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人做一件事情的驅動力到底是什麼?

佛洛伊德將人分成「自我」、「本我」跟「超我」,如果我們做事希望依靠自己的「意志力」,靠「自律」達到目標,大概率會失敗的情況比成功多


因為靠「毅力」這件事,本質上就是我們的「超我」一直在批判著「本我」,而「自我」在其中擔任協調的角色


長期來看,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拉扯和分裂,所以極少數人能靠這樣的方式持續被驅動、持續努力


那我們該如何不與自己衝撞,跟自己和解,生活得恰如其分呢?


人會被驅動做一件事大抵可分為五大因素:

  1. 恐懼
  2. 慾望
  3. 好奇
  4. 樂趣


恐懼是所有驅動力中最強的,因為怕老、怕死、怕醜,所以有了保健品、保養品、化妝品,在行銷學裡,甚至有「恐嚇行銷」的方式


恐懼背後所隱藏的真正意義是「求生存」,人們做很多選擇的時候,都是不自覺地被心裡某種恐懼驅使著


恐懼沒有不好,它會讓我們很努力去做一些事,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因為恐懼而做的時候,大多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


第二是慾望,很多人會因為慾望而設定目標,例如30歲前賺到第一桶金、35歲前買好房子、車子、結婚生子


慾望也沒有不好,慾望甚至很多時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動力!


只是「完全」基於慾望所定的目標,很容易因為現實跟理想情況有落差而降低我們的幸福感


在恐懼和慾望驅使下的人生,就像是被「鞭子與胡蘿蔔」驅動不斷推著石磨的驢,停不下來


更大的問題在於這樣的我們很容易因為某些目標沒有達成,就進行強烈的自我批判,認為只要沒有達到目標,這段人生就沒有意義,忽略了在努力過程中應該感受的美麗風景


能有意識地察覺自己被恐懼或慾望驅動著,開始找尋另一種做事的動機,是擺脫恐懼和慾望的第一步!


還有「好奇」、「樂趣」跟「愛」,我們下一篇再來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