安全感的建立。
  這篇文章,要記錄的是我看完今年五月份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展完的vogue「相望.綻放」影像藝術展後,所獲得的一些啟發。
  近幾年至今,陸續與不少婚姻困難、感情破裂的伴侶與個案晤談,加上自身感情路上常經歷磕磕碰碰,有感於婚姻、感情經營之不易,也對於大家在面臨離婚失落時的痛苦深有共鳴,想要透過這篇文章整理一下離婚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到怎樣的哀傷失落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年底轉職潮來臨,求職者在思考下一步時,除了考量職位發展與公司福利,還需評估個人性格是否符合產業文化。本文分享傳產、科技業和新創這三個不同產業的特點,幫助讀者理解每個產業的優缺點,從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路徑。透過個人的經歷,揭示如何在不同環境中適應並發揮潛力,助你提升轉職勝率。
Thumbnail
在選擇跨產業轉職的過程中,考慮自身興趣、產業文化、未來發展性和過往優勢等因素至關重要。本文探討如何將這些元素融入職涯規劃,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產業及工作,並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無論你是考慮轉職還是想深入瞭解選擇的可能性,這些想法都能指引你在職涯的路上持續進步。
Thumbnail
最近收到不少一對一職涯諮詢預約,不約而同地分享了他們在職場上感到迷茫的心情。有不少人表示想轉職,但卻不知從何著手。如果你也有同樣困擾,別擔心,你不孤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開啟這趟旅程吧!   ▌自我探索,明確目標 問問自己:現在的工作有什麼感到不滿意或想要逃離的地方?理想的工作是什麼樣
在求職過程中,瞭解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是尋找理想職位的第一步。希望透過反思過往經驗,專注於不想要的工作條件,求職者能更有效地辨識可接受的職位,提升職場尋找的方向感及效率。進一步瞭解自己的需求將有助於選擇最適合的職位,讓求職之旅不再迷失。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有時會碰到來談者碰到轉職議題時,盤點自己的經歷和技能,以及感興趣的領域,處於好像什麼都可以試,但對什麼都沒把握的狀態。工程領域常用的「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概念,可以幫助自己模擬可能的職涯路徑,甚至是可以分解出可行的轉銜階段與可行步驟化行動。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突破職業生涯瓶頸,跨領域轉職成為脫離當前窘境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職涯定位迷惘、缺乏工作經驗、人脈網絡不足等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挑戰這三大障礙,幫助欲跨領域轉職的你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實現跨領域轉職的目標。
Thumbnail
想轉職跨領域卻不知如何開始?這篇提供幾個方法協助你判斷,投入全新領域前,透過嚴謹方式,順利確保對於轉職領域有深入瞭解,避免踏錯行,後悔莫及!包括鎖定想要轉職的領域、進行產業研究與分析,以及累積相關經驗/人脈。
Thumbnail
年底轉職潮來臨,求職者在思考下一步時,除了考量職位發展與公司福利,還需評估個人性格是否符合產業文化。本文分享傳產、科技業和新創這三個不同產業的特點,幫助讀者理解每個產業的優缺點,從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路徑。透過個人的經歷,揭示如何在不同環境中適應並發揮潛力,助你提升轉職勝率。
Thumbnail
在選擇跨產業轉職的過程中,考慮自身興趣、產業文化、未來發展性和過往優勢等因素至關重要。本文探討如何將這些元素融入職涯規劃,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產業及工作,並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無論你是考慮轉職還是想深入瞭解選擇的可能性,這些想法都能指引你在職涯的路上持續進步。
Thumbnail
最近收到不少一對一職涯諮詢預約,不約而同地分享了他們在職場上感到迷茫的心情。有不少人表示想轉職,但卻不知從何著手。如果你也有同樣困擾,別擔心,你不孤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開啟這趟旅程吧!   ▌自我探索,明確目標 問問自己:現在的工作有什麼感到不滿意或想要逃離的地方?理想的工作是什麼樣
在求職過程中,瞭解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是尋找理想職位的第一步。希望透過反思過往經驗,專注於不想要的工作條件,求職者能更有效地辨識可接受的職位,提升職場尋找的方向感及效率。進一步瞭解自己的需求將有助於選擇最適合的職位,讓求職之旅不再迷失。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有時會碰到來談者碰到轉職議題時,盤點自己的經歷和技能,以及感興趣的領域,處於好像什麼都可以試,但對什麼都沒把握的狀態。工程領域常用的「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概念,可以幫助自己模擬可能的職涯路徑,甚至是可以分解出可行的轉銜階段與可行步驟化行動。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突破職業生涯瓶頸,跨領域轉職成為脫離當前窘境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職涯定位迷惘、缺乏工作經驗、人脈網絡不足等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挑戰這三大障礙,幫助欲跨領域轉職的你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實現跨領域轉職的目標。
Thumbnail
想轉職跨領域卻不知如何開始?這篇提供幾個方法協助你判斷,投入全新領域前,透過嚴謹方式,順利確保對於轉職領域有深入瞭解,避免踏錯行,後悔莫及!包括鎖定想要轉職的領域、進行產業研究與分析,以及累積相關經驗/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