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上心靈課程前,不妨看看書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1961~2022 年)、 卡洛琳.班克勒(Caroline Bankler)、 納維德.莫迪里(Navid Modiri)
  • 譯者:郭騰堅
  •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3 年


 

《我可能錯了》書封

《我可能錯了》書封


其實,我對宗教味太濃或雞味太純的書籍一向避而遠之,以前買過幾本,但沒有任何一本撐得完第一章,可能我道行不夠深,無法從睿智的字句中找出足以信服的蛛絲馬跡。

會讀《我可能錯了》純粹是因為前陣子追蹤的推書帳號和編輯們一致推薦,我抱持 10% 的信心與 90% 的猜疑翻開,結果驚為天人。

 

生命的考卷自己寫

《我可能錯了》是一本與宗教悟道和心靈成長有關的「故事書」,作者比約恩原本擁有社會傳統定義上的優質生活與事業,但「這真的是他要的嗎?」內心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因緣際會之下,他進入泰國的森林寺院,並以僧人身分修行了十七年,持續追尋生命的意義。

過去在類似勵志書中所看到的毛病:非專業寫專業、拿自己的標準出來說教、用個案寫通則、紙上談兵難以實踐……在這本書中不能說沒有,但卻不會讓人質疑作者的真誠度。比約恩用溫柔且幽默的語調分享自己從修行到還俗的所見、所聞、所感:


  • 人生究竟在追求什麼?
  • 為什麼要保持善念?
  • 如何喜歡他人本來的樣子?
  • 輕信自己腦中每一個念頭會遇到什麼問題?
  • 當生命終點到來,他如何面對?


讀者透過《我可能錯了》從比約恩年輕氣盛一路陪他走至暮年,你可以認同或不認同他,沒有絕對。但看完他寫的考卷後,也能讓我們回頭思索自己的解答。讀到近結局處,內心感動油然而生,那是一種來自生命長河的能量共鳴。


生活中少一點握拳

我非常喜歡比約恩提到「放手」的概念,他在筆墨間展開了更寬廣的視野--當你不妄執,任何事情都可能帶來轉機。

人類害怕混亂,認為自己可以掌握任何事情,從芝麻蒜皮的生活瑣事、親友間的言行,到「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但「應該」的念頭會讓我們越走越狹窄,只有放手,認清許多事情並非我們能控制的,心才能自由。

我以為自己知道全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當現況不如我意時,我就僵住了。帶有「應該」這個詞的種種念頭,讓我變得委屈、沉悶和孤獨。……希望你在生活中能少一點握拳,多一點鬆手。少一點控制,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


海星的故事

最近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影片中提到某些心靈成長課(邪)程(教),會利用「海星的故事」來唆使學員拉人上課--好巧,在比約恩的書中也提到海星的故事,讀到當下我直接笑了出來,不過比約恩寫這則故事的用意,卻是希望我們能時時省察自己、保持良善。

你遇見的每個人
都在進行一場戰鬥
你對此一無所知
與人為善
永遠如此

結語

心理勵志書籍讓我抗拒是因為有些作者把自己的觀點捧得太高,句句不離樂觀、放下,否定了人的低潮與休息之必要,於是後來我看到相關書籍都會起雞皮疙瘩,想趕快逃離熾熱的正能量,以免像吸血鬼被陽光燒成灰燼。

《我可能錯了》描繪了人生的柔軟與韌性,日子有起有伏,心既強大又脆弱,但這些優點與缺點的結合才使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因此在學會接納他人的同時,也是在接納自己。

在這個時代,知識唾手可得,但我越是吸收新知,越認為自己一無所知。例如就算花五小時讀完這本書,直接收割比約恩用盡一生才領悟的道理,自己在生活上卻無法展現相同的智慧。

因為「知道」本身,終究只停留在意識的表層。

這兩年我不再把未來過度理想化,慢慢接受自己另一些樣貌,同時告訴自己:世界上很難有一蹴而就的蛻變,不可能今晚剛看完一本書,明天起床心態 180 度大轉彎。所有體悟都像是細小的沙子慢慢落下,如同上班途中的強風掀起落葉紛飛時、與友人依偎在長椅上發呆時、為騎機車的阿嬤指引方向時、時隔多月推開老家大門的剎那時……瑣碎的生活片段中不停日積月累,才形塑了今天的自己。


最後分享一些我很喜歡的畫線金句:


試圖抓緊人生,就像拼命抓住水一樣。不斷變化是它的本質。……這樣的生活是關於更輕盈的行進。重點在於,不要深陷於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事當中,補如前文提到的未來,然後對當下更開放--當下才是生命真正存在的唯一地方。
嗨!你儘管保有自己的樣子,你就是你,這真是太棒了。你不必是其他的樣子,我接受你所有的習慣、任性又反常的一面、古怪的行徑。你就儘管在我的世界做自己。這裡有你容身的空間。
我們並不是生活在沒有規律、冷漠的世界裡。……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怒氣會生起,但它什麼都無法占據。
內容總結
我可能錯了
5
/5
佛系發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選擇後,才能成長,而成長必須支付代價。
5/5女二
我們能不能,別再假裝大團圓了?
5/5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將不可言說的模糊之物,從霧的另一端帶回來,用文字拼湊成像。張惠菁擅長捕捉生活中發生的細微事物,或是人際遭遇、或是季節變化帶來觸動,或是電影書籍觀後感想,即使再不起眼、再莫名的一縷情緒,她總能抓住閃逝而過的瞬間,結合過去所見所讀,將當下的心情凝鍊於字句中。
心流存在的意義在於「我們願意用一段時間去做喜歡的事情,並從一點小小的挑戰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心靈和生活的品質」,不論是寫了一篇小說、將房間整理得井然有序、成功增肌減脂,這些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同時帶來樂趣和滿足。
「浮沉展眉」是沖泡茶葉的過程,茶葉在熱湯中浮沉、舒展,茶葉如眉形,展眉也是「開心」的意思。
選擇後,才能成長,而成長必須支付代價。
5/5女二
我們能不能,別再假裝大團圓了?
5/5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將不可言說的模糊之物,從霧的另一端帶回來,用文字拼湊成像。張惠菁擅長捕捉生活中發生的細微事物,或是人際遭遇、或是季節變化帶來觸動,或是電影書籍觀後感想,即使再不起眼、再莫名的一縷情緒,她總能抓住閃逝而過的瞬間,結合過去所見所讀,將當下的心情凝鍊於字句中。
心流存在的意義在於「我們願意用一段時間去做喜歡的事情,並從一點小小的挑戰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心靈和生活的品質」,不論是寫了一篇小說、將房間整理得井然有序、成功增肌減脂,這些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同時帶來樂趣和滿足。
「浮沉展眉」是沖泡茶葉的過程,茶葉在熱湯中浮沉、舒展,茶葉如眉形,展眉也是「開心」的意思。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光是看到書名就感到好奇,「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最後一堂課」這些詞語組合在一起,在腦海中浮現好多畫面,便也開始翻閱起書來了。這本書是作者親身經歷所見所聞而成的,即使到了生命的尾聲,依舊散發著溫暖與積極,「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沙漏上半部還剩下多少細沙」,「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告別」,「唯一能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4篇心得(122頁-166頁) #我從未懷疑自己僧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2篇心得(21到88頁) #古怪的群體生活 才過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對書籍《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閱讀心得和金句。內容包含對生活態度、自我覺察、DEI議題等多方面的分享和感悟。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使然,為何瑞典人這麼捧場閱讀?於是買回來閱讀.讀完此書,真的是有讓我眼神為之一亮.🤨 因為我可以理解此書為何是暢銷書,真的很值得閱讀,思考與學習.👍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光是看到書名就感到好奇,「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最後一堂課」這些詞語組合在一起,在腦海中浮現好多畫面,便也開始翻閱起書來了。這本書是作者親身經歷所見所聞而成的,即使到了生命的尾聲,依舊散發著溫暖與積極,「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沙漏上半部還剩下多少細沙」,「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告別」,「唯一能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4篇心得(122頁-166頁) #我從未懷疑自己僧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2篇心得(21到88頁) #古怪的群體生活 才過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對書籍《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閱讀心得和金句。內容包含對生活態度、自我覺察、DEI議題等多方面的分享和感悟。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使然,為何瑞典人這麼捧場閱讀?於是買回來閱讀.讀完此書,真的是有讓我眼神為之一亮.🤨 因為我可以理解此書為何是暢銷書,真的很值得閱讀,思考與學習.👍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