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一一六、不夠善良,所以懂得

在團體中我與一位病友分享「這個狀況在我們的病裡很正常。」頓時,我猛然覺察,正不正常那條線我不知道該怎麼界定。

結果我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別去劃分了。我們一定都有一樣的經驗,看一件事、一個人很快會做出評論、為對方貼標籤,不管是正面或反面。像是立場不同時,就很容易認定對方有什麼毛病、怎麼會這麼想、他怪怪的、他太不正常⋯⋯當我們有這些論斷時,好像最後真正受到影響的就是自己。

對大部份人而言,我是那百分之一得到躁鬱症的人,我與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不同,所以在我的小圈圈裡我一切都是病程中會展現的狀況,就是正常的,可是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我是那麼的不一樣。為什麼異於常人讓我感到那麼不安?因為我怕沒有人懂,不被理解的孤單最是寂寞。

所以繞了一大圈才明白真正的重點不在誰正常誰異常,而是生活中是否能與他人產生共鳴。當我對一件事與他人有不一樣的觀點時,我是否也有一些部份是能理解對方的想法,我想是有的。就像即使我是一個病人,但疾病也不是我的全部,我跟一般人有沒有交集的部份?說不定我與多數常人之間的交集面積多更多呢!

姑且將重疊的共鳴之處成為「同理」。我一直很清楚自己有高度的同理心,不是過度無知的善良,我反而覺得正是因為經歷太多不堪,我褪去天真無邪後,那個不夠善良的我跑出來才更能與他人產生共鳴。沒錯,因為那些邪惡的念頭我都有過,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不再去劃分是不是同類人、誰才是正常人。

當我不再劃清界線、不再評價自己,很多痛苦也跟著煙消雲散。我很清楚在評論他人時我只會更生氣,論斷自己時就是無止境的痛苦。拿掉這些規、這些矩。沒有規矩也就沒有這些方圓、也就不必畫地自限。將框框架架打破後才大徹大悟,沒有標準可能是活下去的最大準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