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和訓練的過程中,當強度很高時,我們能夠感覺到肌肉發生的收縮訊號,甚至是疼痛感,看有些文章會覺得把要訓練的肌肉練得愈疼痛,效果就愈好,但如果是關節呢?又或著是肌肉已經撕裂傷和拉傷了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疼痛是需要被注意的吧!
好痛通常是肌肉受到適當的刺激後產生的神經感覺,這種痛感在肌肉承受一定壓力時是正常反應,也是訓練時大家很常感受到的身理反應。
特點:
1. 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
一般出現在訓練後的24-72小時,有的初學者在開始時把訓練量拉過高甚至會到96小時,會作用在訓練的相關肌群上。
2. 肌肉泵感(Pump):
因為訓練的該肌肉充血所產生的身理反應,大部分訓練的人都非常喜歡這種感覺,會覺得自己像超人一樣有力,或著是訓練部位會因為充血變大,感覺效果顯著,通常10-15分鐘會變回原來的樣子。
3. 挑戰極限時的瞬間疼痛:
例如:深蹲最大重量時全身緊繃,肌肉非常強烈出力的緊繃感,通常在訓練組結束後會消失。
壞痛是身體的關節壓力過大,不尋常的肌肉疼痛感,通常還會伴隨著被電到的感覺,無法出力,會讓自己發現身體怪怪的,跟正常的肌肉痠痛是有明顯區別。
特點:
1. 尖銳的疼痛:
有可能是肌腱或是韌帶產生撕裂或是損傷,會感覺到刺痛、發熱、無力,可能要留意,建議當下不要繼續訓練,可以先回家觀察24-48小時,如果還是很不舒服建議及早就醫。
2. 持續性疼痛:
可能在關節囊或骨骼產生了損傷,會在常用的肌肉或是關節附近導致疼痛。
3. 突然的劇烈痛感:
像是跌倒撞到的感覺,基本不應該出現在訓練過程中。
4. 關節異常:
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損傷,可能是關節錯位,或是關節退化導致。
1. 疼痛的位置
2. 疼痛的性質
3. 疼痛的時機
4. 活動時的反應
對“好痛”的處理:
1. 適當休息與恢復,確保有足夠的睡眠時間,讓肌肉修復。每周安排1–2天的休息日,每個月安排一個星期的減量或是休息週。
2. 進行低強度運動:如瑜伽、輕微的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恢復。
3. 營養補充:攝入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幫助修復肌肉。
4. 熱敷或按摩:減輕酸痛感,放鬆肌肉。
對“壞痛”的處理:
1. 立即停止運動,避免進一步傷害。
2. 冰敷:在急性疼痛處使用冰敷20分鐘,減少腫脹與炎症。
3. 尋求專業意見:如果疼痛持續超過48小時或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時就醫。
4. 避免重複動作:避免再次刺激受傷部位,讓肌肉不要重複受傷。
5. 斬草除根:知道受傷原因,加以鍛鍊較弱環節,找專業教練幫助自己安排週期化訓練。
1. 正確的熱身和收操:
熱身能增加血液循環,提高肌肉溫度,降低受傷風險。
收操運動能減少肌肉緊繃,促進恢復。
2. 注意動作姿勢:
確保每個訓練動作的正確性,避免因姿勢錯誤導致關節或肌腱受損。
3. 循序漸進:
逐步增加訓練強度,避免短時間內對身體施加過大壓力。
4. 適當使用輔助工具:
如護膝、護腕、腰帶等,可以保護關節並提供支撐。
5. 定期檢查身體狀況:
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尤其是關節與肌肉的健康情況。
“好痛”是進步的象徵,而“壞痛”則可能是身體潛在風險的警告,學會分辨這兩種疼痛,能幫助你更安全、更有效地進行健身訓練。
傾聽身體的聲音,尊重恢復過程,才能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保持身體健康及動機。
我是Porter教練,陪你健身也健心。
歡迎透過IG:robort60514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