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醒來的時候,都跟自己說什麼呢?「好煩,又要上班」、「要和不喜歡的主管相處8小時,想到就煩」、「今天要開會,糟糕,忘記準備」、「我是不是變胖了」、「今天要吃什麼呢」等等。
或是根本沒時間想這個問題,就必須迅速準備好出門,頭腦還呈現混沌狀態時就匆忙出門,更不用說有時忘了帶到某樣東西(例如手機、資料、便當),不知不覺先用混亂的劇場開啟新的一天。
如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所有的混亂也都不會是一日結果,一切都是昨日的累積。
有哪些事情常讓我們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呢?
時間虛耗的積累會潛移默化影響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浮現設限的想法(我做不到、我都做不好等等),逐漸習慣被生活定位定型,自然距離心中的目標愈來愈遠。
✎嘗試寫下你所想達成的人生清單
先按照長短期"54321分類法則"- 5年、4季、3個月、2週、1天各為一個周期,接著分別寫下一個目標。
盡量具體敘述,保持一級一個目標剛剛好。
簡單例子分享
5年:完成日本環島旅行(從北海道到九州)
4季:參加馬拉松(10K以上)
3月:重設房間擺設,囤物減量(約一個紙箱)
2週:到圖書館借、還書,借閱的每本書可寫出簡略心得
1天:每天早晨6點準時起床
接著從中找一項沒做好的目標,哪個級別的都可以,開始想辦法簡化到你願意開始啟動的程度,設計機制獎勵(或懲罰)自己,真的完成前不要更換目標。
舉例
每日早晨6點準時起床,這項歸類於1天目標,有時受天氣影響、有時受到惰性拉扯,總是斷斷續續,於是在心裡頭跟自己立下如果能連續一周準時完成,便可以多喝一杯咖啡。
學習就是在不斷移動的過程中努力開拓視野,所以是一種進步的過程。
透過反覆的練習讓我們的大腦及肌肉養成好的記憶,會轉化成習慣。
Heibon認為在進步這件事情上,最重要不是要多用力,或是該如何努力,而是「如何省力」
。省力不是叫人偷懶,而是用養成的習慣讓我們可以省下力氣。
想想有沒有過平日飲食沒有節制導致體重常失控、為體態煩惱,而後花不少成本在減肥,繞了好幾圈又回頭責怪為什麼自己常常陷入想避免卻無法自拔的惡性循環,真的很累,所以自律是努力,順力也是努力,都是用最小的力換最大的成果。
當可以讓自我生活有規律、方向,就不用擔心生活裡撞見混亂,只要順勢而為,讓習慣帶著我們向前。
不斷挑戰讓自己害怕的事情就能找到進步,每一次面對恐懼的瞬間,都是邁向自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