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特別不喜歡某種熱鬧氣氛的人,討厭去夜市、大賣場和排隊小吃,討厭接受豐沛的情緒流動、討厭被迫情緒高漲、討厭社交恐怖份子,且不僅限於人際接觸,在圖文上亦如此。受不了濫情,就算表達的是愛,也受不了那種綿密剪不斷的悶悶的哀怨傷感,所以把整套《晚安,布布》拿去賣。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對我來說是一種壓力,情緒不斷膨脹,快要把我撐開。它們越界了,我需要獨處。
但或多或少因為工作和社會期待的關係,我會有意識地讓自己身在其中並且嘗試融入群體,那對我來說是一種消耗。必須要ㄍㄧㄣ住、活潑起來的時間一久,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會做出什麼事,眼前幻化為捉對廝殺的戰場。
***
我並不討厭溝通和交流,但非常不擅長「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尤其在面對排山倒海的情緒的同時,我知道我們其實並沒有要共同談論什麼事情。人不可能沒有情緒,我自己也有,但更希望面對的是一件共同的對話,接著才伴隨著情緒,而不是把情緒放在第一要位,卻包裝成另一件其他的事情。
這個社會鼓勵、期待著我們成為E人。E人通常更願意表現、讓spotlight照在自己身上,所以也經常被認為是更優秀的,因此得到比較多社會認同。小時候會希望得到關注,努力裝成活潑的樣子,現在想想其實早在幼稚園時就不太喜歡跟大家坐一個角落玩玩具,現在的我即便和喜歡的人們相處,只要人一多我也會自動逃開。在某些時候我也會希望得到關注,也會想如果自己扮成E人,是不是就能被看見,試著模仿看看,是不是會得到認同。
我們可能會因為社會期待或是看到E人在舞台上閃閃發光而對這樣的人感到羨慕,看到學員很活潑不知不覺就認為課程要這樣子才是好的。曾經在某堂課上唸一句帶有詩意的、跟我價值觀接近的句子,被老師說沒帶感情來上班,除了覺得老師很沒禮貌之外,也在想為什麼一定要有那種感情,當下用心唸了一句所相信東西,卻因為沒有情緒在先就好像變得不重要了。又或者說,我真的唸的沒有情緒嗎?會不會只是因為不是你要的那種豐沛情感。老師所說的「沒帶感情」讓我成為不符合社會期待的人,在這之後老師播放「阿啪ㄘ阿啪ㄘ」音樂,老師與學員們都在跳舞。
***
然而過大的聲音、過嗨的情緒、炒熱帶動氣氛等等,並不是營造好的學習環境或是好的交流溝通的必要條件。去上一堂課是希望學到跟主題有關的東西,情緒被迫高漲、變得張牙舞爪絕對不是我要的,我想可能也有人跟我一樣,所以如果你不是轟炸式的講師那很好,講話比較慢也沒關係,你有你自己的風格,把空白保留給底下的我們運用和思考,讓我們參與課程而不是觀看你的個人Show。我希望我的情緒是以另一種更自然的方式在流動,和語言一起,我可以面對它、認識它、控制它,讓它說說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