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那些事17】人資的盲點:被黑不是問題,被取代才是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沒人在意?

其實沒人在意?

最近在臉書看到一位人資同行分享了一篇文章,強調人資在企業中的價值,儘管常被誤解、甚至不受歡迎,但時間終究會證明HR的專業。我認同人資的工作確實不容易,但這篇文章讓我產生了另一層思考——我們真的應該把問題歸咎於外界的不理解嗎?還是HR本身就需要更深刻的自我反思?

HR的核心職能,包括招募甄選、薪資管理、勞動法規等,這些的確是企業必須運作的一部分。但在科技發展、AI與自動化工具普及的今天,這些工作已經逐漸被系統化,甚至可以部分由部門主管直接處理。如果HR的價值只停留在「維護秩序」,那麼企業自然會視HR為「管理成本」,而非「戰略夥伴」。與其待在人資的同溫層裡討拍,不如深思HR該如何提升自身影響力,避免自己變成企業可有可無的角色。

1. HR的自我限制,讓自己變得可有可無

HR經常強調「我們的專業不需要被認可才成立」,但事實上,任何一個部門的價值,都應該能夠被企業看見並產生影響力。當HR的職能過於集中在執行層面,而沒有參與企業的核心決策時,長期下來,HR的角色就會被邊緣化,甚至變成企業優先削減的人力成本之一。

更值得警惕的是,HR本應該是組織變革的推動者,但現在卻經常被定位為「制度管理者」,專注於流程,而非思考如何提升企業競爭力。這讓HR的價值逐漸與行政工作畫上等號,無形中削弱了自己的影響力。

2. HR需要轉型,否則未來的路只會更窄

要讓HR擺脫「庶務角色」,就必須改變工作方式,讓企業看到無法取代的價值,而不是單純執行例行公事。

(1)數據驅動決策,讓HR具備商業價值

HR不能只依賴經驗,而要運用數據來預測離職率、優化招募策略、分析組織效率,提供企業決策參考,這樣才能提升自身的專業地位。

(2)從管理者轉為組織文化塑造者

HR不能只是「執行政策的人」,而要透過人才發展、企業文化設計,讓組織更具凝聚力,進而提升競爭力。

(3)影響企業決策,而非只是遵從指令

當HR能夠參與高層討論,提供市場趨勢分析、人才策略建議,讓企業意識到HR的重要性時,人資的價值才不會僅停留在基礎管理層面。

3. 結論:人資不該只是「資深」,更該「有視野」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批評人資這個職能,而是希望人資從業者能跳脫同溫層,去思考HR在企業中的真正定位。與其抱怨被誤解,不如問問自己:如果HR消失了,企業會無法運作嗎?

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HR需要的不只是年資的累積,而是視野的開拓。如果我們不突破舊有框架,那麼無論待得再久,職涯仍然可能停滯不前。與其等待被理解,不如讓自己變得不可取代。



有關人資與公司的好奇,或是生涯與職涯的疑問,在這裡都可以獲得回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臺灣人力資源部門現狀堪憂,多數從業者淪於庶務性工作,職涯發展受限,薪資增幅低,且容易被科技取代。本文提醒想進入人資領域的新人三思而後行,並建議現職者積極提升自身價值,例如:成為數據驅動者、聚焦文化塑造、掌握跨領域知識,以及重新定義人資角色,才能擺脫庶務型角色,在職涯中持續前進。
農曆年前的績效面談,常淪為形式,員工因年終獎金而有所保留,主管也僅是例行公事。文章分析了此現象的原因,並建議將展望與建議的討論延至年後,聚焦於當下績效回顧,縮短形式化環節,提升面談效率與價值。
在求職的競爭中,履歷是最關鍵的「敲門磚」。本文深入探討人資對履歷的看法,並提供有效的履歷撰寫建議,包括符合職位需求、展示相關證照及聚焦重點能力,幫助求職者提升面試機會。瞭解人資的篩選標準,讓你的履歷更具吸引力,增加成功獲得面試的機會。
現今的職場宛如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一代新人換舊人,企業眼裡的「新鮮肝」成為了搶手貨。可是,對於三明治族群來說,職場不再是輕鬆跑道,而像是一座隨時可能坍塌的吊橋——上有父母、下有孩子,還要面對高薪帶來的壓力和隨時可能縮編的風險。跳槽,似乎成為了他們手上唯一的「翻盤」選項,但問題是,這張牌該怎麼打
剛進入新公司,總是會有些忐忑與不安。你會遇到一群不熟悉的同事、一個全新的辦公室環境,甚至會擔心第一天就表現不佳而離職?別擔心,這篇文章將帶你輕鬆掌握新工作前三天的應對技巧,確保你不會因為適應不良而「落跑」。這裡分享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技巧,幫助你迅速適應辦公室工作環境,讓你在新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臺灣人力資源部門現狀堪憂,多數從業者淪於庶務性工作,職涯發展受限,薪資增幅低,且容易被科技取代。本文提醒想進入人資領域的新人三思而後行,並建議現職者積極提升自身價值,例如:成為數據驅動者、聚焦文化塑造、掌握跨領域知識,以及重新定義人資角色,才能擺脫庶務型角色,在職涯中持續前進。
農曆年前的績效面談,常淪為形式,員工因年終獎金而有所保留,主管也僅是例行公事。文章分析了此現象的原因,並建議將展望與建議的討論延至年後,聚焦於當下績效回顧,縮短形式化環節,提升面談效率與價值。
在求職的競爭中,履歷是最關鍵的「敲門磚」。本文深入探討人資對履歷的看法,並提供有效的履歷撰寫建議,包括符合職位需求、展示相關證照及聚焦重點能力,幫助求職者提升面試機會。瞭解人資的篩選標準,讓你的履歷更具吸引力,增加成功獲得面試的機會。
現今的職場宛如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一代新人換舊人,企業眼裡的「新鮮肝」成為了搶手貨。可是,對於三明治族群來說,職場不再是輕鬆跑道,而像是一座隨時可能坍塌的吊橋——上有父母、下有孩子,還要面對高薪帶來的壓力和隨時可能縮編的風險。跳槽,似乎成為了他們手上唯一的「翻盤」選項,但問題是,這張牌該怎麼打
剛進入新公司,總是會有些忐忑與不安。你會遇到一群不熟悉的同事、一個全新的辦公室環境,甚至會擔心第一天就表現不佳而離職?別擔心,這篇文章將帶你輕鬆掌握新工作前三天的應對技巧,確保你不會因為適應不良而「落跑」。這裡分享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技巧,幫助你迅速適應辦公室工作環境,讓你在新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工作要這麼拼命? 是自我要求? 還是想升官呢? 想被重視光努力還不夠的,要懂得看人!!!! (1)你的優勢不是你的相對優勢 學經歷十分優秀,工作又十分認真,但這又如何呢? 如果這份工作有光環,或者PAY很高,競爭者非常多。此時背景、人脈、靠山、人格特質、向上管理就會
Thumbnail
#人事有什麼價值 對於許多企業來看,人事工作很常就是那種不是很被關注,然後大大小小雜事就會淪落於此的單位。相較於生產單位,業務單位,對公司來說沒有直接的收入也不能幫忙製造,隨之而來就會是相對的薪酬偏低。不過另一邊又同時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人事單位普遍的被需求來自於大缺工的環境,因為就很難找人
Thumbnail
實踐DEI真正挑戰在於,企業如何深入瞭解員工的多元性格特質、價值觀、技能,發揮團隊優勢與綜效。在員工職涯生命週期的關鍵時刻,適時提升驅動力、能力與價值感,進而有效提升組織績效。在傳承經驗的互動中,打造共融性的組織,對焦企業文化的與個人價值觀,進一步增强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達成企業永續經營目標。
Thumbnail
這次來聊一個比較大的題目,這題可以算是人才招募的前哨站。 #組織現況分析 你知道目前單位內的人力相關組成狀況嗎?從基本的年資,年齡,學歷,工作經驗到進階的目前人生階段,對於短期的職涯規劃發展,這樣大概可以拼湊出一個單位的結構。身為人事的我們,也許有系統可以分析,如果沒有系統也可以自己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許多企業面臨著找到適合人才的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吸引高階人才、辨識創新人才的技巧、人力派遣優缺點、獵人頭公司,以及如何留住關鍵人才,幫助企業在找人才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千金難買好人才!收編人才秘訣大公開! 文章連結 高階人才挑選企業的過程中,企業的經營理念與價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無論求才或求職,都該善用獵才資源,精準鎖定關鍵人才,與顧問合作,優化履歷,建立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Thumbnail
剛入職埸前幾年有二本火紅的書:由A到A+、執行力,都是作者找了許多成功案例的公司做研究,整理歸納出來成功的方法。 由優秀到卓越的條件之一: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適才適所相信專業。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
Thumbnail
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工作要這麼拼命? 是自我要求? 還是想升官呢? 想被重視光努力還不夠的,要懂得看人!!!! (1)你的優勢不是你的相對優勢 學經歷十分優秀,工作又十分認真,但這又如何呢? 如果這份工作有光環,或者PAY很高,競爭者非常多。此時背景、人脈、靠山、人格特質、向上管理就會
Thumbnail
#人事有什麼價值 對於許多企業來看,人事工作很常就是那種不是很被關注,然後大大小小雜事就會淪落於此的單位。相較於生產單位,業務單位,對公司來說沒有直接的收入也不能幫忙製造,隨之而來就會是相對的薪酬偏低。不過另一邊又同時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人事單位普遍的被需求來自於大缺工的環境,因為就很難找人
Thumbnail
實踐DEI真正挑戰在於,企業如何深入瞭解員工的多元性格特質、價值觀、技能,發揮團隊優勢與綜效。在員工職涯生命週期的關鍵時刻,適時提升驅動力、能力與價值感,進而有效提升組織績效。在傳承經驗的互動中,打造共融性的組織,對焦企業文化的與個人價值觀,進一步增强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達成企業永續經營目標。
Thumbnail
這次來聊一個比較大的題目,這題可以算是人才招募的前哨站。 #組織現況分析 你知道目前單位內的人力相關組成狀況嗎?從基本的年資,年齡,學歷,工作經驗到進階的目前人生階段,對於短期的職涯規劃發展,這樣大概可以拼湊出一個單位的結構。身為人事的我們,也許有系統可以分析,如果沒有系統也可以自己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許多企業面臨著找到適合人才的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吸引高階人才、辨識創新人才的技巧、人力派遣優缺點、獵人頭公司,以及如何留住關鍵人才,幫助企業在找人才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千金難買好人才!收編人才秘訣大公開! 文章連結 高階人才挑選企業的過程中,企業的經營理念與價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無論求才或求職,都該善用獵才資源,精準鎖定關鍵人才,與顧問合作,優化履歷,建立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Thumbnail
剛入職埸前幾年有二本火紅的書:由A到A+、執行力,都是作者找了許多成功案例的公司做研究,整理歸納出來成功的方法。 由優秀到卓越的條件之一: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適才適所相信專業。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