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散文的概念很複雜,
洪子誠如此寫:「這一概念在20世紀中國文學過程中不斷變化的一部分。變化牽連到兩個方面,一是散文指涉的物件,另一是散文中各種樣式、成分的關係。變化的趨向,則與一個時期的社會思潮、文學觀念的狀況有關。當魯迅作出“散文小品的成功,幾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的論斷時,這裡的“散文小品”,主要指“美文”,或後來所說的“抒情散文”、“藝術散文”。 (見《
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版)》洪子誠(2007)第230頁)
在本文,把
知識性文章與
散文(或抒情散文)分開,把
散文簡單的定義為抒發感懷的文章,寫作
知識性文章與
散文的訣竅就大相徑庭。寫
散文主要是不能
直白敘述作者自己的感受,而要婉轉迴腸的
白描情境的細節。例如,
蘇軾(東坡)思念亡妻: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白話譯文:夢中回到了老家,與鏡前梳妝的妻子對望,默默無語的,只是淚流滿面。
蘇軾並非
直白敘述自己的悲慟之情,而是
白描(直白描寫)情境的細節─夜來、幽夢、還鄉、梳妝、對望、默默無語、淚流滿面,卻可以令古今的讀者莫不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