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涯諮詢】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情緒氾濫四處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諮詢的個案,不少有著無法拒絕老闆、同事要求,或者界線不明,而讓自己工作量超載,情緒也超載的問題。

【中年人的職涯問題,是情緒的心理宿疾】

原因各有千秋。而我發現,愈是接近中年或以上工作人的職涯問題,諮詢的手法比較不像對社會新鮮人-是一幅空白畫布,需要有條理地分析條件和整理客觀方向;中年人的職涯困擾,比較像是心理上的宿疾,很多人不是沒有能力、沒有專長,而是有些工作或思維上的習慣,讓自己陷入被綑綁的循環,久而久之,造成情緒極大壓力,導致身心痛苦。
雖然我很常被人家說是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擅長抓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職場工作時候,是出名的理性,不太喜歡表露或談論負面情緒的人。但事實上,我不是不懂情緒(論文研究的就是情緒與認知),也並非討厭情緒。只是,職場不是輔導室,並非探討情緒的地方,很多人掛在嘴邊的同理心,其實只是玻璃心的換句話說;說的自我覺察,只是自我沉溺的偷換概念,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關於情緒的似是而非】

現在討論心理學的書籍實在太多,很多觀念被人詮釋再詮釋,好像歌手翻唱歌曲一樣,乍聽似乎有原曲的影子,但精神內核還是原來的嗎?就看翻唱者的功力囉!只是,聽歌的觀眾只要負責好不好聽即可,但接收「情緒」這首歌的觀眾呢?看過多少被負面情緒困擾的人,因著大眾心理學告訴你要「自我覺察」、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剝開了自己赤裸裸的負面情緒,覺察是覺察了,也了解原來老闆這樣對我、同事這樣對我是「情緒勒索」,然後呢?
情緒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他是可怕的東西嗎?
負面情緒有好好被疏導嗎?有教你察覺了之後,下一步要怎麼辦嗎?
我遇過的很多個案,並沒有。
看到的更多案例,是自我覺察之後,更多失落,更多不平、更多「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的內在控訴,還有人因此衍生出「被害者情結」,反而更覺得自己對這世界無能為力。
我覺得,能把「情緒」處理好是很不容易的層次,因為負面情緒兇猛又傷人。所以,如果處理情緒的專業在操作的時候,把人的負面情緒傷口給翻攪出來,又沒能力好好清創、消毒、上藥,結果讓他把傷口暴露在外,只是給病毒更多侵襲他的機會,這不是比沒碰更糟嗎?
看得出來我情緒不好嗎?

【情緒是什麼】

如果要問我情緒的事,我的基本考量一定是:這個情緒我有沒有能力辨識及處理?我有沒有辦法和對方討論情緒後,他因情緒產生的困擾,得以解決或舒緩?
如果知道情緒從何而來,你即擁有覺察的能力;
如果了解情緒如何存在,你便擁有共處的能力;
如果明白情緒總會離開,你就擁有釋懷的能力。

如果要用很淺顯的方式描述情緒的話:我會覺得,情緒是一種生理激起,遇到威脅會恐懼、遇到攻擊會生氣等就像MC,他/她該來時就會來,你避無可避,不必否認、不用害怕、也不必急著趕跑他,只要拿好裝備,學著與他共處,時間過了,他就會離開的。
人的自虐是什麼?情緒明明要走,你卻苦苦挽留。

🌹我是艾莎解結-你的生涯規劃顧問。以親身跨界轉職成功經歷、看盡業界百態角度,結合紮實心理學及生涯諮詢訓練認證,協助你走向自己理想人生道路。
歡迎追蹤:
📌最新訊息和短文在粉專:艾莎解結の人生研究室
📌完整文章分類在部落格:方格子
📌商務交流在LinkedIn:Elsa Yang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艾莎按愛心❤️、留言💬、追蹤起來,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3Q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對「工作」的想法是什麼?想要了解萬惡的職場世界嗎? 想知道身為資深職場工作人,在外商及知名本土企業走跳,看盡職場百態之後,對於業務、行銷、客服領域的解讀,以及職場亂象的八卦嗎?艾莎解結以本身心理學背景和始終不滅的文青性格,與你分享職場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多時候,在職場上面臨人際關係的碰壁、完美主義的工作焦慮、被上司或同事霸凌、甚至冒牌者症候群等此類引發人情緒痛苦的狀況,挖掘到最後,皆難以跳脫個人原生家庭的影響。
提升工作技能這件事,很多人有注意,也想改善,只是,我們在找對的方法之前,要先避免錯誤的方法。
如果,做選擇時,被放棄的那一項成本太高,難道不能突破思考的框架,重新塑造另一種融合的可能嗎?
學履歷和面試技巧反而是難度最低、是在諮詢後段才需要出現的東西。對自我的了解與盤點、以及對工作職能的掌握,重要性永遠優先於技巧性的呈現。
就不要提「熱情」這種遙不可及的字眼了,我光問「志趣」,就夠換來一雙雙茫然的眼神。
很多時候,在職場上面臨人際關係的碰壁、完美主義的工作焦慮、被上司或同事霸凌、甚至冒牌者症候群等此類引發人情緒痛苦的狀況,挖掘到最後,皆難以跳脫個人原生家庭的影響。
提升工作技能這件事,很多人有注意,也想改善,只是,我們在找對的方法之前,要先避免錯誤的方法。
如果,做選擇時,被放棄的那一項成本太高,難道不能突破思考的框架,重新塑造另一種融合的可能嗎?
學履歷和面試技巧反而是難度最低、是在諮詢後段才需要出現的東西。對自我的了解與盤點、以及對工作職能的掌握,重要性永遠優先於技巧性的呈現。
就不要提「熱情」這種遙不可及的字眼了,我光問「志趣」,就夠換來一雙雙茫然的眼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經歷被諮詢、提供諮詢的經驗後,個人覺得職涯諮詢3大好處是:感受被傾聽的療癒感、讓糾纏在一起的想法終於有好好梳理的機會、拓展視野開啟未知世界大門迎接新的可能!
Thumbnail
在工作上的不順利,除了自我反省和休息,職涯諮詢也帶給我另一個選項!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近期隨著轉職潮興起,轉職需求也大大提升,職涯諮詢師、心理諮商以及職涯顧問。 可能有人會困惑,轉職為什麼需要這些資源?以及這些資源的差異為何? 這篇整合了作者職涯諮詢幾年的經驗與觀察,整合出完整的諮詢,希望幫助你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15%職位被公開,85%來自內部&人脈" 無論強連結或弱連結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多打聽多了解,有更適合更好的機會。 自傳分享些基本通則,重點放在如何和來訪者討論職涯&自傳。
Thumbnail
到底著重潛意識知識,且工作時程都強調慢慢地感受與思考的精神分析模式,要如何使用於跟大專學生們的一次性職涯諮詢呢?網路一找,幾乎沒有任何相關資料,那就邊做邊學,讓經驗說話吧! 在 2022 年的十月,我受心理師朋友邀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來幫十多位學生做職涯諮詢!那位朋友擺明是在逗我:「你要用
開始職涯諮詢後,把每一次的心得都記錄下來,希望可以看見自己的轉變,也能給想要做職涯諮詢的人更多參考。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經歷被諮詢、提供諮詢的經驗後,個人覺得職涯諮詢3大好處是:感受被傾聽的療癒感、讓糾纏在一起的想法終於有好好梳理的機會、拓展視野開啟未知世界大門迎接新的可能!
Thumbnail
在工作上的不順利,除了自我反省和休息,職涯諮詢也帶給我另一個選項!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近期隨著轉職潮興起,轉職需求也大大提升,職涯諮詢師、心理諮商以及職涯顧問。 可能有人會困惑,轉職為什麼需要這些資源?以及這些資源的差異為何? 這篇整合了作者職涯諮詢幾年的經驗與觀察,整合出完整的諮詢,希望幫助你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15%職位被公開,85%來自內部&人脈" 無論強連結或弱連結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多打聽多了解,有更適合更好的機會。 自傳分享些基本通則,重點放在如何和來訪者討論職涯&自傳。
Thumbnail
到底著重潛意識知識,且工作時程都強調慢慢地感受與思考的精神分析模式,要如何使用於跟大專學生們的一次性職涯諮詢呢?網路一找,幾乎沒有任何相關資料,那就邊做邊學,讓經驗說話吧! 在 2022 年的十月,我受心理師朋友邀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來幫十多位學生做職涯諮詢!那位朋友擺明是在逗我:「你要用
開始職涯諮詢後,把每一次的心得都記錄下來,希望可以看見自己的轉變,也能給想要做職涯諮詢的人更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