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是過去也是未來:在與孩童的相處中學習

〈是過去也是未來:在與孩童的相處中學習〉2024-10-19

 

  雖然說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從網路上學習或認識到幾乎所有領域的事情,但相較之下,與人的實際相處互動往往還是能夠給予我們更多。

 

  我們會在孩童身上看到自己曾經經歷過與在乎過的事情、也會在年長者身上看到自己將在未來遭遇到的釋放與限制。就像是穿越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每一個你遭遇的人都是一個完整且還包含著開放性的故事,那都是一個「人可能的模樣」,獨特、卻能從中窺見普世性。

 

  與孩童相處所能得到的反思對我來說是更充滿啟發的。因為不同於年長者那些你還未曾體會過的經驗,孩童思考與提出的問題經常是我們曾經想過卻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逐漸被抹平的。

 

  就像一切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風景,在數年之前都曾經是第一次經歷,我們會睜大雙眼、會好奇,就像老掉牙的譬喻會說的--我們如同海綿一般,吸收無數外界的資訊,那些讓我們成為現在我們的「發生」,他們正在經歷。

 

 

  在與孩童的談話過程中,有意識到的人會被反覆提醒,有更多事情需要補充解釋。我們需要拆解那些複雜的概念,像積木般堆積那些更普遍與簡單的文字,來說明已經被過分輕易固定下來的事情。而這樣的過程,也會喚醒我們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並得出不同結論的可能性。

 

  這就好像如果一個人出門,我們可能每次都會走一樣的、自己最熟悉的道路。但如果是和朋友一起走、和一群朋友一起走、和小孩、和行動不便的人一起走,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平時走的路可能沒有那麼適合所有人走;又或者當我們和心儀的對象一起走時,如「走這裡會比較快」之類的理由可能就不會被採納,我們或許會想走那條有著微微的風與好看植物的路,或至少,避開那些吵鬧或讓人心煩的路。

 

 

  而除了讓自己回想並反思過去的自己(或者當前自己失去的那些部分)、調整自己習以為常的思考與行為方式外,與孩童的相處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提前接觸下一個時代。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我們只會部分地聽信前人的叮嚀,並用自己的身軀實際去衝撞,來檢證地得出自己會相信的另一部分。那些在我們的孩提時代裡屬於「反傳統」的想法,許多會在我們成長之後成為新的傳統。相同的,那些這個時代裡還是孩童的人所說的奇思妙想、他們的直覺裡和我們直覺不符合的部分,也可能會在下一個時代中成為主流。

 

  就像以前曾經提過,在我大學帶讀書會的時候,學弟妹們幾乎都理所當然地預先接受了某種「後事實」(甚至有些虛無主義)的世界觀,那種觀念與當前傾向「佛系」、「躺平」的生活觀與職業觀有著相當的親和性。

 

  而當我們注意到現在的孩童口中對於「電車難題」有著更高比例的「堅決不轉動轉轍器」答案時,或許也能略為窺見一種「不作為,以此不承擔責任」的未來倫理趨勢。

 

 

  有一些未來的視野是我們可能沒辦法完全獲得的,就像有一些親身體會後才能獲取的智慧,在我們沒有經歷過之前沒辦法感同身受。所以我們終究不可能提前做好完全充足的準備,終究會在不久後的將來,需要面對一些在這個時代我們還沒有能力積極關心的問題。

 

  在這一刻,我們所能做的事情是與下一個時代的人保持開放的聯繫,並且比「過去的大人」更加信任「未來的大人」,給出更多並肩作戰的可能性,這會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與下個世代一同面對那些當前還未被凸顯出急迫性的未來問題。






延伸閱讀:

〈「不成熟」做為一種能力:杜威談成長與習慣養成〉

〈致「新時代」(一):語言、人際與責任〉

〈世代關係、固有價值、與理所當然的「相對啟蒙感」〉

〈《劍/盾》與洛茲會長:看見危機的人,在時代改變之際〉

〈不知不覺,我們也說他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定言令式」與關於道德的第一行為準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