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負重降重的循環,念書也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重訓課表的啟示

按課表重訓的時候,有發現課表的週期分為建構期、爬升期、恢復期等等,又會因當天狀態而變動式選擇調節自我體感重量來負荷訓練。
我的教練給我的課表主軸大概分為兩種
1.最好保持可以持續一星期的課表(共4天)
2.每天課表只會標註對體感8成或7成等,以當日狀況為主,並非直接寫公斤數

但我今天不是要講重訓的訓練過程,而是心智上和讀書上的過程也應該是如此。

在一個月前,我信誓旦旦的排好課表,有特別注意不是排一個自己滿意的課表,而是要考慮當天狀態包含適當的休息等等,我也很努力地在放假時間擠出時間按表操課,偶爾一星期休息1~2天的時間讓自己徹底放鬆。

但人生就是充滿變動因素

我的身體還是回饋出疲倦不堪到嚴重掉髮的程度,一度有一星期我都無法正常按表操課,常常處於極度疲倦的狀態,所有工程只得罷工。
這個狀況除了驚恐的快速預約醫院看診外,也開始讓我思考,我到底怎麼了及我的課表怎麼了?


人生就是負重降重

經過思考後,我發現我的念書課表是死的(也就是那種寫滿今天50kg*5下的課表),但有趣的是我不是每天都能真的負重50kg。
可能今天狀況差到我一背槓40kg熱身,我就腿軟,而這一個狀況會讓我清楚知道,噢今天可能就是要降重了(或者差到只能去做其他輔助訓練等等)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人
我一開始也對自己今天怎麼可能連40Kg都扛不住感到厭煩,但後來發現,這些都只是過程,因為你會累你會累你會累(要講3次)
而當你每次都不放過自己的硬扛下你吃不下的重量跟負荷後,久了你的身體就會給極大的回饋,出現各種狀況、極度疲倦、各種生理毛病等等。

而出現這個狀況,你就是要降重
就像亟欲想要登頂看美景的你,遇到高山症,你就是要降低高度
就算你拚死命想要按表操課,遇到疲憊不堪的狀態,就是要降重。

降重的啟發

心態調整

這次降重事件
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步調,人生不是一味的把自己逼死的按表操課。難道沒有別的開心的事讓你是邊生活去念書,而不是邊念書邊生活嗎?
加上自己常會自責''連這樣都做不到,到底該如何考上?''這種挫折感也很深,除了擔心趕不上進度外,外加更多壓力型的自責,也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
面對這些心態,唯一能做的事就事接受。
接受自己因為是個人,本來就會有狀態不好、狀態好的時候,而在狀態不好時,更應該好好理解並放慢腳步,改走穩健紮實養精蓄銳的備案。
在狀態好的時候,理應緩慢爬升慢慢增進進步。

換到讀書上的降重是什麼?

就是以養好精神力為主軸,當天精神佳的時候能夠專注在一個小單元下好好把握、好好輸出、不在意念得多,把握念得穩、念的紮實為主。

而不是念了一大堆,什麼都不記得。

當然若是當天都沒有足夠的精神念書,就好好休息,去花時間審思課表的節奏是不是太緊湊?是不是太密集?

這大概也是唸書心法的訣竅之一吧,人生總有換到恢復期的時候,沒有每天都在衝刺的啦。

結論

這次遇到降重期除了讓自己重新整理想法和認真面對自己身體狀況外
也同時讓自己知道,讀書計畫真的是''滾動式''調整,隨時遇到任何狀況、任何問題都應該好好審思調整,而不是訂定一個''死''的計畫。

在念書的同時,我們應該把握其他放鬆休閒的時間
有鬆有緊,也可以讓自己的恢復期減低突然的出現。


avatar-img
15會員
53內容數
從寫作開始剖析自己,進而找到自己的天賦熱情,也用寫下來理解自己感受自己,而那些紀錄的過程更可以讓自己回顧,阿原來我成長不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伏甲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些看似追逐其實逃跑的樣子 「嗨,所以最近過得還好嗎?」 「我覺得一樣很困惑。」 「怎麼說呢?」 「我還是過著在積極追逐目標的生活」 「那這樣有什麼不好的嗎?」 「說起來好笑,我想停卻停不下來,但是我好累」 「為什麼會覺得累呢?」 「我覺得我在逃避些什麼的在逃跑,其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
疲倦與訓練 常常在訓練的當天,都是帶著疲倦和易怒的情緒 也因為前一天的上班累積的倦意和忙碌加成的憤怒,雖然可以透過重訓的專注和流汗改善體內的糟糕成分堆積,但有時候-會遇到超負荷重量的時候 那天就會出現''失神''的狀態 女鬼式的握把式深蹲 特別紀錄今天的重訓Day 今天的教練課換了新場地
有時候在上班的前一天,會有很多感觸。 大多是對小事的容易感動,或者剛好看書看到令人振奮的激勵狀態,但都能在隔天上班後把所有累積的''小事''毀於一旦。 唯一能讓我把思緒拉回到''我曾經擁有這些小事感受''的路徑,就是去照著進度念書。 我也沒想過,這個每天日復一日的軌跡,居然是少數讓我像抓到浮木般的存
怎麼接觸這本書 會知道這本書,一開始其實是想研究如何考試,也看了許多介紹關於如何做好筆記的書、心態調整、如何規劃讀書計畫,再來才發現''大腦怎麼學''才是主要核心。 知道這本書後馬上借閱來看,一看不得了,開頭的記憶法馬上提到核心的提取記憶、交錯練習、間隔學習,毫不廢話的用數據和科學寫下為何提到這些
關於要怎麼記的更久 突破大腦的''感覺良好''的限制? 提取記憶、間隔練習、交錯練習,這三者密不可分 這次主要從超牢記憶法中提取我認為重要的資訊 提取記憶 不是重複閱讀,而是在大腦或一張空白紙上,提取出你剛剛念的東西 或者晚上躺在床上問自己今天到底念了什麼?(可能因此讓你睡不著) 不是看著答案說
為什麼寫這篇 我想,人有許多需要被治癒的事,而如何治癒是一個大哉問 包括我也找了很多方式:占卜、心理諮商、職涯諮商等等,但其實沒什麼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只是要向自己索求那些''了解''有點困難 難的是,你要怎麼匯出那些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才是重點。 例如感情,你明明內心有所想法了,卻總是向外尋求別人的
那些看似追逐其實逃跑的樣子 「嗨,所以最近過得還好嗎?」 「我覺得一樣很困惑。」 「怎麼說呢?」 「我還是過著在積極追逐目標的生活」 「那這樣有什麼不好的嗎?」 「說起來好笑,我想停卻停不下來,但是我好累」 「為什麼會覺得累呢?」 「我覺得我在逃避些什麼的在逃跑,其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
疲倦與訓練 常常在訓練的當天,都是帶著疲倦和易怒的情緒 也因為前一天的上班累積的倦意和忙碌加成的憤怒,雖然可以透過重訓的專注和流汗改善體內的糟糕成分堆積,但有時候-會遇到超負荷重量的時候 那天就會出現''失神''的狀態 女鬼式的握把式深蹲 特別紀錄今天的重訓Day 今天的教練課換了新場地
有時候在上班的前一天,會有很多感觸。 大多是對小事的容易感動,或者剛好看書看到令人振奮的激勵狀態,但都能在隔天上班後把所有累積的''小事''毀於一旦。 唯一能讓我把思緒拉回到''我曾經擁有這些小事感受''的路徑,就是去照著進度念書。 我也沒想過,這個每天日復一日的軌跡,居然是少數讓我像抓到浮木般的存
怎麼接觸這本書 會知道這本書,一開始其實是想研究如何考試,也看了許多介紹關於如何做好筆記的書、心態調整、如何規劃讀書計畫,再來才發現''大腦怎麼學''才是主要核心。 知道這本書後馬上借閱來看,一看不得了,開頭的記憶法馬上提到核心的提取記憶、交錯練習、間隔學習,毫不廢話的用數據和科學寫下為何提到這些
關於要怎麼記的更久 突破大腦的''感覺良好''的限制? 提取記憶、間隔練習、交錯練習,這三者密不可分 這次主要從超牢記憶法中提取我認為重要的資訊 提取記憶 不是重複閱讀,而是在大腦或一張空白紙上,提取出你剛剛念的東西 或者晚上躺在床上問自己今天到底念了什麼?(可能因此讓你睡不著) 不是看著答案說
為什麼寫這篇 我想,人有許多需要被治癒的事,而如何治癒是一個大哉問 包括我也找了很多方式:占卜、心理諮商、職涯諮商等等,但其實沒什麼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只是要向自己索求那些''了解''有點困難 難的是,你要怎麼匯出那些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才是重點。 例如感情,你明明內心有所想法了,卻總是向外尋求別人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週期化訓練 (Periodization) 的本質與目的 週期化訓練的「週期化」並非目的本身。 運動表現是由多項能力所構成,由於人體的負荷量有極限,所以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面向。因此必須把不同面向的訓練分期、分階段安排。 然後因為能力會用盡廢退,因此必須依序輪流刺激各項能力,所以不同訓練會反覆出現
Thumbnail
本篇將討論適合中老年人的抗老化訓練課表安排,包括一週一練、一週二練、和一週三練的課表範例,以及其中的訓練安排邏輯,可提供給初學者參考,並強調專業教練課的必要性。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心情真的很重要,我明明了解這件事情卻還是讓常常讓自己陷入過度疲累的狀態,對一切事情喪失信心。 這周真的是完成了很多事,包括禮拜一的讀書會、禮拜二重訓、禮拜四瑜伽——這是例行的公事,禮拜三英文課(但禮拜四英文課不小心忘記),禮拜五面試結束後緊鑼密鼓的準備禮拜六的作文課和彩排的主持稿。
Thumbnail
在我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過程中參與者的回饋,或是和同處於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我常會聽到一種看似兩難的情境「改變的過程我不想給我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好,但又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該怎麼辦呢?」。原本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答案,但在讀完《開啟心流的升檔練習》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Thumbnail
健身課的安排除了跟教練約好時間外,也需要評估自己體​力和記憶力,如果基礎體力差的話可以斟酌一周1~2堂課就好,是否需要連續上課也看個人時間安排。 Joy先前上課時幫自己設定4個月減脂5%和減3公斤得目標,也先和我的正妹教練溝通過,那時在教練教課帶領輔助下,初期重訓效果真的很有感😎 在測量體脂和
人的精神和身體就如同一個彈簧,拉的太狠會失去彈性,失去復原的能力,久而久之,我們的整個人就會垮掉,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Thumbnail
這兩天是選課的尾聲了,師資培訓的課程讓我壓力很大,我覺得改變時間減緩我的壓力,並有時間完成論文。
Thumbnail
師資培訓的課程主要都是開在白天,因為大部分的學生就讀日間部。可是,今天聽完課程要求和要繳交的作業,就覺得煩惱。
Thumbnail
高三學生在學測後可能感到壓力大、精力被榨乾,工作效率低落。這篇文章探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休息不足和社群媒體負面影響。並提出在休假後給予自己足夠休息時間、避免過度使用社群媒體等改善策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週期化訓練 (Periodization) 的本質與目的 週期化訓練的「週期化」並非目的本身。 運動表現是由多項能力所構成,由於人體的負荷量有極限,所以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面向。因此必須把不同面向的訓練分期、分階段安排。 然後因為能力會用盡廢退,因此必須依序輪流刺激各項能力,所以不同訓練會反覆出現
Thumbnail
本篇將討論適合中老年人的抗老化訓練課表安排,包括一週一練、一週二練、和一週三練的課表範例,以及其中的訓練安排邏輯,可提供給初學者參考,並強調專業教練課的必要性。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心情真的很重要,我明明了解這件事情卻還是讓常常讓自己陷入過度疲累的狀態,對一切事情喪失信心。 這周真的是完成了很多事,包括禮拜一的讀書會、禮拜二重訓、禮拜四瑜伽——這是例行的公事,禮拜三英文課(但禮拜四英文課不小心忘記),禮拜五面試結束後緊鑼密鼓的準備禮拜六的作文課和彩排的主持稿。
Thumbnail
在我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過程中參與者的回饋,或是和同處於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我常會聽到一種看似兩難的情境「改變的過程我不想給我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好,但又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該怎麼辦呢?」。原本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答案,但在讀完《開啟心流的升檔練習》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Thumbnail
健身課的安排除了跟教練約好時間外,也需要評估自己體​力和記憶力,如果基礎體力差的話可以斟酌一周1~2堂課就好,是否需要連續上課也看個人時間安排。 Joy先前上課時幫自己設定4個月減脂5%和減3公斤得目標,也先和我的正妹教練溝通過,那時在教練教課帶領輔助下,初期重訓效果真的很有感😎 在測量體脂和
人的精神和身體就如同一個彈簧,拉的太狠會失去彈性,失去復原的能力,久而久之,我們的整個人就會垮掉,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Thumbnail
這兩天是選課的尾聲了,師資培訓的課程讓我壓力很大,我覺得改變時間減緩我的壓力,並有時間完成論文。
Thumbnail
師資培訓的課程主要都是開在白天,因為大部分的學生就讀日間部。可是,今天聽完課程要求和要繳交的作業,就覺得煩惱。
Thumbnail
高三學生在學測後可能感到壓力大、精力被榨乾,工作效率低落。這篇文章探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休息不足和社群媒體負面影響。並提出在休假後給予自己足夠休息時間、避免過度使用社群媒體等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