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那些事16】別讓自己活成備胎:人資的自我限制與不可避免的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還在做行政型的人資嗎?

你還在做行政型的人資嗎?


人力資源部門,在台灣職場中似乎總有種「虛假繁榮」的味道。聽起來像是企業運作的關鍵角色,實際上卻常常淪為庶務性的存在。作為一名從業近十年的HR,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貶低這個職業,而是給那些考慮進入人資領域的新人一個提醒:三思而後行,因為這條職涯路可能比你想像中要窄、要緩慢。

1. 人資的現狀:看似穩定,卻易被取代

在大多數台灣公司中,人資的主要工作多數圍繞在招募、績效管理、薪資核算等事務性工作上。這些工作看起來很重要,但在當今的科技與AI快速發展下,其實並不難被取代。招聘平台、薪資自動化系統、數據分析工具,已經讓人資的日常工作變得更加流程化與標準化。

更諷刺的是,人資自己也常說:「找人不只是我們的責任,部門主管也應該負起一部分責任。」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合作,實際上卻在無形中弱化了自身的價值。當企業發現主管能自行完成部分人資功能時,人資的存在就顯得更加邊緣化。

2. 薪資與成長的矛盾:高起點,低增幅

必須承認,相較於企業中的其他部門,人資從業者的學歷普遍較高,這也使得他們在起薪方面表現不錯(至少比較有規模的公司是這樣),甚至可以達到公司內的中上水準。然而,問題在於人資的職涯成長幅度極低,薪資提升速度遠遜於其他專業性較強的職位。

原因很簡單:多數人資的核心工作偏向管理和執行,對企業的直接營收貢獻有限。當你的價值無法體現在營收數據上時,無論學歷多高,最終都會面臨職涯的「天花板」。

3. 策略性人資的缺失:為什麼我們只會執行?

理想中的人資,應該是組織的「策略夥伴」——塑造企業文化、推動組織變革、提升人員競爭力。然而,現實中多數人資的角色,卻停留在「庶務型執行者」的階段,讓整個部門顯得像是一個「假裝工作」的存在。

更令人擔憂的是,人資從業者本身的思維往往過於僵化,缺乏靈活應對與創新能力。當我們過於依賴既有的管理工具和流程,而不是專注於真正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人資的角色就容易被邊緣化。

4. 給想進人資的新人一點忠告:三思而後行

如果你正考慮進入人資領域,請認真思考以下現實:

  • 高學歷、高起薪,不代表高成就:雖然人資起薪尚可,但長期薪資成長緩慢,與其他專業領域相比,升遷空間有限。
  • 缺乏市場轉換力:人資的技能多數集中在內部管理,對外部市場的適應性相對較低,轉職難度較大。
  • 價值感低落:許多人資從業者會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無法直接影響公司營收,這使得職業成就感不強。

對於有志於長期從事人資的人來說,建議你從一開始就做好「突破舒適圈」的準備,並尋找能讓自己真正成長的切入點。

5. 如何提升人資價值?擺脫庶務型角色

雖然挑戰重重,但人資的價值並非無法重塑。以下是幾個建議:

  • 成為數據驅動者:學習HR數據分析技能,通過數據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 聚焦文化塑造:從日常管理轉向組織文化建設,讓人資成為推動變革的關鍵角色。
  • 掌握跨領域知識:如心理學、商業分析、數字化工具等,讓自己成為多面手。
  • 重新定義人資角色:積極參與企業決策,讓人資從執行者轉變為真正的策略夥伴。

結論:人資需要改變,否則未來更無價值

如果人資部門不改變現狀,只會在組織中越來越邊緣化,最終淪為企業「可有可無」的存在。對於想從事人資工作的新人,更需要認清這份職業的現實,做好心理準備。別讓自己的職涯陷入緩慢成長的困境,更不要活成一個無法突破的「備胎」。

最後,無論你是否選擇人資作為職涯方向,都要記住:職業選擇是一場馬拉松,選擇一條能真正發揮價值的路,才能讓你在這場競賽中持續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涯著色盤-繪出個人色彩
3會員
25內容數
有關人資與公司的好奇,或是生涯與職涯的疑問,在這裡都可以獲得回答~
2025/04/27
許多人離職的原因並非加薪、升遷或工作量超載等表面因素,而是源於與主管之間「心理契約」的破裂。本文探討心理契約的重要性,以及常見的破壞模式,例如口頭承諾跳票、模糊資源承諾、神祕獎金安撫等,並提醒讀者留意這些跡象,及時重新評估職涯規劃。
Thumbnail
2025/04/27
許多人離職的原因並非加薪、升遷或工作量超載等表面因素,而是源於與主管之間「心理契約」的破裂。本文探討心理契約的重要性,以及常見的破壞模式,例如口頭承諾跳票、模糊資源承諾、神祕獎金安撫等,並提醒讀者留意這些跡象,及時重新評估職涯規劃。
Thumbnail
2025/04/19
探討職場制度的黑暗面,如何假借中立之名行選擇性保護與打壓之實,並以美國企業案例說明多元共融(DEI)、年齡歧視等議題,反思臺灣職場文化中制度的盲點與HR的角色。
Thumbnail
2025/04/19
探討職場制度的黑暗面,如何假借中立之名行選擇性保護與打壓之實,並以美國企業案例說明多元共融(DEI)、年齡歧視等議題,反思臺灣職場文化中制度的盲點與HR的角色。
Thumbnail
2025/04/12
你以為自己要領的是月薪三萬六,結果領到手只剩三萬出頭;你以為過試用期會調薪,結果別人有你沒有;你以為年終兩個月是基本配備,結果公司說:「今年績效未達標,明年再拼拼看。」 如果你曾經對薪水感到迷惘、震驚、或是被「年薪100萬」這種話術打動過,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 1. 領到第一份薪水,瞬間
Thumbnail
2025/04/12
你以為自己要領的是月薪三萬六,結果領到手只剩三萬出頭;你以為過試用期會調薪,結果別人有你沒有;你以為年終兩個月是基本配備,結果公司說:「今年績效未達標,明年再拼拼看。」 如果你曾經對薪水感到迷惘、震驚、或是被「年薪100萬」這種話術打動過,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 1. 領到第一份薪水,瞬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近幾年的產業轉型、疫情衝擊與全球化推波助瀾下,台灣的勞動市場結構正悄然改變。而這些變化,從人才的供需,到薪資水準、工作型態、甚至職場文化,都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策略與管理現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在近幾年的產業轉型、疫情衝擊與全球化推波助瀾下,台灣的勞動市場結構正悄然改變。而這些變化,從人才的供需,到薪資水準、工作型態、甚至職場文化,都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策略與管理現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許多上班族都有職涯停滯的經驗,感到迷惘、焦慮,擔心失去競爭力。本文探討兩種常見情境:職涯發展停滯與薪資成長停滯,並提供解決方案,例如主動爭取更多歷練機會、轉職加薪、發展副業或進修充電等。強調職涯選擇不該只有二選一,鼓勵讀者勇於探索多元可能性,開創屬於自己的職涯未來。
Thumbnail
許多上班族都有職涯停滯的經驗,感到迷惘、焦慮,擔心失去競爭力。本文探討兩種常見情境:職涯發展停滯與薪資成長停滯,並提供解決方案,例如主動爭取更多歷練機會、轉職加薪、發展副業或進修充電等。強調職涯選擇不該只有二選一,鼓勵讀者勇於探索多元可能性,開創屬於自己的職涯未來。
Thumbnail
引言:職場的變化,中年人如何不被淘汰? 進入中年,許多人開始感受到職場上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薪資停滯、升遷受限,甚至可能面臨裁員風險。當企業開始削減人力成本時,最先受到影響的往往是「高薪卻無法證明價值」的中階員工。因此即使你擁有多年經驗,也無法保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仍然受到企業重視。 這個時代
Thumbnail
引言:職場的變化,中年人如何不被淘汰? 進入中年,許多人開始感受到職場上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薪資停滯、升遷受限,甚至可能面臨裁員風險。當企業開始削減人力成本時,最先受到影響的往往是「高薪卻無法證明價值」的中階員工。因此即使你擁有多年經驗,也無法保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仍然受到企業重視。 這個時代
Thumbnail
本文緣起 應人資夥伴的要求,今天趕出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__∩y 。 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了六到八年後,如果工作的不順與不愉快,很多HR專業人士就容易進入『職涯疑惑期』,開始思考職業轉型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但對於HR這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來說,轉職並不像其他職業那麼容易。人資職位的職能
Thumbnail
本文緣起 應人資夥伴的要求,今天趕出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__∩y 。 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了六到八年後,如果工作的不順與不愉快,很多HR專業人士就容易進入『職涯疑惑期』,開始思考職業轉型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但對於HR這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來說,轉職並不像其他職業那麼容易。人資職位的職能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傳統的職業發展道路已經顯得力不從心。Gartner for HR的報告突顯了一系列關鍵問題,並為人力資源領導者和組織提供了適應這些變化的解決方案。以下是關鍵點和建議的摘要及個人的觀點補充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傳統的職業發展道路已經顯得力不從心。Gartner for HR的報告突顯了一系列關鍵問題,並為人力資源領導者和組織提供了適應這些變化的解決方案。以下是關鍵點和建議的摘要及個人的觀點補充
Thumbnail
隨著科技趨勢帶動產業面貌快速改變,例如AI技術的發展,讓許多人開始擔憂自己即將被人工智慧給取代。越來越少人能百分之百肯定,自己能在目前的組織安然存活到最後。假使有一天不幸面對中年失業,剝除掉公司資源與名片頭銜的你,還剩下什麼呢?
Thumbnail
隨著科技趨勢帶動產業面貌快速改變,例如AI技術的發展,讓許多人開始擔憂自己即將被人工智慧給取代。越來越少人能百分之百肯定,自己能在目前的組織安然存活到最後。假使有一天不幸面對中年失業,剝除掉公司資源與名片頭銜的你,還剩下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