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練習 DAY5】我如何面對挫敗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日愛自己行動:

面對挫敗的自己,練習以解決問題的提問代替自責



最近執行一個工作的專案,執行的結果很不理想,跟預期的落差滿大,覺得很自責,感覺自己辜負了合作的案主的期待。

剛好最近在練習接納自己這個課題,我覺得什麼情況下最難接納自己呢?

我覺得就是像這樣的時刻。

當自己所做的事,跟自己期待的結果不符合,我往往會第一時間就責備自己。

「天啊!我怎麼這麼糟糕?這些事都做不好。」

「我怎麼可以把事情搞砸?」


像這樣各種批評自己的聲音,不斷在心裡迴盪,可以持續一整天,甚至蔓延好幾週、好幾個月。

這樣的自責,雖然有帶著檢討反省自己的心態,但仔細想想這真的對事情有幫助嗎?

要如何避免自己落入「只有檢討,沒有改進的行動」的窘境呢?


重新對焦

當我把焦點不斷放在「我把事情搞砸了」「我好爛」,很有可能就陷入這個對自己失望的狀態不可自拔,而沒有力氣再修正錯誤,或是沒有勇氣再次嘗試,面對過往的挫敗。

因為過去的我把失敗連結到自我形象,認為自己做不好事情,代表自己是個糟糕的人、不值得被愛的人。而陷入自我形象低落的我,就會沒有勇氣面對失敗的自己。

就像一個人朝著目標前進,但路途中不幸摔倒了,結果就在原地怪自己「唉呀!我怎麼那麼笨?」「唉呀!我太糟糕了,居然路都走不好。」

然後就也不做進一步處理,就僅僅是躺在原地一動也不動,因為害怕再次摔倒,因為對自己失去信心。


但若是能將焦點放在「怎麼樣才是對事情最好的發展?

雖然結果不理想,但能如何改進彌補?」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摔倒,但是可以想辦法盡快處理傷口,或是尋找救兵來支援,給自己一點時間休息養傷也可以,復原後願意再次爬起來,勇往直前。

即使這條路曾經摔了傷,但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會一直都這樣,只要願意再次嘗試,一定會進步,一定有辦法可以克服。


史丹佛大學學者Carol Dweck在教育心理研究中提出,人的兩種心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與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這兩種心態模式是如何呢?

成長型思維

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靠努力來學習,不斷進步成長,相較固定型思維者更願意面對挑戰與嘗試錯誤,因為相信自己可以從這些困難挑戰中,不斷突破達到成果。

固定型思維

比較相信人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相信聰明才智、能力無法靠後天改變,這類型的人遇到困難挑戰容易退縮與放棄,較傾向做自己能力之內的事,。也容易用二分法來看待事情結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


當我們願意用成長型的思維,來看待自己的失敗,就不會一直陷入純自責,而沒有成長進步,反而更願意嘗試,並且知道這個失敗不是終點,而是中途的練功場,讓自己朝目標更進一步的必經之路。


當自己的教練:接納理解與陪伴往前

現在的我相較於之前,比較能夠用成長型思維來面對自己的挫折。

當遇到事情結果不理想時,我會在心裡有另一個教練的聲音,就像運動選手的教練那樣,好的教練會明白選手當下的狀態,並且評估當下適合給予鼓勵陪伴,或是直接給策略。

我知道自己在情緒中,很難把事情處理好,也難以做出客觀理性的判斷。

所以我在第一時間,會先感受與整理自己的情緒,並試著表達出來:「你現在感到對自己失望嗎?」「因為你真的很想把事情做好,對吧?」「你害怕別人因為這件事而對你有不好的評價。」


然後給自己一些鼓勵:

「你有這樣想努力的心真的很棒!」

「你會害怕很正常,但事情沒有做好並不代表你沒有價值。」

「這次的結果雖然不理想,但我們還可以再試試看!」


接著透過提問、反思來和自己討論下一步可以怎麼做,可以把事情彌補改進,也可以讓自己更成長的方法。

「這個方法嘗試後行不通,那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怎麼做才是對事情最好的發展?」

「哪一件事需要優先處理?」

「有誰可以協助處理嗎?或是哪裡可以找資源?」


問對問題

當開始用可以「解決問題」的提問,來取代「鑽牛角尖」的提問。

解決問題的提問

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從不同面向去思考達到目標的路徑。

例如: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什麼?、該如何做?、可以找誰討論? 、要避免哪些可能發生的錯誤?哪部分需要優先處理?.....

鑽牛角尖的提問

以抱怨、發洩為目的,無法對事情有實質的幫助。

例如:為什麼我那麼爛?我是不是永遠無法成功?為什麼我那麼雖?.....


解決問題的提問,可以幫助我做更多思考,腦海中自動會浮出許多靈感與答案,就算不知道答案,也有了可以找答案的方式,這樣執行下來,我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了:)





❤️今日感恩的事:

1. 婆婆做了好吃的布丁😋。

  1. 今天平安從車站騎YouBike回家,選到一台超好騎的YouBike一路吹著涼風,很滑順省力的到家,好開心。(真心體驗心得,不是業配,哈)
  2. 今天又再到機構去幫忙完成組裝小朋友玩具,渡過一個很充實的週末,和大家一起完成的感覺很棒!。



因為發現自己有嚴重完美主義拖延症,所以不斷找尋可以解決改善的方法,這裡會記錄對於完美主義,我所蒐集到的資料、我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還有我在面對自己的完美主義拖延症的心得與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日愛自己行動:到機構幫忙,享受付出的快樂 「幫助別人真的好快樂!」這是今天忙碌一上午的感想。 今天有機會去到服務小孩子的機構幫忙,工作內容是組裝小朋友的床以及玩具。 當我投入其中,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所做的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也很開心自己的一份心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
今日愛自己行動: 好好洗澡:一天當中最放鬆,也和自己對話的時刻 今天這篇算是回顧文,上一次「好好洗澡」是之前生理期很情緒很低潮的時候,沒有力氣記錄下來。 但因為覺得這個方式真的很療癒,想跟大家分享,所以今天就來補述。 好好洗澡是什麼? 好好洗澡其實是我自己創的詞😅,意思就是比平常
今日愛自己行動:整理我的房間,也整理我的心。 今天早上起床,突然好想整理房間,因為真的非常亂。 我跟老公都是屬於那種,平時不太會維護環境整潔,但久久會卯起來一次大整理的人。 回想結婚前在高雄的老家裡,媽媽總會在我還沒覺得夠亂的時候,她已經先受不了了。 於是她會一邊碎念,一邊動手整理,而我
即使在當下,我無法很正向的看待自己。 但當練習接納自己每個狀態、情緒,甚至接納自己有無法控制而冒出的負面思考。 「不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我告訴自己。 想像自己是未來那個已經走過這段黑暗,狀態很好的自己, 她坐時光機回來,好好陪伴此時需要休息,需要幫助的自己,跟自己對話。 當我越多這樣練習,每
今日愛自己行動:到機構幫忙,享受付出的快樂 「幫助別人真的好快樂!」這是今天忙碌一上午的感想。 今天有機會去到服務小孩子的機構幫忙,工作內容是組裝小朋友的床以及玩具。 當我投入其中,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所做的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也很開心自己的一份心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
今日愛自己行動: 好好洗澡:一天當中最放鬆,也和自己對話的時刻 今天這篇算是回顧文,上一次「好好洗澡」是之前生理期很情緒很低潮的時候,沒有力氣記錄下來。 但因為覺得這個方式真的很療癒,想跟大家分享,所以今天就來補述。 好好洗澡是什麼? 好好洗澡其實是我自己創的詞😅,意思就是比平常
今日愛自己行動:整理我的房間,也整理我的心。 今天早上起床,突然好想整理房間,因為真的非常亂。 我跟老公都是屬於那種,平時不太會維護環境整潔,但久久會卯起來一次大整理的人。 回想結婚前在高雄的老家裡,媽媽總會在我還沒覺得夠亂的時候,她已經先受不了了。 於是她會一邊碎念,一邊動手整理,而我
即使在當下,我無法很正向的看待自己。 但當練習接納自己每個狀態、情緒,甚至接納自己有無法控制而冒出的負面思考。 「不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我告訴自己。 想像自己是未來那個已經走過這段黑暗,狀態很好的自己, 她坐時光機回來,好好陪伴此時需要休息,需要幫助的自己,跟自己對話。 當我越多這樣練習,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沒有成功地落實計畫中的行為安排並不意味著「我做不到」,而是展示了「當前的我」與這項活動之間的座標關係。一但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每一次的犯錯都只意味著「當前的我還做不到」,我們就有機會在任何一個當下跨出去。「但現在的我可以」,在這立即改寫的自我敘事之後,回過頭,你已想不起來當初為什麼覺得自己做不到了。
還是回到文字來記錄和療癒自己。 這陣子其實累積了滿多焦慮的情緒,到今天算是到了一個臨界點,因為我看其他人、其他事情總是不順眼,帶著批判。 經驗讓我知道,這就是我在批判自己、對自己苛刻的反映。 我批判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後產生焦慮。我太想控制一切,不想接受不確定,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沒有盡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我覺得好像什麼事情幾乎都做不好,無法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Thumbnail
最近我在想,我為什麼老是很糾結凡事都要講理,凡事都要照規定才能做事,糾結自己寫文章的事情,生活上的事情,工作上的煩惱。然後陷入糾結不知道如何面對,不斷的原地踏步一般。 後來我想想好像是來自害怕失敗的壓力,怕犯錯,就好比我最近一直納悶,為什麼店家食物不好吃要被新聞報導被各方人馬批評很嚴重,當事人可能
或許只是一個很一般的工作交代,但是就會落入一種深深的懷疑與自我認知問題,真的覺得自己好像很糟糕,但其實我都已經在做了,比你們說之前我就開始在做了,因為這些東西真的很亂。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沒有成功地落實計畫中的行為安排並不意味著「我做不到」,而是展示了「當前的我」與這項活動之間的座標關係。一但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每一次的犯錯都只意味著「當前的我還做不到」,我們就有機會在任何一個當下跨出去。「但現在的我可以」,在這立即改寫的自我敘事之後,回過頭,你已想不起來當初為什麼覺得自己做不到了。
還是回到文字來記錄和療癒自己。 這陣子其實累積了滿多焦慮的情緒,到今天算是到了一個臨界點,因為我看其他人、其他事情總是不順眼,帶著批判。 經驗讓我知道,這就是我在批判自己、對自己苛刻的反映。 我批判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後產生焦慮。我太想控制一切,不想接受不確定,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沒有盡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我覺得好像什麼事情幾乎都做不好,無法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Thumbnail
最近我在想,我為什麼老是很糾結凡事都要講理,凡事都要照規定才能做事,糾結自己寫文章的事情,生活上的事情,工作上的煩惱。然後陷入糾結不知道如何面對,不斷的原地踏步一般。 後來我想想好像是來自害怕失敗的壓力,怕犯錯,就好比我最近一直納悶,為什麼店家食物不好吃要被新聞報導被各方人馬批評很嚴重,當事人可能
或許只是一個很一般的工作交代,但是就會落入一種深深的懷疑與自我認知問題,真的覺得自己好像很糟糕,但其實我都已經在做了,比你們說之前我就開始在做了,因為這些東西真的很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