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脫離習慣性焦慮的10種方法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老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內心卻一直不斷慌張,害怕跟不上時代,有以上困擾的話,這本書適合給時常產生焦慮的你。作者水島廣子,在日本現職為人際心理治療專業診所所長以及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精神神經科兼任講師、日本心態療癒學會代表。作者說:實際忙碌程度與焦慮程度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與其加強時間管理技巧,更需要解決心態上的問題。有些人不怎麼忙也會感到焦慮、有些人忙得不得了,卻看起來輕輕鬆鬆,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有習慣性焦慮的人會感覺到有什麼東西在逼迫他們,看到輕鬆做事的人,也會忌妒又羨慕想著:「要不是我事情多,我也做得到...」。

習慣性焦慮不只折磨自己,還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很大的影響,雖然很嚴重,但其實是可以治癒的,本書提供10種解決方法,不只解決了焦慮上的問題,在生活、家庭、人際關係上也能慢慢改善、重新打造未來的人生。


✏️陷入焦慮狀態的大腦

焦慮的人會將大腦花在各種煩惱上的話,導致沒辦法做本來應該做的事。而當感到不安會本能想逃開,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因此,越是忙碌焦慮的人就越沒有能力處理正事。

作者說,也是會有人將事情一拖再拖,導致生活一團糟。因為他們是透過「我很忙」這樣的窮忙濾鏡,來看現實的狀況。例如:要去洗衣服,戴著窮忙濾鏡的人會想到還有盤子沒洗、還有地板還沒吸。一旦戴上窮忙濾鏡,就會一直被忙不過來、沒有時間的急迫感窮追不捨,無法感受到工作完成的成就感


✏️習慣性焦慮特徵

習慣性焦慮的人有兩個特徵,第一個是感覺被逼迫受害者意識。

以桌子凌亂為例:

桌子一團亂➡️現在根本沒時間整理!➡️不想在這麼髒亂的地方工作,卻又不得不待在這!➡️因為太過焦慮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結果變得更焦慮。

第二個特徵是做事無法調整節奏。已經習慣什麼事情都得做,很難掌控何時該休息。因此,過勞而罹患憂鬱症的人非常多


✏️比起「應該」做的事,「想要」做的事更重要 

時代在進步,AI產出也迅速蓬勃發展,許多產業也紛紛加入AI科技,會讓人覺得是不是該學相關技能?是不是該學這個該學那個?這全出自於「應該」,倘若只出於這種心情,會對沒做的事情感到不安,同時伴隨著「自己不夠優秀」的感覺;但換成是「想要」的心情,焦點會放在「沒有時間真是可惜」、「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擠出時間」。仔細思考這是應該做的事還是想要做的事呢?就會發現其實那些事情不做也無所謂。要擺脫習慣性焦慮,就必須以想要為優先。

另外,在意別人的看法,很多事情就不是想要,而是變成「應該」。比如:應該做個好員工、不應該偷懶,被這類想給綑綁住,問自己是否想要這樣的人生?若答案為否,必須在某個時間點試著轉換方向。不須因對方的反應就草率做出結論


✏️你是屬於「一心多用型」還是「專注型」?

為何有人工作輕鬆,有人卻忙得不可開交?作者說:對方跟自己就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彼此都有優點及缺點,只從看的見部分去做比較,其實沒有意義

也許對方是一心多用類型的人,而你是專注型的人。專注型的人必須讓旁人理解自己的做事方式,不同時進行好幾件工作。一旦專注型的人開始追求一心多用,則會產生習慣性焦慮,結果給周遭的人添麻煩。但他的優點在於可以將所有能量全部投入在一件事情上,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也能獲得令人驚艷的成果。


✏️學會聰明拒絕

許多人認為拒絕別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不想讓對方產生不好的感覺,此外被拒絕那一方也不希望遇到這種事,畢竟會讓自己受傷。因此作者推薦一個拒絕方法:把問題全部攬到自己的身上,例如:不小心感冒、工作來不及等等,向對方展現自己沒有餘裕的狀況。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像是在找藉口不幫人家的忙」那為何不想接受別人的請託呢?原因應該都是想珍惜自己的時間,不想被不重要的事佔據時間

所以,不須把這些話認為是藉口,換個角度思考,是為了「不讓對方受傷」而給出的理由。當然,被拒絕會感到不快,這時只需要尊重對方就好,不必因為對方露出不高興的表情而感到介意。

只要想著:對方是因為被拒絕了,所以在努力適應這個變化,就不會被對方露出不高興表情傷害到,也能抱著更溫柔寬容的心去看待。


✏️10種預防焦慮習慣

不讓習慣性焦慮惡化,關鍵是我們平常以什麼樣的方式過日子就會與焦慮的情緒有關。習慣性焦慮也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病,在某種情況下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那麼,什麼樣的生活品質才不會導致習慣性焦慮呢?書中舉出10種預防焦慮方法:

1.改變外在:

陷入焦慮時,有人會滿頭亂髮,讓人感到忙亂不堪,加重窮忙濾鏡干擾,因此改變穿搭打扮、態度,給人帶來一種「看起來很有餘裕」的好印象

2.不要對外展現焦慮的情緒:

總是處在焦慮狀態,脾氣會變得暴躁,很可能會損害人際關係,讓自己稍微喘口氣,增加一點放鬆時間,等情緒恢復,在重新振作,將注意力集中到下一個當下

3.注意健康:

焦慮的人時常覺得很忙碌,正餐簡單解決。沒有時間為自己準備餐點的話,也是得要排定幾天吃「高級食材」的日子,要感覺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調整節奏的一種方式。另外,一邊工作一邊準備餐點也是會產生習慣性焦慮問題,可以試著思考「還有幾年可以活」,像這樣「有限」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生命,就能清楚地了解:一直被習慣性焦慮操控人生,是多麼地空虛

4.早上冥想10分鐘:

作者建議盡量提早10分鐘起床,給自己一段冥想時間,讓一天可以從平靜開始,一天開始,是決定當天步調的重要關鍵。但我認為不一定要10分鐘,一開始簡單的2-3分鐘也可以,之後慢慢增加,最主要目的是讓自己平靜下來。

5.留出下午茶時間:

假日和朋友出門除了聚餐,下午也會到咖啡廳來點下午茶時間,好好放鬆心情,而有焦慮的人也是得挪出一點下午茶時間讓自己放鬆、心情平靜,稍微放鬆可以有效地恢復集中力,如果休息過後沒有恢復,那就代表自己還處在不安或疲憊的狀況中

6.用完東西放回原位:

一旦忙碌起來,東西用完就會隨便亂放,等到要再次使用,就得花時間去找出來,作者建議不要讓整體生活都很隨便,判斷哪些事情隨便一點就好,這裡也指出細心做事是好習慣,但也不必要求自己每一件事情都要很細心,最重要是調整節奏。

7.不要設定太勉強目標:

人很容易被影響,看到別人成功案例,自己也想要訂下目標、朝向成功,但如果沒認清自己的侷限,就會對自己抱著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的錯誤心態,進而陷入「這個必須得做,那個也必須得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狀況;如果減少對自己的要求、降低標準,就能完成許多目標並獲得成就。

8.專注於因憤怒而受傷的自己:

負面情緒產生我們會開始鑽牛角尖覺得自己不對、自己不好,與其這樣,不如先好好想這件事情對你不好的點在哪裡,好好安慰自己會發現其實事情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

9.在時間表上安排療癒自己的時間:

近年來看到許多人提倡將時間排程寫下來或是記錄在app,讓工作更有效率,對一般人來說剛開始會勤於紀錄,久了就會完全忘記;反觀對於焦慮的人是很有效的,大多數人忙不過來的急迫感,都是害怕自己忘了做某些事,將行程寫下來能幫忙解決健忘問題。倘若每件事情只單靠記憶力,那麼不完美大腦一定會出現失誤。多數人抱著「現在先努力工作,等有空就能做自己的事」的想法,但實際上往往不會這麼順利。只要窮忙濾鏡一直影響生活,空閒的時刻永遠都不會來。所以,最好做法是先將自己的療癒時間寫進行程表裡,接著就像處理重要事項一樣,認真執行。

10.嘗試其他方式:

「有個人他很久沒回家鄉,但因為工作太忙碌,所以遲遲無法有動作,又因為母親一個人在家,心裡感到愧疚而感到焦慮。」

因為忙碌而無法回家就嘗試其他方式吧。比如:打電話或是寄東西回去,讓家人可以時刻感受到小孩的關心。


✏️今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從今天開始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吧。給自己短短幾分鐘時間,將零碎時間做出區隔。這裡也須提醒:不要把零碎時間填滿。比如:近年來自我提升十分流行,出現各種時間活用法、規劃時間法,認為只會在零碎時間發呆的人是失敗組;懂得利用時間是成功組,因此才會越來越多的習慣性焦慮者。但人畢竟是生物,需要休息。

私底下生活,不需要以效率為優先。雜事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出門剪頭髮,卻忘了順便去乾洗店拿衣服,對健忘的自己感到好笑;再出門去乾洗店,跟店裡的人笑著說:「剛才剪頭髮有經過這,卻忘記來拿衣服」。如果每個人私底下生活也都講求效率,那真的會令人窒息。


✏️對本書看法

其實我也是有點「習慣性焦慮」的行為,腦裡有時會產生:這個想學、那個也想學,有時也會感嘆原本安排好什麼時間內完成,最後還是無法如期完成。看了本書才知道我很少把時間留給自己,很想明確完成、好好完整規劃時間,也知道自己並不是完美的人,又想超出範圍做到好,因而產生焦慮,作者最後說了一句我覺得是每位焦慮人需要好好想想的:我們真的希望活在一個只講求效率的人生嗎?書中最後也提到:快樂的美好人生,就是能良好地兼顧「個人生活」與「社會性生活」。在職場上總會有許多立場會不由自主產生焦慮,下班時間就好好休息準備餐點、看看影集,讓自己好好放鬆。最後,再想想上面的問題:您要的是效率人生還是豐富幸福人生呢?好好活在當下,試著走出焦慮牢籠,剛開始會害怕這很正常,每天走出一點,在某天回頭看自己離牢籠越來越遠了,也感覺並沒那麼糟糕,自己也能輕鬆過好每一天。

書名|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

作者|水島廣子

譯者|楊詠婷

出版|日月文化



內容總結
給不小心太焦慮的你
4
/5
avatar-img
2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閱讀閱書服 的其他內容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說話的語氣對人際關係的影響至關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改變說話的語氣,從親子關係到夫妻、同事間的溝通,作者提出了多種方法。例如,從微細的細節做起,重視感恩、透過傾聽提高溝通品質,以及使用三明治溝通法。該文章的內容豐富且討論深入,對維護良好人際關係很有參考價值。
是否經常聽到身邊的人會對你說:「你想太多了拉!」,或者會因為一件事情想到許多方案而無法決定呢?這是意識過度作用的狀態。當意識越強,就越會對各種事物感到擔心或憤怒,造成大腦越來越緊張,意識也就開始失控。 書中將帶領讀者們一起探尋意識想隱藏的真實寶物以及更加了解無意識的美好,準備好就開始探索吧!
4/5閱讀理解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說話的語氣對人際關係的影響至關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改變說話的語氣,從親子關係到夫妻、同事間的溝通,作者提出了多種方法。例如,從微細的細節做起,重視感恩、透過傾聽提高溝通品質,以及使用三明治溝通法。該文章的內容豐富且討論深入,對維護良好人際關係很有參考價值。
是否經常聽到身邊的人會對你說:「你想太多了拉!」,或者會因為一件事情想到許多方案而無法決定呢?這是意識過度作用的狀態。當意識越強,就越會對各種事物感到擔心或憤怒,造成大腦越來越緊張,意識也就開始失控。 書中將帶領讀者們一起探尋意識想隱藏的真實寶物以及更加了解無意識的美好,準備好就開始探索吧!
4/5閱讀理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步驟 1: 在得到APP上看到「焦慮的反面是具體」這句話,深有共鳴。這是一個開始理解焦慮的好起點。 步驟 2: 每當事情變多,先識別自己能控制的部分,然後集中精力於這些具體的事情。 步驟 3: 回顧過去的經驗,發現許多讓人焦慮的事情其實並未發生。這能幫助你減少過度思考。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感覺焦慮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焦慮症狀。如果你正在尋找如何緩解焦慮的方法,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從了解焦慮是什麼,到辨別焦慮特徵,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焦慮症狀,並介紹研究證實有效的6種緩解焦慮方法,幫助你快速緩解焦慮,找回內心一直都在的寧靜。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不安感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但是要克服它,先要了解它的來源。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不安來源,還有一些實際的做法來應對。 1. 工作壓力:工作太緊張了 解決辦法: 和老闆講講,把你的狀況講清楚,也許能有改善。 調整一下工作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讓自己輕鬆一點。 學幾招時間管理,讓工作變得更有
Thumbnail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今社會,過多的選擇和資訊常常讓人們感到焦慮和壓力。這篇文章解釋了焦慮的根源以及如何應對焦慮情緒。作者提出了以正向思考和減法生活等方式來放鬆生活、降低壓力。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步驟 1: 在得到APP上看到「焦慮的反面是具體」這句話,深有共鳴。這是一個開始理解焦慮的好起點。 步驟 2: 每當事情變多,先識別自己能控制的部分,然後集中精力於這些具體的事情。 步驟 3: 回顧過去的經驗,發現許多讓人焦慮的事情其實並未發生。這能幫助你減少過度思考。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感覺焦慮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焦慮症狀。如果你正在尋找如何緩解焦慮的方法,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從了解焦慮是什麼,到辨別焦慮特徵,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焦慮症狀,並介紹研究證實有效的6種緩解焦慮方法,幫助你快速緩解焦慮,找回內心一直都在的寧靜。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不安感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但是要克服它,先要了解它的來源。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不安來源,還有一些實際的做法來應對。 1. 工作壓力:工作太緊張了 解決辦法: 和老闆講講,把你的狀況講清楚,也許能有改善。 調整一下工作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讓自己輕鬆一點。 學幾招時間管理,讓工作變得更有
Thumbnail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今社會,過多的選擇和資訊常常讓人們感到焦慮和壓力。這篇文章解釋了焦慮的根源以及如何應對焦慮情緒。作者提出了以正向思考和減法生活等方式來放鬆生活、降低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