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四):保守的常態科學如何為科學革命提供了基礎?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四):保守的常態科學如何為科學革命提供了基礎?〉2025-01-12

 

  在前面的章節裡,孔恩說明了常態科學的特徵,指出科學家們的主要工作並不是發現新現象或發明新理論,而是去填補現有科學典範的空缺,讓它更深、更廣、或更精細。然而,雖然常態科學本身具有這樣的保守特性,但孔恩卻指出,常態科學的存在卻恰恰是典範得以被改變、新現象得以被發現的關鍵。

 

  為了說明這一點,孔恩從「異常現象與科學發現」開始談起。孔恩指出「發明與發現,或者事實與理論的區分,根本就是人為的」。科學家首先會察覺到異常現象,但是,在典範理論經過調整,使異常現象成為可預期的常態現象之前,這些新發現的事實都不會被認為是科學事實。在後面的一些例子裡我們甚至會看到,在缺乏那顆「覺得有問題的心」之前,這些異常現象經常無法被真正看見。

 

 

  為了說明「發現」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孔恩首先舉了科學史上關於「發現氧氣的人是誰?」的爭議。孔恩指出,科學史上至少有席耳(C.W.Scheele)、卜利士力(Joseph Priestley)與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三個人可以正當地宣稱自己是第一個發現氧氣的人。

 

  對孔恩來說,這個第一人問題沒有答案,因為科學發現的過程其實並不適合我們問那種問題。而對於這個問題的探究卻有助於我們理解「科學發現」究竟是怎麼回事。事實上,雖然卜利士力和拉瓦錫都透過實驗得到了「純化的空氣」,但直到1775年前,他們沒有人認為自己得到的是「氧氣」。

 

  卜利士力一開始認為自己得到的是笑氣、後來認為那是「除去了燃素的空氣」;而拉瓦錫最初也只是認為那是「更純的空氣」,直到1777年以後的論文,他才得到了那個卜利士力終生反對的結論:「那種氣體是空氣的兩種主成分之一」。

 

  但是進一步來說,1777以後拉瓦錫論文的重要性並不只是在於它「發現了氧」,更重要的是,那是由別於燃素論的「氧的燃燒理論」。事實上,發想氧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是化學理論變遷的肇因。之所以拉瓦錫可以在卜利士力做過的實驗中看見一種卜利士力自己無法看見的氣體,是因為在做這項實驗之前,拉瓦錫就已經深信燃素說有問題,並相信燃燒的過程中,物體吸收了空氣中的某些成分。

 

  而由於卜利士力仍處於燃素說的典範之中,所以雖然他比拉瓦錫更早「得到」氧氣,卻不可能真正地「發現」氧氣。這讓我想到《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中的皮耶司特伯爵,他曾在年輕的時候看見「完滿的金星」。然而,在那個時代的天文學典範中,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金星與太陽都是繞著地球轉,照射的角度也是固定的,所以金星永遠都會有缺角。如果能觀察到「完滿的金星」,就意味著「天動說」不成立。

 

  但皮耶司特伯爵沒有因此否認天動說,而是一輩子相信自己當天「看錯了」,甚至一度想要逃避天文學的大任。而隨著自己研究天文學的時間愈來愈長,他就更不可能再去「看見」那顆完滿的金星,即便他知道當前的天文學有問題,也只能在這個逐漸崩潰的典範中尋找亡羊補牢的辦法。

 

 

  而在X光的例子裡,當時的既存理論並未向燃素說排斥氧氣那樣排斥X光的存在。但科學家們仍就沒辦法「看見」X光,因為X光的存在違反了當時研究者們根深柢固的期望,以及他們使用儀器、設計實驗的方法。

 

  在倫琴之前,克魯克斯爵士(William Crookes)就已經注意到實驗室裡的感光片偶爾會有無法解釋的曝光,但他並未真正把握住這個「發現的機會」。甚至,倫琴使用的陰極射線管就是克魯克斯發明的。

 

  但即便「發現」在科學中應該是一件好事,當時的科學家們其實隱隱地不希望知道還有這樣一種光。因為這樣的光的發現,意味著過去完成的常態科學計畫現在都必須重做,過去一直使用的儀器必須用鉛板覆蓋,以免X光外洩。過去的研究從來沒有控制過X光變數,因為科學家們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過去的工具典範喪失了典範地位,就像氧氣的發現讓關於燃燒的理論典範失去效用一樣。

 


  為了讓這個「發現異常」的過程更好理解,孔恩還舉了一個科學史以外的例子。當時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關於認知的實驗:

 

  實驗者會快速地展示包含著「異常牌」(譬如黑心4)的撲克牌到受試者面前。一開始,受試者會毫不困惑地把異常牌誤認為典範中存在的牌(譬如紅心4或黑桃4)。隨著撲克牌暴露時間的增長,受試者會遲疑、困惑,但還是認錯。直到最後(有時非常突然),大部分受試者會毫不猶豫說出正確花色。並且,在認出兩三張異常牌後,受試者會變得能夠輕易辨認出其他異常牌。

 

  這樣的例子與科學家接受異常現象的情況十分相似。科學家一開始會「看不到異常現象」,或嘗試把它整併地當成某些常態現象。但隨著這些異常變多、變嚴重或長時間解決不了,科學社群最終會修正自己的典範(也就是說,撲克牌的花色可以不是原來的四種),讓這個異常現象變成新的常態現象。這個現象甚至會變得像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般地自然(因為它成為了新理論構成的基礎)。

 

  然而,在這個實驗中,有幾個受試者即便把暴露時間拉長到平均時常的四十倍時,還有超過百分之十的異常牌會認錯。並且,沒辦法便是異常牌的人,往往感到極為不適。或許,前面提到的皮耶司特伯爵就屬於這類的科學家。雖然非常不適,但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

 

 

  對孔恩來說,常態科學研究本身雖然保守、且並不希望典範被改變。但是常態科學的研究反而可以透過「讓科學家發現更重要的異常現象」促進典範改變。


  我們一般人也會發現很多異常,但就像撲克牌實驗中的人一樣,如果沒有真的花費夠長的時間心力盯著那些異常,我們就只會把它當成和它很像的正常。又或者,我們雖然發現一些異常,但那些異常早就是別人看見、研究過,並給出過解答的。它們只是常態科學中的某道「謎」,而非真正的異例。

 

  然而透過常態科學的持續研究,科學研究的目標變得更深、更廣、更精確,也有更好的儀器去把事情研究得更精細。這時科學家將有機會看向過去的人沒有關注的地方、發現一些過去的人沒有機會發現到的異常。

 

  而且因為他們對常態科學很熟,所以他們知道這些異常特別在哪,也知道什麼東西對理論核心是有衝擊的,並因此能夠辨識出那些最重要的異常。就像去正視夜裡那顆完滿的金星,正視科學遭遇的危機,開啟科學革命的道路。




前篇:

〈(一):導論、孔恩思想發生的背景〉

〈(二):科學活動不是教科書上寫的那樣〉

〈(三):常態科學是在典範中做解謎工作〉


延伸閱讀: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一個可能錯的、會動的世界,才存在平等與自由〉

〈費曼的困惑與人文學的價值(一):無用的學問〉

〈他的故事:一次對「事實/詮釋」問題的現象學回應〉

〈黑鴉鴉一片:「烏鴉悖論」的科學哲學啟發〉

avatar-img
86會員
74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上層階級且天資聰穎的高級知識分子,巴德尼想要做的是證明上帝的創造是和諧且完美的(以及證明自己是個特別的人);但奧克茲的世界裡面根本沒有機會向那樣去追求「自我實踐」,他之所以嚮往地動說,只是希望我們所處的世界可以更值得喜歡與期待。在地動說裡,地球與宇宙的其他星球是和諧的,世界與天國並未二分。
  羅珊博士指出,長時間熬夜的身體反應,與酒醉的情況相當。並且會讓身體產生一種「發生了緊急情況」的錯覺,不只傷害短期注意力,也會對長期的生理狀況造成嚴重影響。查爾斯醫生進一步指出,就算你沒有嚴重熬夜的習慣,如果每晚少睡一兩個小時,持續一兩週之後,身體的表現與受損程度也將與整夜不睡相差無多。
  作者並不愛護(或說尊重)角色。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那些在主角身邊慘死的女性,其死亡就是為了讓主角感受到那種無情的、絕望的被剝奪感。要給他最大的打擊,要去挑戰他對於生命、對於人性、對於意義的基本想法。就像要讓約伯去咒罵上帝,或者賦予艾蓮葉卡一個強烈到足以滅世的動機。
  也許某一天,他們還會在某處相遇。希望在那個時候,他們都可以愉快地和自己身邊的人分享這段往事:當時很美好、現在也很棒。雖然那有一點令人遺憾,但現在我們都不再覺得感傷。
  如果是平常經常感覺自己被當前的工作或生活狀態綁住,覺得不那麼滿意卻也沒有明確改變方向的人,或許也可以找個機會,嘗試看看這些自我探索的牌卡。我們每一天擁有的時間是固定的,所以如果能越早認識到自己最喜歡什麼、最適合什麼,整個人生就能變得更加充實。
  當人們失去閱讀長文本(與較難文本)的能力時,他們的注意力也會變差;而一旦他們的注意力變得更差,就更無法靜下心來,好好捧著一本書進行深度閱讀。海利意識到,當我們生活中的主要媒體改變,那不只意味著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與管道改變了,我們就像戴上了一種新的護目鏡,眼中的世界將完全不同。
  作為上層階級且天資聰穎的高級知識分子,巴德尼想要做的是證明上帝的創造是和諧且完美的(以及證明自己是個特別的人);但奧克茲的世界裡面根本沒有機會向那樣去追求「自我實踐」,他之所以嚮往地動說,只是希望我們所處的世界可以更值得喜歡與期待。在地動說裡,地球與宇宙的其他星球是和諧的,世界與天國並未二分。
  羅珊博士指出,長時間熬夜的身體反應,與酒醉的情況相當。並且會讓身體產生一種「發生了緊急情況」的錯覺,不只傷害短期注意力,也會對長期的生理狀況造成嚴重影響。查爾斯醫生進一步指出,就算你沒有嚴重熬夜的習慣,如果每晚少睡一兩個小時,持續一兩週之後,身體的表現與受損程度也將與整夜不睡相差無多。
  作者並不愛護(或說尊重)角色。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那些在主角身邊慘死的女性,其死亡就是為了讓主角感受到那種無情的、絕望的被剝奪感。要給他最大的打擊,要去挑戰他對於生命、對於人性、對於意義的基本想法。就像要讓約伯去咒罵上帝,或者賦予艾蓮葉卡一個強烈到足以滅世的動機。
  也許某一天,他們還會在某處相遇。希望在那個時候,他們都可以愉快地和自己身邊的人分享這段往事:當時很美好、現在也很棒。雖然那有一點令人遺憾,但現在我們都不再覺得感傷。
  如果是平常經常感覺自己被當前的工作或生活狀態綁住,覺得不那麼滿意卻也沒有明確改變方向的人,或許也可以找個機會,嘗試看看這些自我探索的牌卡。我們每一天擁有的時間是固定的,所以如果能越早認識到自己最喜歡什麼、最適合什麼,整個人生就能變得更加充實。
  當人們失去閱讀長文本(與較難文本)的能力時,他們的注意力也會變差;而一旦他們的注意力變得更差,就更無法靜下心來,好好捧著一本書進行深度閱讀。海利意識到,當我們生活中的主要媒體改變,那不只意味著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與管道改變了,我們就像戴上了一種新的護目鏡,眼中的世界將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並得知根源還有虛數空間理論。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控制論(Cybernetics)是一個跨學科的科學領域,致力於研究控制和通信在各種系統中的應用,無論是動物、機器還是組織系統。這門學科由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在20世紀40年代創立,其核心目標是理解和設計複雜系統的行為和功能。
我借用Kac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
學習力的提升不僅依靠知識的累積, 更需要對理論的深刻理解。 社會學家卡爾威克於1979年提出的「理論之鐘」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它揭示了理論在不同方面的限制與可能性。 此理論對於那些尋求深化學科理解並有效應用理論的學者和實踐者來說, 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讓我們深入探
Thumbnail
孔子會不會數學? 說實在沒有人知道,但是從"禮、樂、射、御、書、數"六門學科來說,應該是有所涉獵才是,至於於多深入,這是未解之謎。不過應該可以推測他對數學可能也有所了解或關注。目前坊間有這類書籍談孔子與數學。 在古代,數學並不僅僅是今天我們所認知的數字、算術、幾何等概念,它也包括了天文、幾何、數
物理學是統計歸納自然界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所以叫自然科學。因為很多現象都有規律可預測,因此就能成為定律,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社會科學是統計歸納人類行為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因為對象是人,所以往往會有不符合規律的情形發生,所以社會科學很難預測,例如股票何時會恐慌出現賣壓……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並得知根源還有虛數空間理論。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控制論(Cybernetics)是一個跨學科的科學領域,致力於研究控制和通信在各種系統中的應用,無論是動物、機器還是組織系統。這門學科由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在20世紀40年代創立,其核心目標是理解和設計複雜系統的行為和功能。
我借用Kac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
學習力的提升不僅依靠知識的累積, 更需要對理論的深刻理解。 社會學家卡爾威克於1979年提出的「理論之鐘」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它揭示了理論在不同方面的限制與可能性。 此理論對於那些尋求深化學科理解並有效應用理論的學者和實踐者來說, 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讓我們深入探
Thumbnail
孔子會不會數學? 說實在沒有人知道,但是從"禮、樂、射、御、書、數"六門學科來說,應該是有所涉獵才是,至於於多深入,這是未解之謎。不過應該可以推測他對數學可能也有所了解或關注。目前坊間有這類書籍談孔子與數學。 在古代,數學並不僅僅是今天我們所認知的數字、算術、幾何等概念,它也包括了天文、幾何、數
物理學是統計歸納自然界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所以叫自然科學。因為很多現象都有規律可預測,因此就能成為定律,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社會科學是統計歸納人類行為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因為對象是人,所以往往會有不符合規律的情形發生,所以社會科學很難預測,例如股票何時會恐慌出現賣壓……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