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人日以七種菜為羹」,是流傳了千年的古俗,還傳到日本成了七草粥。
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所謂的「人日」。源於古老中國的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認為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然後是羊、牛、馬,初七造了人,所以初七就是人類誕生的日子。
民間有初七要吃七種不同蔬菜做羹的習俗。距今1500年前的《荊楚歲時記》一書記載了中國南方「人日以七種菜為羹」,把七菜切碎混在一起煮成羹,可清除邪氣、除百病,亦是祈望來年大豐收。
七菜在平安時代由中國南方傳到日本,加入白粥煮成七草粥。日本是一個重視文化與傳統的民族,如今七草粥的習俗還廣為人知,但作為發源地的七菜羹卻漸漸為今人所淡忘了。
像小精靈般的野生薺菜,是冬末早春的珍美野蔬,留心一下野地或自家菜園,或許就可發現一大片。
過年期間年菜吃多了,還真想來點清淡的飲食來一清腸胃。知道有這麼一個吃野菜羹的古俗,實在開心,拿著竹篩就到園子裡採野菜去了。剛過立春,天氣尚冷,地裡卻早已茁冒出不少野菜來,一邊採摘一邊感受到早春蓬勃的生機與陽氣。
自家園子的野地隨意長著各種富含土膏氣息的野菜
野茼蒿也長一大片,很柔嫩
隨便一採就超過了七樣,後來還刻意挑掉了菠菜與時蘿,純粹以野菜為主。
突然想到家裡還有榧子,印象中蘇東坡《物類相感志》裏頭提過「榧煮素羹,味更甜美。」哎呀!蘇東坡既愛菜羹又愛榧子的,把這二者加在一起,想來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搗碎榧子來入野菜羹,更添一個甘腴的油脂風味!
熬了米漿粥,舀起上面濃稠的泔(ám 米湯)備用。剁碎了野菜,用沸騰的水加入鹽巴殺青,再把搗碎的榧子、薑片與野菜加入泔中同煮,起鍋前灑點鹽花與香油,一碗碧瑩瑩的七菜羹就做好了。
這來自大地土膏芳馨氣息的野菜羹,端的不凡,輕啜一口清新淡雅,和著有著甘腴油脂風味的榧子顆粒,滋味真的很特別!
值此立春時節,正是各種野蔬萌生的時節,您不妨也留心一下野地或自家菜園或許此刻正茁冒出小精靈般的珍美野蔬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