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職海浮沉(六十)成功須要靠別人

讀過一名心理學家的著作,他說過一個有關為人處事的概念。大義是 “一個人一生若能處理好三段關係,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的關係,他就會是個成功快樂的人士”

單就處理好自己和別人關係的視角,在職場; 是最直接須要的場域。那位心理學家還說 “小小的成功得靠自己,但是,更大的成功;要是沒有別人的幫助,通常是無法實現的”。這兩三句話;我是深有體會的。

我轉調新加坡之後,對我仍然負責的東亞市場來說,我就是個 ‘’遠距的操控者‘’。那樣的變化之下,我仍然可以有效執行任務,我的意念仍舊可以暢行無阻,那是因為我和很多“別人” 的互動仍然保持熱絡,沒有因為我這個人的遠離;而出現了降溫的現象。

這些‘’別人‘’包含了我一直塑造的; 有價值的關鍵客戶和經銷夥伴,亦即我的‘’外在客戶‘’ (External Customer) ,還有我認定的;深具正面價值的團隊同仁;我的 ‘’內在客戶‘’ (Internal Customer)

為商之道,若不珍惜客户,不盡心合理照顧客戶的利益,那麼;自家客戶在某個時日成了競爭對手的客戶就不奇怪了。

至於;要如何和經銷商長久合作?我的秘訣只有四個字,那就是“正直誠信”,其他的;就是共享合作努力的成果。從我們原廠的角度,絕對言出必行,也絕不容許上游扯下游後腿,繞過經銷商自行牟利的。在我們權責範圍內,誠心提供給他們一個安心營商的環境;維持關係的和諧。

再則,為人上司者,若視下屬同仁為無物,還肆意剝削他們的權益,以致迫使他們對自身在公司的前景不抱希望,那麼想獲得同仁的忠誠和辛勤努力;就形同海市蜃樓了。

如果把職場團隊看成是一支球隊,我這個球隊領導應該就是教練的角色。那麼要如何讓球隊在沒有教練做場邊指揮時;仍然可以出賽,而且;團隊合作還是一樣的正常表現?

我的做法是確定每個人都了解自身職責範圍,更重要的是;確定每個人的職能和隊友的相關互動都了然於胸。我經常著力的是;設法消滅在各式互動下;無可避免出現的灰色地帶,每一次挖出來後,必定讓那些‘’三不管‘’的事件型態劃歸相應的權責歸屬。

總之,若團隊成員只會指出灰色地帶事件,又進一步手指向外;指點他人或其他部門;事不關己,我是沒法忍受的。我痛恨騎牆派,或是路人甲型的 ‘’漁利者‘’ (Free Rider)

基本上,我在台北的後幾年,就很少再親自處理那類的事情。因為,我屬下的經理都明白,找我;最好只給“是非題”,最好別要我回答“論說題"。因為,他會直接告訴我,那位主管是有能力問題的。

所謂做人或做事,無一不是每天都在梳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從職場的角度看,它是直接影響了自己職場階梯的攀爬。當我每天周旋在那些內圈和外圈的‘’別人‘’ 時,還沒有那麼強烈的感受; 這些‘’別人‘’對自身的影響有多大。直到有朝一日身處兩千多公里外的新加坡以後,心中對這些“別人”的惦記和感謝就化成了心中的暖流,並倍感欣慰。

轉調新加坡一事,我成功的獲得那麼多正面的發展,都要歸功於那些在北部亞洲;每天為我們公司貢獻心力的大批“別人”,是他們的幫忙,才塑造出當時的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