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做到很無力?4個要點,幫自己的身心做個健康檢查吧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許願系列》- 篇章五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最近比較多狀況,這兩天終於能好好文了,這次來跟大家聊聊關於無力感這件事
▊內文摘要
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學,使我們如同教科書一樣生活,那一點都不有趣
我們不能拿台北人的生活步調去要求南部人一定能做到,也不能拿百米選手的訓練方式去要求長跑者
不適合,也不代表"弱"或是"沒用",而是有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正等我們去嘗試、去挖掘、去發現它
別人眼中的你,必須是你自己,這才是一方名角。而不是透過你,望見其他人的身影

這個社會的業務超人們

這個社會有需多業務超人。但這並非指業務職,而是身上承攬一堆待辦事項(業務)、把自己弄得很忙碌的人們
這背後的目的很多,無外乎追求功成名就,為了財富、名譽、甚至是安全感。例如滿足他人認同,拔高自己在朋友圈的社經地位。又或者,是為了填補自我認同感。這種塞滿事項的作法,也容易使人產生「我也正在變強」、「這可以讓我賺到更多錢」的想法,似乎也代表更加充實的生活。
當然也有人是生活中真的很多事需要忙碌,例如家庭主婦(夫),或是正在上班的又要帶小孩的雙薪家庭,兩頭燒到不可開交。如果是這樣,建議可以直接跳到第四點看
也有許多人崇尚「為了達到某個目標,必須嚴苛地看待自己。當能跨過某個臨界點,或是在高壓生活下也能活下來時,我一定能變得更強」的觀念。覺得別人這麼做都成功了,我一定也可以。
但,我們真的知道這條方法是適合自己的嗎?
除非我們完全理解這些觀念是從何處誕生的、如何使用、怎麼調配節奏,也了解自己的生命經驗是怎麼度過,適合什麼樣的藥方 (生活方式)。甚至有80%的把握,知道這就是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過往的生命經驗的凝縮。自己的體質也非常適合過這種過活方式,有自己的休息方法,不會危害身心靈健康,那才可行。
否則,這些價值觀既不算鞭策,也談不上鍛鍊,單純是在虐待自己。
模仿他人的同時,卻不知自己為何模仿,那更要小心。這可能是一種心靈匱乏的展現
這種匱乏感源自想獲得他人眼光的讚賞、在同儕間有面子、靠賺到錢讓大家認可自己的存在....等等。這是一種向外求的表現,由外而內補足,填補心靈的空虛

一、「恐懼」與「焦慮」

交報告的前一晚,如同被殺人魔抵住脖頸一般賣力
有一種驅動力,是以「恐懼」及「焦慮」是作為強大食糧。就像被殺人魔追著跑一樣,這會使腎上腺素飆升,處在高度專一且神經緊繃的狀態。這確實可以大大激發我們的動能,使我們爆發驚人的執行力,在短期內達成目標。
但這種食糧,長時間下來會變成毒藥,使我們進入身心俱疲的狀態,並產生精神耗竭的無力感及虛弱感。
有些人會靠著這股力量去推進目標,讓自己達成成就,然後告訴大家這是熱情所致。實際上這股力量並不是熱情,而是毒藥
同樣道理,當我們身上承攬事情太多,逐漸感到心力耗竭,最終使自己產生無力感時。可能也正在吞食這塊毒藥,而不自知。

二、「痛」並「快樂」著

我不否認人的確需要有壓力才會成長,但這僅適用於「壓力強度正好適合自己的臨界值」的狀況。
舉個例:
假設Leo只能承受強度60的壓力,那最適合他的壓力強度就是65~70。就是那種加一點點OK,不會讓他死掉,也能打磨他成長的壓力強度;但Jay只能承受強度40的壓力,今天卻給他強度80的壓力,那完了,直接巴比Q。
Jay可能感到恐懼、或者產生焦慮,如同殺人魔拿刀後面追,他會拚命爆發強力的腎上腺素維持一段時間。短期可以,長期會爆。
上面的例子,把壓力換成事情(項),其實也是一樣概念。甚至事項本身就是壓力源
Photo by Lubo Minar on Unsplash

三、「確認」,而非「盲從」

周品均(東京著衣創辦人,又稱葳老闆)曾經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分享關於自己的CEO高效時間管理法。其中一部分談到,她自己非常會利用零碎時間去做事情。例如:去按摩時沒事做,就去聽Podcast;走路前往下一個地點的時候就利用時間開完一場會。
將一切瑣碎可用的時間都拿來利用,讓自己學習,把能解決的代辦事項都塞在零碎時間裡面,讓自己有更多時間處理其他事。
這個方是很合理,也是它自己行之有年的方法,我身邊也有朋友追求高效能工作法,與葳老闆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很正常,卻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每個人的特質各不相同,名人是名人,我是我,大家都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名人都有一套成功心法與崛起方式,我們要確認的是:「這些方法適不適合自己」
名人效應,就是當一個有影響力的名人或知名KOL,正在做某件事或宣揚某個理念的時候,許多人就會爭相響應、模仿。因為名人擁有話語權與影響力,作為成功者,對一般人來說,偶像就是自己成功的典範。也因此,許多人會將其話語奉為圭臬,試著跟隨、效仿、執行。

像葳老闆的例子,她的時間管理方式確實可以效仿,因為她自己就是成功案例。問題是,她能做到是因為她是葳老闆,這是她自己生活中的實踐心得不代表每個人都做得到,也不代表我們必須要做到
例如有些人就是性子慢,充電時間長,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適應事情的節奏步調。這種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起來、把生活每一吋都填滿事務的生活節奏,就不一定適合這些人。我們不能拿台北人的生活步調去要求南部人一定能做到,也不能拿百米選手的訓練方式去要求長跑者。
像我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不適合每分每秒都利用起來的時間管理方式。因為我需要身心靈上的放鬆,加上我仍帶有一點完美主義 + 逼迫自己做到好的性格,因此一件事情我會不斷花精神去確認。一旦事情過多,我就會產生「是不是還有哪些事情沒做好」、「這個來不及調整但我好累好想休息」的想法,開始感到精神疲累心力耗竭。因此我需要的是衝餘的時間和彈性空間。
不適合,也不代表"弱"或是"沒用",而是有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正等我們去嘗試、去挖掘、去發現它
🔍那麼我們該怎麼找到適合的方式呢?

我的建議是,每當學到新的觀念與方法,就拿來借鑒、嘗試一段時間(自己訂)。
嘗試的過程,都是養料。觀察自己的適應狀態,不適合的捨棄掉,適合的收起來,最後熔煉出自己的方法。如果未來真的有野望,想成為一方名角,那我們要做的,就是熔煉出自己的方法。
別人眼中的你,必須是你自己,這才是一方名角。而不是透過你,望見其他人的身影。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學,使我們如同教科書一樣生活,那一點都不有趣

四、遵從「喜好」,順應「熱情」,利用它們指引方向

我以前還是學習教練的時候,會幫學生做進度關懷,每天都要追蹤學生的進度,並關心他們學習狀況。曾經有幾次,我的代辦通話足足超過20個人,整天下來嘴巴都在講話。甚至有時候會為了學生,延後一個多小時才下班。
幾乎坐了整天、講了4~5小時的話,不斷挑戰我的精神力。 說累嗎?耗神又耗腦,確實蠻累;快樂嗎?老實說,蠻快樂的。
即便我很累,下班回來後還是會做點紀錄、有諮詢就安排,或是聽朋友訴苦。 看下來我事事情不算少,也會疲乏。但我並不沒有產生無力感,反而感到充實快樂,因為我知道自己也在成長。
我最適合的方式,就是順應心流狀態與熱情,帶上這種感覺去做事、去學習。
有熱情與野望的時候就出力,文思泉湧的時候就寫文章。當下沒有心力,疲勞交瘁的時候,我就去做各種讓自己放鬆的事。例如看影片、運動、洗澡、煮飯、聊天。這才是適合我的呼吸節奏。
學會呼吸,找到生活的呼吸感,才是真正的生活
這才是真正的「痛,並快樂著」的模樣,才是相對正確的突破極限、繼續成長的方式。
Photo by Hans Vivek on Unsplash
但,即便我們靠著熱情前進,也要照顧身心狀態。
我再怎麼有熱情,也不可能起床到睡前都不斷講話、不斷諮詢,那太超綱。

因此,假設發現最近事情多到、做到開始產生無力感,那就代表已經超綱。
可能是身體疲累、可能是精力不足、可能是外部成本消磨、可能是情緒耗損過高...這些都可以是原因。換個角度說,這也是身體與心靈,給我們的提醒、是警訊。告訴我們「你現在已經負荷過多了,需要休息」
如果這情況下,還非要塞代辦事項給自己,先問問這幾個問題:
1. 為什麼非得把事情排這麼滿?都是不可抗因素嗎?
2. 我的先後順序與分擔量,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時間掌控是正確的嗎?
3. 如果優先順序與分擔量可以調整,我可以怎麼調整?可以找誰做討論?
4. 這些事情只有我能做嗎?身邊有沒有人可以分擔?不行的話是為什麼?
5. 如果並非不可抗因素,那為什麼是由我來做?驅動我的是什麼?
6. 如果驅動我的是熱情,為什麼會磨滅?是外部成本?還是它其實不是熱情?
7. 若驅動的是責任感,那它是怎麼來的?強加賦予,還是別人期待?健康嗎?
8. 我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塞進來嗎?為什麼?對我人生有什麼好處?
9. 這件事我非做不可嗎?不做的話會帶給我什麼影響?
10. 如果會帶來影響,那是什麼畫面?一定會發生嗎?發生後的好處與壞處是?

試著好好停下來,用這些問題自己幫自己做個健檢,與自己對話,想想為什麼要讓自己喘不過氣。如果這些問題帶出的答案,象徵的是心靈匱乏,需要透過填滿事項補足。
都是杞人憂天,甚至根本沒有100%非做不可的理由,那就使用減法吧。
減法原則:減少負荷、減少虛耗、減少煩惱,減去不適合的事務

結語

  1. 確認自己的驅動力,是恐懼、焦慮,還是熱情。如果是前者,盡量避開吞食毒藥
  2. 正確的壓力成長法,是承擔超出一點點臨界值的壓力,而不是扛著龐然大物前進
  3.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在借鑑中嘗試,最後熔煉出自己的方法,那才是一方名角
  4. 遵從喜好,找到熱情,找回自己生活的呼吸感。如果非做不可,就檢測自己的源頭,確認那些事情是真正對自己有益的。如果源頭是不健康的,那就用減法減去
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事情,是我們非去做不可。我們要做的,是辨別方向,確認哪些事,才是當下的我們,會真正需要去做的。給內心洗個澡,好好篩選、確認出真正喜愛的生活節奏。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做個健康的業務人。

想與我聊聊的話,可以追蹤我的 IG 私訊小盒子: @life_vv_light
如果對這篇文章內容有其他想法的,也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
如果你/妳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下愛心和追蹤,讓我更有動力寫下去唷!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會員
22內容數
關於自由書寫,以及衍伸出的相關企劃作品 ( 文章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你有講話很累、喉嚨很痛、說話太急、咬字含滷蛋的狀態。希望改進這些問題的人,可以看這篇文章,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因為當不再追求稱謂後,迎來的是一種心靈上的自由。不是為了要成為誰,而是我就是我。
「與人溝通,更要考慮其他人」、「人都是想被傾聽的,我們要的是建立連結,不是壓迫盯人」、「我們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方也開心,兩全其美」
很多人畢業後腦袋轉不過來,不知道怎麼與主管溝通,原因是職場與學校不一樣。我們重點應該放在「怎麼跟壓力更大、行程很忙、時間寶貴的主管溝通」
人生就像走迷宮,碰到牆壁走不通,那就換條路走。走錯的經歷都會變成經驗,輔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出口;走迷宮也是探險,就像玩大富翁遊戲,路上總有許多道具與機緣。能加速、能爬梯、能破牆。只要運用得當,或許也能用非常規方式打爆迷宮,讓前方一片坦途。
如果你有講話很累、喉嚨很痛、說話太急、咬字含滷蛋的狀態。希望改進這些問題的人,可以看這篇文章,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因為當不再追求稱謂後,迎來的是一種心靈上的自由。不是為了要成為誰,而是我就是我。
「與人溝通,更要考慮其他人」、「人都是想被傾聽的,我們要的是建立連結,不是壓迫盯人」、「我們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方也開心,兩全其美」
很多人畢業後腦袋轉不過來,不知道怎麼與主管溝通,原因是職場與學校不一樣。我們重點應該放在「怎麼跟壓力更大、行程很忙、時間寶貴的主管溝通」
人生就像走迷宮,碰到牆壁走不通,那就換條路走。走錯的經歷都會變成經驗,輔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出口;走迷宮也是探險,就像玩大富翁遊戲,路上總有許多道具與機緣。能加速、能爬梯、能破牆。只要運用得當,或許也能用非常規方式打爆迷宮,讓前方一片坦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單身美女 每天可以如何列 待辦清單 讓自己每天都有 盡本分 做到 高價值 的事情 讓自己開始 轉好運 讓未來變好 產生 善良循環 命運和財富都持續有好的 複利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效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以下是一些建議, 幫助單身美女每天列待辦清單, 讓自己每天都
「萬事起頭難」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Thumbnail
昨日,家族聚會,聽到現年國三的外甥女聊到,班上有同學被霸凌,已經很久沒來上學了。 菜b導:「我想問一下那個被霸凌的同學,她目前的情況是怎麼樣?」 外甥女:「就很久都沒來學校了啊。」 菜b導:「妳知道她被霸凌的原因嗎?」 外甥女:「她原本就時常會請假,國一時就有同學會數落她常請假這件事,最
Thumbnail
在職場上面老闆交辦的事情,到底要做到怎麼樣才算好,我相信很多人對於這件事情都會有點疑惑。因為如果把事情做得太好,不僅沒有效益,最後只會累到自己而已,很多事情並沒有重要到需要我們投入很多的心力,但是如果做得太差,又會免不了一頓罵。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答案就是,做到老闆心目中的110分,而且要在最開始的
Thumbnail
你對徵信社的印象如何?也許你會聯想到外遇抓姦、跟蹤等神秘的工作。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的徵信社早已逐漸轉變成一個高度專業且技術先進的行業!他們與各種高科技設備如追蹤器、密錄器等緊密結合,不再只局限於以往的形象,而是展現出更加多元化和全面的一面。 你想了解徵信社的知識嗎? 就讓立達徵信社來告訴你吧!
Thumbnail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延伸補充
Thumbnail
或許是因為這樣,這更讓我對現在的生活充滿感恩。 我習慣在每天睡覺之前,隨手紀錄一下今天的生活。
Thumbnail
前十五分鐘的對話,我發現教練對象總對於過去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探索經歷侃侃而談,也能很有脈絡的講出自己的想法,喜歡做什麼、想要做什麼、自己擅長什麼都能清楚的表達,也讓我一度認為,這樣的人,找到一個目標應該不是問題吧?
Thumbnail
是說有段時間沒更新 vocus 了,身為 Paul Kim 的小歌迷,就從之前的「Paul Kim's 2020」開始吧。
Thumbnail
我們常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茫然地跟隨人群的決定而做決定,往安全卻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路走,錯失了能夠發揮天分的機會。許多年輕人的迷惘都是源自於「不夠認識自己」,類似的恐慌在台灣年輕人身上似乎特別明顯。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單身美女 每天可以如何列 待辦清單 讓自己每天都有 盡本分 做到 高價值 的事情 讓自己開始 轉好運 讓未來變好 產生 善良循環 命運和財富都持續有好的 複利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效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以下是一些建議, 幫助單身美女每天列待辦清單, 讓自己每天都
「萬事起頭難」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Thumbnail
昨日,家族聚會,聽到現年國三的外甥女聊到,班上有同學被霸凌,已經很久沒來上學了。 菜b導:「我想問一下那個被霸凌的同學,她目前的情況是怎麼樣?」 外甥女:「就很久都沒來學校了啊。」 菜b導:「妳知道她被霸凌的原因嗎?」 外甥女:「她原本就時常會請假,國一時就有同學會數落她常請假這件事,最
Thumbnail
在職場上面老闆交辦的事情,到底要做到怎麼樣才算好,我相信很多人對於這件事情都會有點疑惑。因為如果把事情做得太好,不僅沒有效益,最後只會累到自己而已,很多事情並沒有重要到需要我們投入很多的心力,但是如果做得太差,又會免不了一頓罵。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答案就是,做到老闆心目中的110分,而且要在最開始的
Thumbnail
你對徵信社的印象如何?也許你會聯想到外遇抓姦、跟蹤等神秘的工作。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的徵信社早已逐漸轉變成一個高度專業且技術先進的行業!他們與各種高科技設備如追蹤器、密錄器等緊密結合,不再只局限於以往的形象,而是展現出更加多元化和全面的一面。 你想了解徵信社的知識嗎? 就讓立達徵信社來告訴你吧!
Thumbnail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延伸補充
Thumbnail
或許是因為這樣,這更讓我對現在的生活充滿感恩。 我習慣在每天睡覺之前,隨手紀錄一下今天的生活。
Thumbnail
前十五分鐘的對話,我發現教練對象總對於過去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探索經歷侃侃而談,也能很有脈絡的講出自己的想法,喜歡做什麼、想要做什麼、自己擅長什麼都能清楚的表達,也讓我一度認為,這樣的人,找到一個目標應該不是問題吧?
Thumbnail
是說有段時間沒更新 vocus 了,身為 Paul Kim 的小歌迷,就從之前的「Paul Kim's 2020」開始吧。
Thumbnail
我們常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茫然地跟隨人群的決定而做決定,往安全卻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路走,錯失了能夠發揮天分的機會。許多年輕人的迷惘都是源自於「不夠認識自己」,類似的恐慌在台灣年輕人身上似乎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