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設計公司IDEO 也在使用的最強溝通術!「對話設計師」教你運用7C 元素,打造優質對話--《創造對話》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你擔心不同理念的人越來越難溝通了嗎?

在每天社群上種種話題引發的論戰,也許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嘆:有著不同理念和主張的人之間似乎逐漸失去了彼此交談,進行有效的對話以及交換意見的能力,甚至心態會從「認為對方是錯的」演變成「認為對方有惡意/在撒謊」。在這樣的情況下,似乎更加讓人擔心--人與人之間是否因為「同溫層效應」的影響,越來越難藉由對話溝通了。

不過,重要的對話像是理念或政見的討論,通會都有以下三個共同點:

  1. 一定會有歧異,參與對話的人不可能意見完全相同。
  2. 對話過程感覺會很艱難、棘手。
  3. 除了對話之外,還有後續其他的事要被完成,要導出實際的行動或改變

試著回想一下自己在某一次和別人進行如上述提到的重要的對話的經驗,結果如你預期嗎?是否有得到共同的結論,對話過程愉快嗎?相信並不會每一次都那麼順利。

優質對話也需要經過設計,善用七大元素

《創造對話》的作者弗雷達斯特曾在世界上得過最多設計獎項的跨國設計公司 IDEO擔任資深合夥人與常務董事,就他在接受客戶的委託與完成專案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藉由對話來解決問題、建立共識和共通理解」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良好的對話是必須要經過設計的」,他認為自己是一位「對話設計師」,並且發展出一套方法論:你可以妥善運用以下的「7C」七大元素,設計一場優質對話

以下是七個能幫助對話達到溝通效果的元素:

投入 Commitment:投注心力在對話本身和對方身上,不要緊抓著自己的想法不放

創造性傾聽 Creative listening:引導對方把意見表達更清楚,作為尋找創意的線索

明晰 Clearity:確認彼此用的字詞與術語的明確性與定義

情境 Context:妥善安排對話的空間與氛圍,賦予對話更多活力與生命力

規範 Constraints:制定出對話過程的規則與限制,讓對話更真誠、可信任

改變 Change:將一群人轉化成致力於共同創造的群體,讓對話成為方向與承諾

創造 Create:將可行的想法轉化成明確的行動,讓對話變成現實

雖然七大元素之於對話而言都相當重要,但我認為頭二個元素—「投入」與「創造性傾聽」是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常會誤認自己有做到但實際上沒做好的。

請回想一下,有多少次,我們認為自己在聽,但其實心裡在想的是「我該如何回應他這句話比較得體?」「什麼時候是打斷他的好時機?」。又或者,只是像機器般的與對方進行應答,例如「我覺得這個計畫進行的過程讓我沮喪」「是嗎,過程哪個部分讓你沮喪?」「我覺得大家並沒有好好進行討論」「你認為大家沒有好好討論嗎?多說一點。」(持續類似模式),這樣的對話進行再多、再久,仍然無法發揮效果。

不是要咬文嚼字,但界定用字遣詞定義一致很重要

另一個常常讓對話失敗的問題在於「雞同鴨講」--彼此在不同的認知基礎下進行沒有交集的對話。但原因不是「聽不懂」,而是「我以為我聽懂,但其實弄錯了」,這通常是因為雙方對相同、近似的詞彙但有著不同的認知。例如:你所說的「同理心」和我說的「同情心」是一樣的意思嗎?甚至,我們都用了「同理心」這個詞,但定義或標準是相同的嗎?

因此,在進行重要的對話時,雖然不免有人會覺得太刻意或多餘,但必須要做以下幾件事:

  • 找出彼此用同一個詞的時候,背後的涵義是否相同
  • 不要只是假設大家有共同的前提、價值觀和目標,必須更明確界定彼此說的是同樣的意義與程度。
  • 對話過程中當有主張產生時,立即確認是否為共同贊成、同意的
  • 把言語「視覺化」運用比喻和畫面感讓彼此理解更深入、一致
  • 說白話文:不要用一堆專有名詞或術語、縮寫造成誤解或混淆
  • 用故事或情境描述讓對話更加人性化
  • 適度的創造詞彙,藉以更有效傳達事物的型態、感受、作用或意義

上述的方式,很像是常在社群上觀察到一些「哏」的產生或形成時會經歷的過程。想辦法盡可能讓對話過程中形成「好哏」而非「爛哏」,就是我們可以努力的目標。

試著為促進對話效果,制定需要依循的規範

相信大家有參加過腦力激盪會議的經驗,還記得進行的方式嗎—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要深思熟慮、以量取勝盡量在短時間內發表想法越多越好、過程中不允許評判他人的點子、不能只聽不說,每個人一定要提出點子、可以延伸其他人的點子。可以這麼說,這就像是一種有規範的對話形式。而這些規範,對於想要解決的問題起了正面、有效的作用。

若用上述腦力激盪會議的規範來說明,在對話中所設定的規範可運用以下四個原則:

  1. 具體、明確:例如「過程中不可以批判別人的點子」「不能只聽不說」
  2. 正面表達該做什麼、期待什麼行為發生,而不是設下很多拘束、束縛
  3. 出奇招,讓人覺得意外:例如「不要深思熟慮,想到什麼就立刻說」
  4. 要簡短、簡潔,最好不要超過四條規

《創造對話》書中提到,通常會有以下三類的規範

  • 時間規範:例如藉著加速或時間限制讓過程變快,或是用「安靜一分鐘」改變對話的節奏等
  • 平衡作用的規範:像是「此時不做批判」「主管最後才發言」就可以避免話語權過於集中在某些人
  • 語言的規範:像是制定「不能用『可是』作為句子的開頭」避免消極思考

對話中的規範也可以設計成遊戲,例如過程中用上「比手畫腳」--運用動作讓對話進行得更直白、易懂,或是「猜猜畫什麼」--藉由圖像讓概念的傳達更有畫面感與框架性。甚至使用的規範也可以因為對話的情境與需要重起或改寫,都是可行的方式。

《創造對話》建議讀者可以把「對話」看作是一次與他人同行的旅程,需要彼此鼓勵對方共同往前進。你是不是也認同這個說法呢?


avatar-img
27.0K會員
180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談到影響力,也許你認為「那是政治人物/ 明星/ 網紅才需要的,與我無關」,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處在一個影響力交互作用的世界,既受到他人的影響讓我們產生目標與期望,我們也對他人產生影響。影響力就如同「星際大戰」裡無所不在的原力,端看你是否能夠察覺並運用。若能夠發揮好的交互影響,將會得到互利的結果。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在我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過程中參與者的回饋,或是和同處於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我常會聽到一種看似兩難的情境「改變的過程我不想給我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好,但又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該怎麼辦呢?」。原本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答案,但在讀完《開啟心流的升檔練習》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根據個人選擇的「思考方式」,既能創造出美好的人生,也可能將其毀滅。在人生中遭遇到意料之外的阻礙,思考前進方向時,一切都得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判斷,而這一個個的判斷累積下來,所呈現的便是自己一生的成果。因此在迷惘時,能夠擁有做為判斷基準的正確「思考方式」,才會這麼重要。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談到影響力,也許你認為「那是政治人物/ 明星/ 網紅才需要的,與我無關」,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處在一個影響力交互作用的世界,既受到他人的影響讓我們產生目標與期望,我們也對他人產生影響。影響力就如同「星際大戰」裡無所不在的原力,端看你是否能夠察覺並運用。若能夠發揮好的交互影響,將會得到互利的結果。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在我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過程中參與者的回饋,或是和同處於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我常會聽到一種看似兩難的情境「改變的過程我不想給我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好,但又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該怎麼辦呢?」。原本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答案,但在讀完《開啟心流的升檔練習》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根據個人選擇的「思考方式」,既能創造出美好的人生,也可能將其毀滅。在人生中遭遇到意料之外的阻礙,思考前進方向時,一切都得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判斷,而這一個個的判斷累積下來,所呈現的便是自己一生的成果。因此在迷惘時,能夠擁有做為判斷基準的正確「思考方式」,才會這麼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溝通技巧都是設計系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發表和講故事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這些技能。在面對同事討論專案時,如何抓住要點、傳達訴求,以及說服他人都是溝通技巧的一部分。這些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設計系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職場上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本文探討溝通交流中的情緒衝突以及化解方式,針對四個關鍵要素(覺察、感受、開放、彈性)進行了具體分析,並提供了實際的溝通技巧和建議。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Thumbnail
面對異見,靈活性和良好溝通技巧至關重要。提供多證據支持觀點,強調共同目標,冷靜尊重處理異見,開放態度促進建設性對話,主動提出解決方案展現合作態度,適應對方風格建立順暢對話流程,與團隊協作構建有力論據。這些方法有助於創造開放、建設性的溝通環境,促進雙方共識與合作。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溝通技巧都是設計系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發表和講故事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這些技能。在面對同事討論專案時,如何抓住要點、傳達訴求,以及說服他人都是溝通技巧的一部分。這些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設計系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職場上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本文探討溝通交流中的情緒衝突以及化解方式,針對四個關鍵要素(覺察、感受、開放、彈性)進行了具體分析,並提供了實際的溝通技巧和建議。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Thumbnail
面對異見,靈活性和良好溝通技巧至關重要。提供多證據支持觀點,強調共同目標,冷靜尊重處理異見,開放態度促進建設性對話,主動提出解決方案展現合作態度,適應對方風格建立順暢對話流程,與團隊協作構建有力論據。這些方法有助於創造開放、建設性的溝通環境,促進雙方共識與合作。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