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前的戀慕:未成年人在情感與親密關係上的主動性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8歲前的戀慕:未成年人在情感與親密關係上的主動性〉2023-08-16


  我們曾經從美國校園的師生戀禁令出發,討論過關於輩分與職務關係下,親密關係的權力不對等問題。在那樣的討論框架之中,我們同意關係中的權力不對等是需要被明確意識到的。但同時,也指出這些標籤化的身分並不是整個關係的全貌,也不見得總是適合一刀切地受到道德上的排斥。


  年輕人、女性、學生並不是某種本質地需要被強制保護的對象。同時,這些在社會上更容易處於弱勢地位的群體,也不會因為這種社會結構而自動地全面失去在情感關係與親密關係上的主動性。


  在台灣MeToo運動的浪潮之下,2023年七月底,立法院三讀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案,全面地禁止與未成年學生發生師生戀,對象若為成年學生,則應避免利用不對等權勢關係發展親密關係。這樣的修正對許多人而言是一種重要的推展,在大方向上,我也認同擁有更高權力者應當受到限制,但這樣的法案背後,仍有一些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關於「強制保護」與其內在邏輯的問題。



  在炎亞綸與耀樂的事件裡面,雖然兩方都有受到非議與批評的地方。但在一個議題上面,輿論幾乎是一面倒地指責炎亞綸。那便是他們最初發展親密關係時,耀樂仍然未成年。


  無論是法律上或道德上,人們都傾向去相信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發展親密關係是有問題的。而這一點也直接體現在這次的修法上面。除了「學生」作為不對等關係中權力較低的一方之外,法案還著重將「未成年」作為一個要點加強管控。


  的確,在多數時候,去幫助或保護未成年人是件合理且有需要的事情,但當我們將「保護未成年人」視為一件理所當然之事時,我們預設了什麼?



  從基本的生態想法出發,我們都能同意,人類與其他動物相同,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成年。但是是什麼讓我們去相信,一個未成年人沒有辦法為自己做出決定,或沒辦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在一些相對典型的傳統說法中,人們主張未成年人的認知發展尚未成熟,沒有辦法從智性上做出正確的判斷。


  然而,無論是從營養學的角度還是資訊獲取的角度,我們都已經看到,這個時代裡面十多歲的青少年已經比那種傳統觀念設想中的「小朋友」懂得更多,也已經很高程度地擁有對自身狀態的認識與考慮能力。


  在當前時代,部分孩童從四五歲時就已經有相當出色的語言能力,可以聽懂並說出非常複雜的句子。許多孩童到了十一二歲,就都擁有了一套足夠完善的價值觀。不避諱的說,如果我們將這些國小高年級到國中低年級孩童在許多問題上的看法與網路上的酸民對比,孩童的答案顯然不會較缺乏邏輯。尤其在這個年齡層裡,他們很可能尚未養成某些偏見,而能夠更明智地給出合理的觀點。


  但另一方面,那些在(自然科學意義下)認知能力之外的,譬如對社會潛規則的理解、對他人可能帶有之惡意的認識、對話語權差異、對不同種類親密感之社會意涵的幽微差異之區分能力,不要說未成年人,甚至許多成年人都沒有辦法完全掌握。而這的確給了有心人士得以自我感覺良好與自我無辜化地加以利用的空間,這也確實是我們很可能不得不透過道德與法律來加以規範的。



  而在「的確需要注意」的另一端,那仍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在於,未成年人的情慾或對親密關係的追求在這樣的思維以及整體社會氛圍中一直是被刻意地視而不見的。禁止或反對未成年人探索身體或探索親密關係的思維一直是廣泛存在的,尤其在將學業視為青少年時期唯一重要之事的亞洲社會更是如此。


  在中國,人們明確地使用「早戀」一詞來刻劃「不正當的學生交往」。但同時,典型的亞洲長輩又荒謬地在學生們成年與考上大學之後,將態度從「你不能交男女朋友」瞬間翻轉為「你怎麼沒有帶男女朋友回家?」。彷彿18歲生日那天有著某種魔力,點一下便將皮諾丘從處處受限的木偶變成一個真正的人。


  當人們談及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關係時,往往將未成年人視為受到欺騙與誘拐的一方。那的確是一種存在著的,需要我們注意的社會問題。但另一方面,存在有誘拐與欺騙並不意味著未成年人就不會有對親密關係的感受與追求。



  多數人都在學生時期談過戀愛、暗戀過人或與人產生較親密的互動。也有不少人戀慕著學長、學姊甚至老師。這些戀慕的本身並不踰矩,「去喜歡另一個人,並因此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許多人生命裡特別美好的一段時光。當有一些人明明對此有認識,卻去用不對等的權力與資訊來哄騙與利用這樣的戀慕時,才是有問題的。


  面對這些關於情感與親密關係中可能發生的傷害,我們又一次地被引導回那根本性的問題:權力不對等與不尊重。就像女性並不總是一段關係中的受害者或弱勢者,但我們需要認識到社會上常見的權力關係中,女性還是更常被放在一個較不利的位置;未成年者也一樣,我們要特別重視未成年人可能在權力不對等狀況中受到的傷害,但不該直接地去將她們視為沒有自主性與缺乏慾望的被動客體。


  去假裝未成年人沒有對親密關係與身體探索的嚮往,或許能讓我們在考慮這些問題時需要處理的分支更少,但那不會使得她們真的沒有那些念頭。她們仍然會從言情小說、偶像劇、電影、動漫、色情片與社群網站上早早學會那些大人們想要假裝她們永遠不懂的事。


  如果我們並不能完全信賴這些品質與價值觀參差不齊的媒體與作品,或許,我們得更加誠實的面對那些「她們早就都知道」,才可能更早地以一種對等的,人與人的方式去和他們討論這些問題。也許,就性教育不足的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的處境來說,還有不少教學相長的空間。




延伸閱讀:

〈《致未來的男孩們》閱讀筆記:名為「想受到女孩子歡迎」的詛咒〉

〈早戀禁止:當談戀愛是一件錯的事情〉

〈致「新時代」(二):分數、社群與成為你自己〉

〈性慾與無辜:加害者的自我理解神話〉

〈「權力不對等」,以及從中誕生的性犯罪者〉

〈限制權力的權力:強制保護與不對等關係中的自願〉




avatar-img
84會員
73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要餵食野生動物」的觀念在這裡變得有些脫離實際情況。因為這裡的猴子無法在從自己的原生地中取得足夠養活牠們全部的食物,如果沒有人類主動投放,牠們與果農之間將會有更大的衝突。這很可能不是一個我們可以輕易下道德判斷的問題,因為無論是猴子、還是農民,對他們而言,這都是「生存問題」。
  的確,無論是圖書館、巴哈姆特、或付費使用的Netflix,都一定還是有想看但看不到的內容。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實讓我不會想去看那些盜版:想看的正版內容就已經多到永遠看不完了,沒有理由去做那些事。在遊戲上更明顯,看看Steam遊戲庫裡那些買了之後沒全破就放著的遊戲,有什麼道理非要去玩盜版遊戲呢?
  2017年,《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韓國上映,成為韓國影史上首映關影人數最高的電影,並在釜日電影獎、亞洲國際電影節榮獲獎項。次年,美國推出了《幸福綠皮書》,同樣以不錯的票房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兩部電影都取材自該國的一段歷史時期,用一名司機與一名議題關係人的方式,將我們引入導演團隊想要討論的議題。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為了即將到來的日子,你策劃了一場去義大利的度假:你購買了一堆指南書,並規劃去那些義大利的景點--參觀競技場、欣賞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去威尼斯成做貢多拉……,甚至還學了一些實用的義大利短語,一邊準備,一邊興奮著期待旅行日的到來。
  即便原作者不在意(或基於其他理由不追究),或許作為閱聽人的我們還是要多少在意一下。如果你是老高的粉絲,繼續喜歡他當然也是你的自由。但至少我們不要去說「抄襲也沒關係,我們就是喜歡聽你講」,如果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社會有更多原創性的話。
  「不要餵食野生動物」的觀念在這裡變得有些脫離實際情況。因為這裡的猴子無法在從自己的原生地中取得足夠養活牠們全部的食物,如果沒有人類主動投放,牠們與果農之間將會有更大的衝突。這很可能不是一個我們可以輕易下道德判斷的問題,因為無論是猴子、還是農民,對他們而言,這都是「生存問題」。
  的確,無論是圖書館、巴哈姆特、或付費使用的Netflix,都一定還是有想看但看不到的內容。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實讓我不會想去看那些盜版:想看的正版內容就已經多到永遠看不完了,沒有理由去做那些事。在遊戲上更明顯,看看Steam遊戲庫裡那些買了之後沒全破就放著的遊戲,有什麼道理非要去玩盜版遊戲呢?
  2017年,《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韓國上映,成為韓國影史上首映關影人數最高的電影,並在釜日電影獎、亞洲國際電影節榮獲獎項。次年,美國推出了《幸福綠皮書》,同樣以不錯的票房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兩部電影都取材自該國的一段歷史時期,用一名司機與一名議題關係人的方式,將我們引入導演團隊想要討論的議題。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為了即將到來的日子,你策劃了一場去義大利的度假:你購買了一堆指南書,並規劃去那些義大利的景點--參觀競技場、欣賞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去威尼斯成做貢多拉……,甚至還學了一些實用的義大利短語,一邊準備,一邊興奮著期待旅行日的到來。
  即便原作者不在意(或基於其他理由不追究),或許作為閱聽人的我們還是要多少在意一下。如果你是老高的粉絲,繼續喜歡他當然也是你的自由。但至少我們不要去說「抄襲也沒關係,我們就是喜歡聽你講」,如果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社會有更多原創性的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因緣際會讓我每天持唸佛號修行 迴向給有需要幫助在世或離世的人 有天祂讓我看到在新月橋下 一個豔陽高照的夏天 跟當時還是男友的老公 在新月橋騎著單車運動 騎到橋下因路狹窄 碰到兩個外國朋友要會車 騎車技術極差的我 只好退到一旁順便休息 喜愛隨拍看著新月橋白天也很有感 拍了
Thumbnail
在還沒有google可查詢任何資訊的年代,眼皮跳只會不安的認為,不知道有什麼事將要發生了!! 在某個時刻開始(因實在想不起來),只要任一左右上下眼皮快頻跳動,我就會下意識用這算法,知道往後24hr內我會有喜怒哀樂哪個心情發生,但確切喜怒哀樂什麼具體事件,就得事情發生才能得知,在學生時代就開始,
Thumbnail
記得 當時才幼兒園4-5歲大班,鑰匙兒的我帶著小一歲的弟弟,在一個下過大雨的午後,跟著鄰居大哥哥還有幾個小朋友,一起去爬山(真的是用爬的山)。 當時的山是沒有階梯,只有泥土的路,一群怕死的小孩包括我弟,沒敢走那爛泥路,沒腦的我跟著大哥哥屁股走,結果我的腳慢慢被泥濘吃掉了,瞬間整個人陷入爛泥土裡,〔
Thumbnail
雅典民主殺了蘇格拉底,大家開始思考「公民素質」,一場場關於「公民素質」的資格辯論就此展開… 民主制度的弊端 「現代的政治體制對於公民素質與公民參與的要求極高。」 18歲公民權,成不成熟不是重點,只要沒有一個考試能夠測出公民素質的話,那麼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所有人建立在年齡階級觀念之上打轉而已
11/26的公民複決公投結果是沒有通過,這即將簡單介紹沒有通過的部分原因,以及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新聞時事】18歲公民權修憲案——讓青年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18歲公民權修憲案,亦即把憲法的投票門檻從20歲,下修到18歲,投票結果雖然沒有通過,本週許律師將與聽眾朋友一起來探討與臺灣史上第一個「憲法」複決案,與18歲公民權有關的法律問題。
「我們一直強調臺灣的社會是民主的,可以包容不同聲音,但如果連18歲公民權都不肯賦予青年,哪裡談得上自由,不過只是變相證明因為社會的漠視剝奪他人的公民權,民主只不過是一種不自由」。
Thumbnail
四年來,女兒都是把大紙箱裁個洞口,裡面鋪上粗糠,讓母雞在裡面下蛋或孵蛋。雖然能用,但是各式各樣的紙箱擺在一起,看起來總是比較凌亂些。
Thumbnail
升學考只是人生的其中一個環節 我是YC,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沒有考學測,沒有在台灣升學,到加拿大念書但因為疫情休學了。大學沒念完,只有高中學歷,回台灣後選擇不繼續升學,我今年21歲,並不後悔做了這樣的決定。 面對未來難免感到無能為力,但絕不能無動於衷 學測完,大概會有這幾種情況▼ 祝福各位。 謝謝。
Thumbnail
因緣際會讓我每天持唸佛號修行 迴向給有需要幫助在世或離世的人 有天祂讓我看到在新月橋下 一個豔陽高照的夏天 跟當時還是男友的老公 在新月橋騎著單車運動 騎到橋下因路狹窄 碰到兩個外國朋友要會車 騎車技術極差的我 只好退到一旁順便休息 喜愛隨拍看著新月橋白天也很有感 拍了
Thumbnail
在還沒有google可查詢任何資訊的年代,眼皮跳只會不安的認為,不知道有什麼事將要發生了!! 在某個時刻開始(因實在想不起來),只要任一左右上下眼皮快頻跳動,我就會下意識用這算法,知道往後24hr內我會有喜怒哀樂哪個心情發生,但確切喜怒哀樂什麼具體事件,就得事情發生才能得知,在學生時代就開始,
Thumbnail
記得 當時才幼兒園4-5歲大班,鑰匙兒的我帶著小一歲的弟弟,在一個下過大雨的午後,跟著鄰居大哥哥還有幾個小朋友,一起去爬山(真的是用爬的山)。 當時的山是沒有階梯,只有泥土的路,一群怕死的小孩包括我弟,沒敢走那爛泥路,沒腦的我跟著大哥哥屁股走,結果我的腳慢慢被泥濘吃掉了,瞬間整個人陷入爛泥土裡,〔
Thumbnail
雅典民主殺了蘇格拉底,大家開始思考「公民素質」,一場場關於「公民素質」的資格辯論就此展開… 民主制度的弊端 「現代的政治體制對於公民素質與公民參與的要求極高。」 18歲公民權,成不成熟不是重點,只要沒有一個考試能夠測出公民素質的話,那麼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所有人建立在年齡階級觀念之上打轉而已
11/26的公民複決公投結果是沒有通過,這即將簡單介紹沒有通過的部分原因,以及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新聞時事】18歲公民權修憲案——讓青年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18歲公民權修憲案,亦即把憲法的投票門檻從20歲,下修到18歲,投票結果雖然沒有通過,本週許律師將與聽眾朋友一起來探討與臺灣史上第一個「憲法」複決案,與18歲公民權有關的法律問題。
「我們一直強調臺灣的社會是民主的,可以包容不同聲音,但如果連18歲公民權都不肯賦予青年,哪裡談得上自由,不過只是變相證明因為社會的漠視剝奪他人的公民權,民主只不過是一種不自由」。
Thumbnail
四年來,女兒都是把大紙箱裁個洞口,裡面鋪上粗糠,讓母雞在裡面下蛋或孵蛋。雖然能用,但是各式各樣的紙箱擺在一起,看起來總是比較凌亂些。
Thumbnail
升學考只是人生的其中一個環節 我是YC,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沒有考學測,沒有在台灣升學,到加拿大念書但因為疫情休學了。大學沒念完,只有高中學歷,回台灣後選擇不繼續升學,我今年21歲,並不後悔做了這樣的決定。 面對未來難免感到無能為力,但絕不能無動於衷 學測完,大概會有這幾種情況▼ 祝福各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