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當時已惘然--《切、炒、觀、學:傅培梅與現代中華料理》評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很久以來不曾在一天之內K完一本英文書,為什麽《Chop Fry Watch Learn: Fu Pei-Mei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Food》(切、炒、觀、學:傅培梅與現代中華料理)竟讓我做到了呢?


一來是扎實的研究:書後249則註解,所有傅培梅的傳記與食譜外列出25本建議讀者參考的書籍,以及感謝識語提到除了家人以外的超過143個機構與個人,就是鐵證。


本書分為十章與結語:第一章 "Exile and Arrival" :描述傅培梅自中國大陸遷徙到台灣的背景,戰後流亡的歷史環境以說明她的烹飪生涯與「流亡經驗」緊密相連,反映出飲食如何在異地成為「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第二章"Making a Home":探討傅培梅如何在家庭中重新建立身分,從不會做菜的年輕妻子到「完美家庭主婦」。引申出: 廚房不僅是烹飪場域,也是戰後台灣家庭女性角色重塑的場所;第三章"Squirreled Fish on the Small Screen":紀錄傅培梅成為電視烹飪節目先驅的過程。一方面以糖醋松鼠魚(squirreled fish)等標誌性菜餚展現中國菜的精緻性。另一方面分析她的節目如何形塑現代華人飲食文化,並與 Julia Child 在西方的角色對照。特別指出她在全國性電視網登場的時間不但早於Julia Child,而且持續時間遙遙領先;第四章"For the Sake of Foreign Readers":闡述她出版中英對照食譜的初衷與策略,分析這種策略在外交、文化交流及海外華人家庭中的影響力;第五章"Must a Housewife Forget Herself?":以傅培梅為例,說明戰後台灣婦女在職涯與家庭間的掙扎;第六章"Culinary Ambassador to the World":描寫傅培梅如何成為「美食外交」的代表人物與成果,進而探討所謂的以美食為載體的文化軟實力是否能破解宏觀的政治瓶頸與微觀的種族與社會隔閡;第七章"Dinner in Seventeen Minutes":強調食品工業與家電普及後的社會演進如何促成傅培梅的崛起與擴張,又如何變為終止傅培梅教學的幫兇;第八章"What She Put on the Table":藉著傅培梅的菜系與定位,來檢討台灣社會主旋律的轉變;第九章"A Cookbook in Every Suitcase":現身說法來昭示食譜進入移民與旅居海外華人家庭的精神與文化行囊,裝載著鄉愁與身分認同;第十章"Dishes for a Digital Age":思考傅培梅食譜與節目的遺產在數位時代如何被重新詮釋與傳播;尾聲"Dumplings for All":以「水餃」象徵共享、團圓與文化普及。也融入自身家庭記憶,呼應「飲食作為文化連結」的核心主題。此外還穿插三段訪談Kitchen Conversation來回顧傅培梅與家庭勞務與烹飪對不同背景的女性生命的作用。


很顯然地,這本書不是在汗牛充棟的紀念傅培梅的書籍與文章裡的錦上添花,而是以傅培梅的生涯為起點,呼應現代女性的奮鬥史,管窺戰後迄今的中美台政經關係演變,涉獵台灣的政治認同,省思美籍華人的滄桑,並揭露食譜的未來曙光。全書的最後兩章與尾聲尤其是對美華移民與她的家庭的感恩。所以,這不是又一本傅培梅傳,而有更宏大的敘事--入列戰後東西太平洋亞裔社會生活變遷史,是名副其實的。


本書行文流暢平實,雖然旁徵博引,但如鹽入水,不見形跡,毫無學者炫學之弊。很特別的是書中所提的菜名的英譯,兼顧傅培梅原著以及北美華人習慣。這裡要指出的是:能如此推敲,除了細心研究,另一點是作者對中菜烹飪身體力行,才能自在優游於食譜與菜色。人文社會學熱議學者與研究對象的安全距離多時,近年諸多案例表示:高介入度(High Involvement)可能有利研究效率與成果。本書亦然。然而作者在各章末的論辯心得坦率而蘊藉,遇到較爭議的事件,例如第八章的台灣政經氣氛的說明,也是盡量平衡冷靜。或許這不符合部分此間當軸者的期待,但我反而認為這是一個學者的本務。相較於此間部分主流學者把台灣的政治/選舉現象擴大解釋為某種特定意識的演化論,套路在研究的敘事、詞彙、選材、推論上,本書的作者卻是恪守學者的本分。


作者的立場,是強調包容與折衷。例如第五章雖論及傅與丈夫的相處,還提出了呂秀蓮作為對照,描寫女性主義運動的策略。然而最後她提出美國廚藝名人傅蘇綏蘭(Susanna Foo)來表達她對於所謂家庭義務與事業發展的競合不是截然的 短暫一個時點上的黑白分明的糾結。在她引用Kate Cairns 與 Josée Johnston主張時,更清楚不過。另一個值得玩味的是作者從家族的經驗出發,回顧展望美國華人移民的歷史與認同,並且堅信食物是華人在美國社會的自我認同與社群凝聚的定海神針。然而,即使是她自己也承認"在美食外交中,有時一道菜的美味程度會凌駕於其所傳達訊息的意義之上。 "In gastrodiplomacy, sometimes the deliciousness of the dish trumps the meaning of the message. "(P. 214) 而且還舉出在2021年的反歧視亞裔運動來質疑愛美食能否發揮愛屋及烏的移情效果。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日增的情況下,傅培梅也好,台灣也好,對美華移民還能發揮多少影響,作者也沒把握。根據我的觀察,所謂軟實力能潛移默化影響硬實力的消長,進而化解社會內部或者政府之間的交流險阻,恐怕是一廂情願的。藝術界如此,體育界如此,美食界也不例外。作者舉出蔡明昊(Ming Tsai)捨棄中國的符碼,代以中西混搭(“East-meets-West” fusion cuisine)(p. 226)的定位,說穿了是一種市場策略。就個體業者來說是權宜之計,但是遇到政治與社會的風向轉變時的抗風係數能多高,我是蠻懷疑的。


從識語得知:這個研究計畫啟動於2014年的博士後研究。我除了驚詫美國的大學竟然願意接受(容忍?)一個華裔學者研究以台灣為中心的料理聞人長達十多年,更好奇作者Michelle T. King如何堅持下來?

唯一能解釋的,只有一個字: 愛!

我之所以一鼓作氣讀完本書,最重要的一點是這裏太多與我本身生命的共鳴。家母是台中北上的貧窮少女,嫁給外省人我爸之前根本沒空做菜,婚後才開始學習烹飪。媛珊食譜是她第一個老師,之後的老師有江浙人、山西人,還有培梅食譜、馬均權食譜、梁瓊白食譜。她做菜,除了為顧念小孩成長,也為款待家中幾乎每週來訪的家父的麻將搭子。這都跟傅培梅的習藝動機,以及她諸多台灣弟子的經驗若合符節。我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對吃講ㄊㄧㄠˇ究ㄊㄧˋ以外,也樂意跟著上菜場,或站在媽媽的料理台旁邊看她邊備料邊娓娓道來每道菜的撇步。去美國留學後,Potluck 是留學生最喜愛的社交聚會。而買菜做菜是我排遣鄉思最好的招數:曾經一個下午獨自包了100個水餃;還有為了過年,跑去屠宰場門口等溫體的豬蹄膀,就為要拿帶皮的肉照著媽媽手寫的SOP做扣肉。點點滴滴的追憶,於今俱成惘然。所謂人間至味,萬流歸宗,不過情之所至啊!


本書資料


本書資料:本書剛出中譯本,但我是看原文版


書名:Chop Fry Watch Learn: Fu Pei-Mei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Food


作者: Michelle T. King


出版社:W. W. Norton


出版時間:2024年5月7日初版


ISBN:978132402128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ng-Ywe Lyau的沙龍
24會員
146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Kang-Ywe Lya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7
不能把可計算性與評價等同起來,不能把數位的工具搜尋分析理解的結果視為世界的實相,任何長遠有效的理解與行動,必須築基於生物、技術、自然的直面與協作。今日習見的透過電腦科技來掌控地球,根本離世界實相更遠,徹底是一種妄念。這乍看反智,但只要深究社群傳媒演算法,LLM 機器學習模式,就同意以上不是杞人憂天。
Thumbnail
2025/08/17
不能把可計算性與評價等同起來,不能把數位的工具搜尋分析理解的結果視為世界的實相,任何長遠有效的理解與行動,必須築基於生物、技術、自然的直面與協作。今日習見的透過電腦科技來掌控地球,根本離世界實相更遠,徹底是一種妄念。這乍看反智,但只要深究社群傳媒演算法,LLM 機器學習模式,就同意以上不是杞人憂天。
Thumbnail
2025/08/12
這本書越到末尾,激進顛覆的想法作法越多,但也不斷揭示如何以更開闊的理性與科學來對治消融科技耽著與誤用的問題。相較John Berger晚年的感傷懷舊,James Bridle的論著既是警醒,更帶來希望。
Thumbnail
2025/08/12
這本書越到末尾,激進顛覆的想法作法越多,但也不斷揭示如何以更開闊的理性與科學來對治消融科技耽著與誤用的問題。相較John Berger晚年的感傷懷舊,James Bridle的論著既是警醒,更帶來希望。
Thumbnail
2025/06/14
林林總總的詞藻與背景,或者拽一下流行的說法--text and context,沒有一個「相見歡」是形容歡聚或者燈光美、氣氛佳的重逢。如果用在莊重的官方晤談,則尤為不倫不類。那為什麽大家堂而皇之用之不疑呢?
Thumbnail
2025/06/14
林林總總的詞藻與背景,或者拽一下流行的說法--text and context,沒有一個「相見歡」是形容歡聚或者燈光美、氣氛佳的重逢。如果用在莊重的官方晤談,則尤為不倫不類。那為什麽大家堂而皇之用之不疑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澪之料理帖》介紹了主角澪的料理旅程,充滿了對料理和食物的熱愛。書中詳細描述了澪對料理的堅持和信念。每一集都有一些特別的料理故事,充滿了審美的品味和料理的巧思。
Thumbnail
《澪之料理帖》介紹了主角澪的料理旅程,充滿了對料理和食物的熱愛。書中詳細描述了澪對料理的堅持和信念。每一集都有一些特別的料理故事,充滿了審美的品味和料理的巧思。
Thumbnail
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
Thumbnail
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
Thumbnail
M.F.K費雪文字飄逸感人,細數二戰下食物與士氣之味。歷經貧窮與戰爭,再現出生活與飲食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M.F.K費雪文字飄逸感人,細數二戰下食物與士氣之味。歷經貧窮與戰爭,再現出生活與飲食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麥可不僅為主角烹製了三餐,還關心她的健康和工作進度。他的烹飪技巧和關懷讓主角感到驚訝,也讓她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Thumbnail
麥可不僅為主角烹製了三餐,還關心她的健康和工作進度。他的烹飪技巧和關懷讓主角感到驚訝,也讓她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Thumbnail
放工晚飯後打書釘的日子,眨眼已過十多年,當時完全不懂下廚,只因獨居勉強學了點維生料理技。然而莊祖宜的文字於我,像在自己身旁留了一個位置給讀者,比肩看她眼中那個餐飲世界,原來書卷氣與提刀庖廚並無矛盾,由進入廚藝學校到在香港找到餐廳實習,還有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攻讀人類學的身份,寫下了她的廚房裡的田野筆記。
Thumbnail
放工晚飯後打書釘的日子,眨眼已過十多年,當時完全不懂下廚,只因獨居勉強學了點維生料理技。然而莊祖宜的文字於我,像在自己身旁留了一個位置給讀者,比肩看她眼中那個餐飲世界,原來書卷氣與提刀庖廚並無矛盾,由進入廚藝學校到在香港找到餐廳實習,還有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攻讀人類學的身份,寫下了她的廚房裡的田野筆記。
Thumbnail
蔡珠兒在訪問裡提到這部書便找來看,最初以為「又是一部偉大的飲食經典」吧,原來都不是,連作者在修訂版導言裡也提及「書才出版不到十年而已,這會兒讀來卻詭異又奇特」,是的,看這書必須要先理解費雪所身處的時代,不然讀下去會有點超出理解範圍,困惑又懊惱。
Thumbnail
蔡珠兒在訪問裡提到這部書便找來看,最初以為「又是一部偉大的飲食經典」吧,原來都不是,連作者在修訂版導言裡也提及「書才出版不到十年而已,這會兒讀來卻詭異又奇特」,是的,看這書必須要先理解費雪所身處的時代,不然讀下去會有點超出理解範圍,困惑又懊惱。
Thumbnail
跟《紅燜廚娘》是遲來的邂逅,大概是一直從其他作家處聽過這位作者,卻始終沒有讀過她的著作,直到最近。
Thumbnail
跟《紅燜廚娘》是遲來的邂逅,大概是一直從其他作家處聽過這位作者,卻始終沒有讀過她的著作,直到最近。
Thumbnail
國際川菜權威扶霞的飲饌起點 Fuchsia Dunlop (扶霞.鄧洛普).貓頭鷹出版.三版2023/02.鍾沛君譯. 推薦給: ❦ 好奇一個英國女子為何會瘋狂愛上中國菜,自詡為四川人的人! ❦ 想透過她人視角來了解中華料理奧妙之處的人 我終於吃(看)到這本《魚翅與花椒》了!2012年初
Thumbnail
國際川菜權威扶霞的飲饌起點 Fuchsia Dunlop (扶霞.鄧洛普).貓頭鷹出版.三版2023/02.鍾沛君譯. 推薦給: ❦ 好奇一個英國女子為何會瘋狂愛上中國菜,自詡為四川人的人! ❦ 想透過她人視角來了解中華料理奧妙之處的人 我終於吃(看)到這本《魚翅與花椒》了!2012年初
Thumbnail
回憶起年少時母親在廚房裡烹煮的場景,充滿著愛與思念的故事。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料理中充滿特別滋味的思念,並將特別的調味料應用在烹飪中,代表著愛與思念的傳遞。
Thumbnail
回憶起年少時母親在廚房裡烹煮的場景,充滿著愛與思念的故事。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料理中充滿特別滋味的思念,並將特別的調味料應用在烹飪中,代表著愛與思念的傳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