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如何應對實際生活世界:從施耐德案例談起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主體如何應對實際生活世界:從施耐德案例談起〉2023-08-04


  在《知覺現象學》的第一部分「身體」中,梅洛龐蒂花了不少篇幅討論一個相當特殊的病例:Gelb和Goldstein對患者施耐德(Schneider)做的研究。


  Schneider的枕骨區域曾經在戰爭中受傷,之後便出現了一些症狀。雖然他的肢體或肌肉並未出問題,但他無法做到某些正常人所能做到的動作。在Gelb和Goldstein的研究中,他們將患者能做到與不能做到的動作,區分為「具體動作」(concrete movements)與「抽象動作」(abstract movements)。


  如從口袋掏出手帕擤鼻子、劃開一根火柴來點油燈這些關聯於生活情境的習慣性活動,施耐德可以不假思索地順利做出;但當醫生透過命令要他移動手腳、伸長或彎曲肢體時,他卻沒有辦法很好地執行。當施耐德感受到蚊子叮咬時,他能夠快速伸手到該部位打蚊子(具體動作),但當醫生要求他用一把尺指出蚊子叮咬的位置(抽象動作)時,他卻無法完成。這兩個從旁觀者看起來並未差太多的身體動作,在這個患者身上完全脫鉤。


  梅洛龐蒂認為,這個病例顯示出,身體上的一個點能夠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向主體呈現:一個是身體癢時可以伸手去抓或觸碰的位置,另一個則是可以被拿一個東西指出來的位置。而古典的心理學與生理學中,卻沒有足夠的概念能表達與區分這兩種不同的身體位置。



  梅洛龐蒂指出,正常的主體有辦法像演員一樣將自己投入到一個虛構或想像的情境之下,讓身體在其中呼吸、說話、展現情緒。而病人卻彷彿被鎖在單一的「實際情境」之中,無法從裡面脫離出來。根據病人的自述,當他做出那些「具體動作」時,他的身體活動經驗像是一連串事件序列的結果,自己的運動就好像整體之中的一個環節,無法查知任何自願性或主動性,彷彿肢體都是自動運作的一樣。


  於是乎,病人可以且只可以透過一種將自己擺放在特定情境的方式來試著做出抽象運動,譬如說當醫生要他做出梳頭動作,他可能需要用另一隻手拿著一面鏡子,才能讓這整體情境調動出他的身體活動。就像做為一個錢包工人,他可以在工具台前流暢地使用剪刀、針線來完成工作一樣。但此時,他所做出的那些動作,便已經不是原先意義下的抽象動作了。


  從病人的案例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到,當我們的身體在進行習慣性動作時,我們周遭的物會是一些可操作物(Manipulanda)而非某種傳統意義下客觀世界裡的對象物。我們的身體也不是外在世界裡的客觀身體,而是一種能力,一種讓行動落實在世界裡面、讓那些可操作物被使用的能力。


  當我們(無論是生病或沒有生病的主體)碰觸自己痛或癢的身體部位時,我們並不需要先在客觀世界中找到那個部位,而能夠直接伸手抵達那一現象上出現感受的位置。這種無須經過「外感官」的連結揭示了身體所具備的一種活的系統,也就是我們的身體圖式(body schema)。這個埋藏於存活層次內,而無須經過顯題性意識的連結,使得患者即便無法在客觀座標軸上指出那個部位,卻能夠在受到情境召喚時立即找到它。


  而那些我們在熟練技藝中能夠流暢使用的工具,就如同盲人手杖或義肢一樣,在長時間的訓練下已經整併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羽球與網球選手很自然地知道伸出球拍到多遠的距離能抵達球的落點,棒球選手的手套也明白地向我們表明了:那就是你的一隻更大的手。



  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在患者的身上,我們能看到這兩種身體運動種類的區分,這也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在世存活者應對世界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生病的主體也在進行著這兩種運動。Komarine Romdenh-Romluc在其論文中,錯誤地將這一Gelb和Goldstein對患者動作進行的區分當做了梅洛龐蒂對所有在世存活者行為的區分。她相信沒有生病的主體具有一種患者喪失掉的「對付可能性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得以做到患者沒辦法順利完成的抽象動作。


  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處境裡面,我們並未做出這些區分。「根據命令做出的動作」與「面對實際處境所做的動作」在我們的實踐生活裡從來就不是兩種能夠截然劃分的動作。我們的實際生活世界一直都充滿著概念性,在軍隊或任何團隊裡面,發號施令者的命令就是我們所要面對的處境。而我們所理解的「現實」,也從來都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想像、理念乃至於意識形態。「做你自己」這一類宣稱往往同時帶有真實與扮演兩種面向,而非像在患者身上時那樣能被清晰地辨識出來。


  另一方面,當我們在進行一個「模擬的」身體動作時,無論是演員的表演、或運動員的訓練,我們都並非只是在想像中運動身體,而是去將那些模擬時所需要的情境疊加上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的身體直接在「這裡」應對它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什麼就連患者也能透過布置情境來做到那些本來他做不到的「抽象動作」,因為一直以來,那便是人類每時每刻從事著的,應對這一複雜、有著多重實在之真實世界的最主要行動方式。




延伸閱讀:

〈「身體圖式」概念的發展:一塊身體現象學的敲門磚〉

〈「去說出你自己錯在哪裡」:一種抽象的「非教育」〉

〈超越超越性〉

〈行動出的知覺:從Noë的「直接經驗論」談起〉

〈前概念的行動背景:Dreyfus 談熟習的非概念應對〉

〈理性抽離的迷思〉

avatar-img
86會員
75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就像帶著一隻永遠不進化的皮卡丘走遍世界的那個小智,當我們打開《Pokémon Go》走出戶外、打開《Pokémon Sleep》躺在床上、或者將開著《Pokémon Smile》的手機架在浴室開始刷牙的時候,我們不會說「我們要去玩寶可夢遊戲」了,我們說「我們要去抓寶可夢」。
  「努力的天才」這一聽起來矛盾的詞,讓我第一次在《火影忍者》裡面看到時就感到非常的震撼。一方面來說,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往往還能在每件事情上面做到更好;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努力」聽上去容易,但願意一直努力追求進步、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海德格認為,一切形上學問題都包含了整體形上學的問題,而關於無的問題,便是他所要採取的切入點。但在這裡,問題只能是「無的情況如何?」,而不能是「什麼是無?」。該問題是不可能回答的,因為答案會被要求為「無是……」,但無不是存有者,無不會是「什麼」。無的思維必定要違反自己的本性,必定在邏輯上產生矛盾。
  在懷疑主義的脈絡中,有更廣泛的替代品被視為相干,你不能確定你看到的人不是她的雙胞胎姊妹(即便你認識她多年從沒聽說過她有雙胞胎姊妹)、不能確定你在公路邊看到的穀倉會不會只是電影拍攝用的布景(即便你根本沒聽說過這附近有電影正在拍攝)。對此,脈絡主義者大方地說「OK!你是對的」,遠離一切爭吵,不客氣。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就像帶著一隻永遠不進化的皮卡丘走遍世界的那個小智,當我們打開《Pokémon Go》走出戶外、打開《Pokémon Sleep》躺在床上、或者將開著《Pokémon Smile》的手機架在浴室開始刷牙的時候,我們不會說「我們要去玩寶可夢遊戲」了,我們說「我們要去抓寶可夢」。
  「努力的天才」這一聽起來矛盾的詞,讓我第一次在《火影忍者》裡面看到時就感到非常的震撼。一方面來說,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往往還能在每件事情上面做到更好;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努力」聽上去容易,但願意一直努力追求進步、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海德格認為,一切形上學問題都包含了整體形上學的問題,而關於無的問題,便是他所要採取的切入點。但在這裡,問題只能是「無的情況如何?」,而不能是「什麼是無?」。該問題是不可能回答的,因為答案會被要求為「無是……」,但無不是存有者,無不會是「什麼」。無的思維必定要違反自己的本性,必定在邏輯上產生矛盾。
  在懷疑主義的脈絡中,有更廣泛的替代品被視為相干,你不能確定你看到的人不是她的雙胞胎姊妹(即便你認識她多年從沒聽說過她有雙胞胎姊妹)、不能確定你在公路邊看到的穀倉會不會只是電影拍攝用的布景(即便你根本沒聽說過這附近有電影正在拍攝)。對此,脈絡主義者大方地說「OK!你是對的」,遠離一切爭吵,不客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雖然動作不流暢有些挫敗,但奇妙的是,在慢下來之後,每個簡單的動作中,還是有很多細微的感受可以去觀察。就像是在每週課程中,老師在某個定式中要我們去感覺「雙手勞宮穴代替鼻子呼吸」。 之前我沒有太細微的感覺,只覺得雙手好像有點麻麻漲漲,但這週很新奇地感受到,手掌彷彿吸吐著熱氣。 哦,太有趣了吧!
Thumbnail
人類身體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系統,擁有著驚人的自癒能力。無論是小到刮傷、感冒,還是大到手術後的恢復,我們的身體都在默默地進行著自我修復和恢復功能。這種能力被稱為自癒力,是我們健康和生存的重要保障。 💫什麼是自癒力?💫 自癒力指的是人體自身對於受損或受到攻擊後能自我修復的能力。這種能力涉及多種生理
Thumbnail
身體記錄著人們生活的痕跡,無論是身體特徵或內外傷,我們時常藉由身上的傷痕回憶事件與歷史。疾病與疼痛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有時候是醫院的氣味、急診室的忙與茫、病房裡的嘈雜與呻吟。
Thumbnail
作者延伸提問:文章中提到喪失抓取與觸摸能力的病人在移植手術後,有可能重新恢復抓取與觸摸能力,可要是病人為先天便有殘缺的人,是否能透過在移植手術後的練習,具備抓取與觸摸能力呢?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生活實驗 七三四 是人 都避免不了 研究梳理出一套 暖和拉伸舒緩的姿態 必須好好地像鑽石一樣 鑲嵌在意識和潛意識 每天都伸出手把玩 我必須成為自己 的瑜珈老師 從200小時 開始
Thumbnail
人的體態問題、疼痛問題、肥胖問題很難僅從營養或運動單層面來解釋,一個動態三維立體的生命構成,既包含了有形的部分,也包含了無形的部分。 有形的部分是指我們的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等。 生命無形的部分包含了精神、情緒以及到炁(能量)的部分,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雖然動作不流暢有些挫敗,但奇妙的是,在慢下來之後,每個簡單的動作中,還是有很多細微的感受可以去觀察。就像是在每週課程中,老師在某個定式中要我們去感覺「雙手勞宮穴代替鼻子呼吸」。 之前我沒有太細微的感覺,只覺得雙手好像有點麻麻漲漲,但這週很新奇地感受到,手掌彷彿吸吐著熱氣。 哦,太有趣了吧!
Thumbnail
人類身體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系統,擁有著驚人的自癒能力。無論是小到刮傷、感冒,還是大到手術後的恢復,我們的身體都在默默地進行著自我修復和恢復功能。這種能力被稱為自癒力,是我們健康和生存的重要保障。 💫什麼是自癒力?💫 自癒力指的是人體自身對於受損或受到攻擊後能自我修復的能力。這種能力涉及多種生理
Thumbnail
身體記錄著人們生活的痕跡,無論是身體特徵或內外傷,我們時常藉由身上的傷痕回憶事件與歷史。疾病與疼痛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有時候是醫院的氣味、急診室的忙與茫、病房裡的嘈雜與呻吟。
Thumbnail
作者延伸提問:文章中提到喪失抓取與觸摸能力的病人在移植手術後,有可能重新恢復抓取與觸摸能力,可要是病人為先天便有殘缺的人,是否能透過在移植手術後的練習,具備抓取與觸摸能力呢?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生活實驗 七三四 是人 都避免不了 研究梳理出一套 暖和拉伸舒緩的姿態 必須好好地像鑽石一樣 鑲嵌在意識和潛意識 每天都伸出手把玩 我必須成為自己 的瑜珈老師 從200小時 開始
Thumbnail
人的體態問題、疼痛問題、肥胖問題很難僅從營養或運動單層面來解釋,一個動態三維立體的生命構成,既包含了有形的部分,也包含了無形的部分。 有形的部分是指我們的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等。 生命無形的部分包含了精神、情緒以及到炁(能量)的部分,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