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次跟朋友的餐敘裡面,有朋友問我說Norika你有考慮轉行做IT諮詢嗎?
我聽說很多不是學資訊科學/工程相關的也都能入行,聽說薪水很高,工作很有成就感
你會有興趣嗎?
喔?確實在日本常常聽到“IT諮詢”相關的職位或是公司,剛好前一陣子有獵頭聯絡我有間非常知名的諮詢公司開出了相關的管理職缺問我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剛好我也對這個行業很感興趣,馬上和獵頭打聽詳情,做了第一次的嘗試,從對方開出的條件也不難想像為何
IT諮詢行業在日本非常熱門,如果是剛畢業時後的要求 不要求要有相關專業知識,起薪高,而且大多是國際知名公司,非常吸引人。
和介紹我的獵頭談完我的背景還有資歷後可以直接試試資深研究員的這個位置
面試的時候前幾關都還算順利,但途中也有感受到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比方說會使用IT諮詢公司的客戶,多半是金融產業或是製造業
想要“導入”人工智慧或是機器學習的方法來解決他們產業上的一些問題
所以我原本以為的流程會是
客戶-----科技公司PM並席諮詢專家(人工智慧問題解決策畫)---------科技公司研發--------實際製作工程師跟測試工程師
實際是
客戶------諮詢專家(人工智慧問題解決策畫)-----科技公司業務-------科技公司PM---------科技公司研發--------實際製作工程師跟測試工程師
簡單的說
其實只是想把實際做業務的外包軟體公司 和 業界客戶串連起來
這個職位絕對不是不重要
但是以我的經驗來說,我之前在前一間公司除了本業的研究員之外也有做不少案件規劃,還有問題定義方面的工作,和很多實際的客戶面對面過
之前為何會承接這方面的業務就是因為在前公司的業務常常會胡亂答應客戶可以做,實際不能執行,碰到好幾次這樣的問題就會導致實際執行的工程師還有研發人員大反彈
我舉個淺顯易懂的例子幫助大家暸解
比方說 我們的公司強項是做日文翻譯,如果來的是日文翻譯的工作不管你是專業的法律還是醫學是專利還是論文,我們都有辦法承接
結果業務出去談生意的時候,碰到有個客戶問你說 :聽說你們日文翻譯很在行,那我這裡有個韓文翻譯的案子你要不要試一試?我聽說日文韓文很像
業務的工作是把案子接回公司
他一聽就 “沒問題 接接接 我們一定行的”
客戶問你多久能交差
業務就憑著之前的經驗 加上他的“想像”韓文比較不是大家專長 抓個1.2-1.5倍的時間好了 應該沒問題。等他簽約了 生米煮成熟飯了,才告訴我們 這個韓文翻譯速件,下個月交。
當然實際做的人就炸了, 學一門語言容易嗎,如果翻譯水準有如google翻譯你覺得客戶會滿意嗎?類似的事情常常在上演,後來就覺得實際上需要一個開發經驗者幫忙監修
包含“這個問題是否能定義成一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能解的問題”
“我們的團隊是否具備有這個能力製作出滿意的成果”
”如果要重新學習一項新的技術,要花多少時間“
當然我前公司是一家有自己產品的軟體公司,所以這所謂的“客戶”
不一定是其他產業的公司,有可能是同業公司來請我們製作更好的系統或是提供解法
也有可能是自己集團下的其他“部門”或“子公司”來請求協助,這幾種情況都有可能
當我覺得我能提供不少實際協助客戶的經驗後,我就信心滿滿的出發參加IT諮詢的面試。
第一階段的幾輪面試大多都在分享過往經驗 ,還有英文日文方面的考核,自己的背景之類的
第二階段的面試就比較特別,對方公司的研究員給了我一篇論文,第二階段是以研討會的形式進行
對方派出了一位資深研究員, 論文本身沒有什麼問題,我之前也在學術單位做過特別研究員,對於讀論文做報告老神在在。現在想想安心太早了,在閱讀的時候一直感受到一個“違和感”,裏面使用的分析手法,要追溯到我還是碩士生的時候,那時“耳聞”有些領域喜歡用這樣的方法來說資料分析和挖掘,過了十年還可在2023年發行的論文上看到,有點懷念。當然方法本身是沒有優劣的的區別的、就像很多經典演算法,經過那麼多年依然經典一樣
動態規劃,雙指針,或是BFS/DFS 到現在依然經典,
就是這論文一開始寫使用“最先進的機器學習手法”來做分析
比較讓人摸不著腦袋
這場面試的進行,說真的不太順利,一場只有兩人的研討會,比我當初博士口試還要難回答
我們倆之間的研討會,比起我之前在知名會議的國際大會上面對台下三千人演講還要緊張
在自己的領域,會很有把握台下大概會有什麼提問
比方說我們發展一個新的模型
那問題大多都會在這個模型的細節,還有跟過往模型的比較,或是他本身的效能方面上打轉
如果我們定義了一個新的問題
那問題大多會在為何定義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否那麼重要, 和過往的其他問題的區隔是什麼
但這場雙人演討會我都快要懷疑我們彼此是用不同語言在進行的了、比方說我覺得這篇論文的主旨是在使用了一套分析流程,找出實際上值得做的投資規劃並且驗證
但他的問題都集中在,你覺得他用在其他的基金會更好還更差
我的回答是:可能要具體看那個基金本身跟論文裡面舉例的相向程度
你能不能具體說明每個實驗,對我來說方法本身比較重要實驗數字都只是證實有效
或是你覺得這個問題是否真的存在?
嗯...不存在的話寫那麼大一篇論文是?為了什麼
當然不是不能質疑問題本身,但是分配了你一個任務,做到最後告訴我這個任務其實一開始就不存在嗎?
真的感受到一陣文化衝擊了
具體他還有問很多我覺得跟論文本身不是那麼相關的問題,不過在回答完前三題之後我就感受到什麼叫做“隔行如隔山了”
之後一些比較正常的問題像是你能提出其他更好的解法嗎
“當然囉我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來的”
但我提出的演算法/模型,對方不知道
問我在xx問題上也能用一樣的方法嗎
但這個xx問題我從沒聽過,他也不願意進一步進行講解
當場我的心情就像是給我十分鐘請我寫一個四色問題的證明文一樣的難堪
過了三天當然收到了不通過的”感謝“信
這場失敗的面試過了一段時間,想到都有點難受,特別是彼此不適合沒關係,收到了特別不舒服的一些feedback,剛好朋友跟我說他有一個朋友就在做IT諮詢的要不要聊聊彼此的經驗
就約了一個簡單的飯局,彼此簡單說一下背景就開始聊起各自工作上的經驗,
發現彼此著重面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諮詢的重點:
在於把”最新技術“(自稱)導入客戶的所需問題上
比方說生成式AI,大規模計算,或是LLM
工程師的重點是:
評估這個project是否可執行,要用怎樣的方法維持效能跟成本的平衡
所以不一定用的“最新”的方法,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諮詢業到底適不適合我,我依然說不清楚,還是有不少朋友和 Agent推薦我相關的工作,其實可以的分享的還有很多,但就我工作幾年的經驗,在日本工作說得一口好程式某些方面來說可能比寫得一手好程式還有能見度,這方面的故事待我慢慢道來,以上所寫的只是我個人的經歷還有觀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討論,有不一樣的見解也歡迎留言分享喔,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