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舉辦過讚美活動的我 ...
糗爛,昨天才說不要盲目正向。
發生在 2019 跨年的時候,回顧小品就是這樣,覺得自己當時沒有下限的正能量真的像中毒,雖然這篇動態有 25 位朋友回應,比率對我來說是滿高,但現在會覺得 ... 就不想受制於這樣的情境。
這種美好不會 100% 真實,別人的言語是很容易脫離事實的。
隱約記得當年流行過這種小活動,跟風,然後也鼓勵一下別人,不過可能會有人想問:做點好事不好嗎;這個嘛,其實不好。
不真誠的善意,就像我現在回過頭看那些太會演戲的人,只覺得被噁心。
...
盲目正向 ... 說現實點,沒被群體拋棄不見得是幸運呢。
我認為有「正向」旗號的團體,都是糖衣毒藥。
其實這就是一種小眾型「政治正確」的價值觀,在比較為人接受的情形下,大張旗鼓詔告天下說「要排擠那些不值得和我一起相處」人的招牌而已,本人身上有好幾則故事可以分享,只會讓人覺得可怖。
擺明異己就是會被剷除,信徒就還是很多。
有過文中所述經驗的讀者一定明白我在說什麼,這樣的群組或公司行號在共識上大概無可厚非,但最後都會像個「政治團體」一樣,發展出各種形式的暴力。
回歸我們平時認知,說穿了:一個地方有的東西我們不會特意去 highlight 的。
就像「對事不對人」是種態度,說出來就是破功
不敢說自己時刻聰明,但遇到人際問題本人通常會保持清醒。
也就是說,除非有心蒙蔽自己雙眼,不然那些人際氛圍上不對的時刻其實都很扎實的刻在腦海裡,也通常清清楚楚:讓我記得的不是這些人做了什麼,什麼行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散發出來的意念,我感覺到了多少。
即便人心不會摸到最透,我還是在盡量靠近。
這也是我在聽人討論到自身發生的問題時,很少會質疑「他可能不是這麼想」的原因,因為當事人陳述的情景,已經能表示他的內在就是感覺到了,可是我們對於自己本能的反應,很容易被頭腦創造出的理性掩蓋過去。
我們其實無須替對方找到惡意成立的證據,畢竟舉頭三尺。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