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禮節不越矩,並保持好距離、風度,勢必會受同事喜愛。但如果你連基礎的禮節都還不知道的話,有可能真的成為職場邊緣人哦。
說到「禮節」,記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餐廳的外場工作,在這裡有同樣外場但比我大一點的哥哥姊姊有很多,但我卻非常怕生,壓力自己吞、不知道如何請教他人,深怕有失分寸會讓他們討厭我,導致剛開始工作的第一個禮拜極為痛苦。回家後,向媽媽請教:「為什麼我無法像其他人一樣的順心工作?」
禮節你做了多少?有哪些是地雷千萬不可做!用禮節來幫助自己,但同時也要小心不踩到地雷。長輩都說,有禮貌的小孩得人疼,相信職場也是一樣。
我舉個大家最常說的一句話:辛苦了!(同事加班、自己犯錯、付出關係不對等時,這也是你會說的話嗎?)
「辛苦了」意涵—慰勞、勉勵他人努力的意見。算是職場慣性收尾法,單講辛苦了,可能會讓人曲解你的意思:「我知道你付出了時間、體力、精神,而我也付出了很多。」代表我們一樣辛苦、或是我比你辛苦,也確實可能被解讀成上司對下屬的意義,其背後隱藏的情緒意涵很多是你不知道的。
文字、動作都須有銜接性,沒有解釋好會被自我扭曲意思
- 如果是【文字訊息】,是最容易被誤解的的管道!我們既聽不出對方的語氣,也看不到對方的表情,只靠文字就容易引起誤會或引發衝突。
「欸,他是不是在生我的氣?」
→訊息的開頭/結尾都要處理好,減少主觀的解讀差異。
- 如果是【口語動作】,錯失機會「我是不是應該要這麼做才對?」或是不知道從何開始下手時,如果沒有銜接也會讓人覺得有非常突兀的感覺。
→可先從周遭生活發生的事作為開頭,再漸帶入主題
你可以這樣做…
如果你是詢問者,可以在請教他人後作事後回報、給予回饋。例如,學習間的成果、進度、問題紀錄。會讓回答、幫助你的人更有成就感,也更願意放下手邊的事務幫你查看、解惑。
學校裡,身邊都有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不妨觀察他們。他們更願意直接讓你抄作業還是讓你問問題呢?前者不但對自己無益,也會讓幫助的人覺得浪費時間,他們不一定是心甘情願的幫我們,只是礙於情面,不好推脫而已。相反,後者更能成為一起成長甚至在危急時刻拉你一把的貴人,問題解決後接著你也能做更多問題的深入,後續回饋更代表重視之間的互動。
好的禮節可以有效「建立人脈關係」
這又扯到一個概念:「你的對象是誰?」並不是同樣的方式適合每個人,而有效建立人脈關係的第一步就是千萬不要讓目的太明顯,除非你們皆有共同的目,又無過去的一面交情時,太明顯就很容易會把你拒之門外。
維護你的人脈,就是簡單交流。態度須誠懇不白目、擁有分寸、不熟不要裝熟、沒禮貌會比沒專業更糟,這些都是社交經營中基本的禮節。
平時的講話方式就要累積,並建立合作模式(工作型、個人型、策略型),要讓人脈願意為你引薦他們的朋友,除了必須先靠人際溝通打好關係,自己更要有被介紹的價值。這種價值通常來自於你的專業、你們平常的連結關係、互動,能為對方與他的朋友帶來的幫助或是能激發出不同點子。
謝謝您花了時間觀看我的文章,如果你也對職場生活有興趣,想看更多我在職場經驗的見解!歡迎追蹤我的專題《
1/6|職場生活大聲說📣》,或是直接追蹤我的《
個人頁面》。非常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