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如何表達】三明治說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當一般人被「糾正」時,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意是否被誤解」

所以要對一個人說「你的行為冒犯到我」前

一定要先說「我知道你的心意是為我著想、為我好」

例:『我能理解你的心意,「只是行為」需要調整』

這樣對方才不會為了要解釋「我沒有惡意」而心生防衛,也能專注聽「你需要的行為調整」


#三明治說法:兩層好的夾一層壞的

1.先說:知道/理解他的好意

2.再說:自己的不舒服,怎麼改善比較好(行為面)

這邊不要說[你自己好好想想]這類抽象的指責,也不要只說不舒服卻沒後續,這些做法對方只能[猜],猜錯了會出現再一次風暴

3.最後說:他的好或對他的肯定


#例句:

「志明,我知道你一直對我很好,什麼事都會先替我想。」

「不過昨天你那樣做,我不是很舒服,不喜歡被強迫,下次可以先問過我嗎?」

「謝謝你一直對我很用心。」


#但是,通常我們只會說:

「對了,我突然想到,你昨天那樣做,我不舒服、我不喜歡被強迫。」

對比看看,是不是感覺差很多?

負面感受不加修飾直接衝出來,很容易變成指責,被指責的人當然會防衛與反擊


通常句子越短時,僅強調負面感受,沒有前文後續,聽的人一定不舒服,以為是指責,一定會先防衛(防衛姿態:戰、逃、僵、討好)。一旦防衛,只有表面說好,後續怎麼改不會被聽進去

突然被指責對錯,下次就會極端做法:「好,我多做多錯,下次再也不會做了。」

只要對方不是故意的,都最好用「三明治說法」來提醒他。如果對方是故意或屢犯的,那先行預告後(緩衝),就可以直接表明、就事論事

前提是甚麼很重要,「場佈」也很重要,這就是溝通

有些不善溝通的人,太習慣二選一,要嘛一直忍耐不說,要嘛衝動說出來轟死對方,那當然會衝突,口服心不服

三明治溝通比較不會發生衝突,只是它需要事前好好規劃再說出來


avatar-img
313會員
22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幾年前第一次玩高空滑繩,我站在高台出發口,身上綁好安全索戴好安全裝備,只要抓好把手,跳下去就能一路滑到對面,然後腿再一伸就勾到台上完成。輕輕鬆鬆,底下不過就是一點高度而已,我很安全,而且應該相當好玩。
「被冷落」,簡單說,是不被看見與不理睬 甄環被打入冷宮時,被冷落就是不會被召見的意思(加上冷宮的建物底下不附設「煤炭管道」,房子裡真的蠻冷的) 「被冷落」還有更進一步的細節 是從比較來的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幾年前第一次玩高空滑繩,我站在高台出發口,身上綁好安全索戴好安全裝備,只要抓好把手,跳下去就能一路滑到對面,然後腿再一伸就勾到台上完成。輕輕鬆鬆,底下不過就是一點高度而已,我很安全,而且應該相當好玩。
「被冷落」,簡單說,是不被看見與不理睬 甄環被打入冷宮時,被冷落就是不會被召見的意思(加上冷宮的建物底下不附設「煤炭管道」,房子裡真的蠻冷的) 「被冷落」還有更進一步的細節 是從比較來的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相瞭解需求是建構互相關係的基礎,學會換句話好好說能有效化解歧異,溫和溝通的技巧對於人際交流至關重要。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過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今希望能和他人一起練習善意的表達感受。同時提到了理解行為的重要性,並強調用善意的方式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記憶中的我,在表達時總會用一種相對激動的語氣,尤其在很重要的事情上。那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讓別人產生誤會。 是的,我經常會覺得如果別人聽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
Thumbnail
當面糾正對方的錯誤,非常容易讓場面陷入尷尬,對方有可能生氣外,比較麻煩是會記在心裡,並反應在對你的行為,有疑慮可問「這跟我理解的好像不太一樣,您的意思是…嗎?」 如果對方是單純發音錯誤或講錯字,就若無其事說出正確說法就好,對方聽到會愣一下知道自己講錯。 實際上這是一種稱為「間接糾正」的心理技
Thumbnail
比如你說什麼對方都回答「嗯~應該吧」「就是啊」「你說呢?」之類敷衍的話,你可以嘗試故意誤會對方「原來你喜歡做這個啊」「原來你是這樣想呀」等類似的話用認真態度說出。 對方有可能因為不想被你誤解,就會開始對你回話比較認真,當然有人寧願被你誤解也不想解釋就是。 將對方的敷衍態度轉換成他們必須更認真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知道一個人外在表現的背後,其家庭、工作、環境脈絡,是如何的運作。 剛好最近很有感觸,因為一件充滿善意的協助,而在事後被檢討,點出可以更進步的地方,當下,其實內心澎湃且充滿情緒。長輩可能以為自己的直接提點可以讓人更好,或著以為彼此關係足以如此,但基本的是,他似乎忘了溝通的關鍵要素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相瞭解需求是建構互相關係的基礎,學會換句話好好說能有效化解歧異,溫和溝通的技巧對於人際交流至關重要。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過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今希望能和他人一起練習善意的表達感受。同時提到了理解行為的重要性,並強調用善意的方式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記憶中的我,在表達時總會用一種相對激動的語氣,尤其在很重要的事情上。那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讓別人產生誤會。 是的,我經常會覺得如果別人聽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
Thumbnail
當面糾正對方的錯誤,非常容易讓場面陷入尷尬,對方有可能生氣外,比較麻煩是會記在心裡,並反應在對你的行為,有疑慮可問「這跟我理解的好像不太一樣,您的意思是…嗎?」 如果對方是單純發音錯誤或講錯字,就若無其事說出正確說法就好,對方聽到會愣一下知道自己講錯。 實際上這是一種稱為「間接糾正」的心理技
Thumbnail
比如你說什麼對方都回答「嗯~應該吧」「就是啊」「你說呢?」之類敷衍的話,你可以嘗試故意誤會對方「原來你喜歡做這個啊」「原來你是這樣想呀」等類似的話用認真態度說出。 對方有可能因為不想被你誤解,就會開始對你回話比較認真,當然有人寧願被你誤解也不想解釋就是。 將對方的敷衍態度轉換成他們必須更認真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知道一個人外在表現的背後,其家庭、工作、環境脈絡,是如何的運作。 剛好最近很有感觸,因為一件充滿善意的協助,而在事後被檢討,點出可以更進步的地方,當下,其實內心澎湃且充滿情緒。長輩可能以為自己的直接提點可以讓人更好,或著以為彼此關係足以如此,但基本的是,他似乎忘了溝通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