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tical thinking and curiosity are the key to creativity. —amala akkineni
■ 思考要有價值,需要時間加品質。
最近 Dcard 滿 1500 追蹤的 Q&A,主要都是關於如何職涯發展和進行選書,並提出自己的觀點。但對我而言,這兩個問題都要回歸「如何思考」這件事。
在 2021年我就針對思考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思考》1。我現在依然抱持著相同的立場。
短期來說,思考可能會帶來麻煩,但長遠來看,善於辨析通常有助於我們做出更正確的決定。因為思考是一個顛覆性的過程,它會打破現有的思維框架,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所相信的事物,並在廣闊的宇宙中找到我們的定位。
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思考,有些人知道如何思考但因為太費力而放棄,有些人則因害怕引起騷亂而選擇保持ㄌ沉默。那些好辯的人通常會遭受羞辱和迫害,甚至有些人因為他們的思想太先進而被迫害,比如蘇格拉底和伽利略。雖然思考起初可能會感到費力,但當你經過練習,開始將思考納入日常生活中,最終你會培養出「思辨」的能力。
楊大輝在《思維進化:用思考突破人生所有障礙》中認為,思考正是提高人生勝率的關鍵。我認為這是一本相對容易讀懂,作者將思考的意義掰開揉碎了講的說明書。
作者定義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是照本宣科、機械地遵循既定模式的機械人;僅在某個領域有天賦且精通,但對其他事情不感興趣的天賦人;最後一種是進化思維者,他們不受限制地嘗試各種可能,並進行學習、思考和創新,從中產生新的連結和關聯。
天賦人有時在學校能會成為學霸,因為他們擅長取得「果肉」,也就是方法,來應付考試。但這些方法有時會有時限性、侷限性和儲存上限,即使使用這些方法,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知識。
因此更該看中的是埋藏在其中的「種子」思維,藉由歸因提取,這使得我們能夠根據情況靈活應用,這其實也是劉潤所說的「底層邏輯」。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演化的過程中,降低試錯的成本很重要,這樣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避免失敗或獲得有利的技能,進而促進族群的繁衍。2
單純的個體試錯是最低層次,甚至一錯再錯;第二層次,是能從數次錯誤中歸納總結,避免重蹈覆轍;第三層則是由觀察其他生物錯誤經驗學習;而該理論認為,最高層是在犯錯前就模仿成功的個體,避免犯錯的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模仿」,通過模仿成功案例來提升演化速度。
學習便是從某本書或某件事裡看到方法。
在方法有效的前提下,模仿是越像越好,但當環境改變時,這些方法可能就不再適用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主張讀書沒有用。如果僅僅是盲目地模仿,因為方法只適用於書中描述的情況,就可能會走上錯誤的道路並付出不必要的努力。但如果我們能夠從中歸納和拆解成功的因素,這些知識就不僅僅局限於當前的情況。
舉個具體例子,在商業上有個理論叫「錯位競爭」(Dislocation Competition),指的是企業避開競爭對手的優勢市場,通過發揮自身優勢來確立競爭地位的一種競爭策略。
我在藥廠工作的經驗中涉及到研發、產品管理、品質管理以及採購等方面。雖然我在藥廠工作的時間不長,但因為這樣的背景,即使我跳槽到其他藥廠,月薪也就是 5~8 K 之間的調整,況且我已經在其中最大的一間,甚至還有人建議我降薪補兩年 QA ,未來會比較容易有上升空間。
如果我希望取得更高的薪資,需要找到一家願意把所有部門年資都核算的公司。
但相同學歷和經驗在藥廠競爭非常激烈,因此,我必須轉向其他行業,尋找那些願意付高薪的產業。我通過從過去的工作經驗中提取相似之處,打包出售自己。最後我找到了一家科技業系統廠,目前正在開發醫療器材相關業務,需要精通 TFDA 和品質系統的採購。他要能處理與供應商聯絡和開單等基本事宜,還必須要能與不同部門溝通協助執行專案。
由於我的工作年資被充分考慮,我跳過資深專員,直接變成管理職,也掛上了工程師的職稱。
錯位競爭不是艱深的理論,甚至中國古代成語田忌賽馬就有,科技業高薪也不是新鮮事,乍聽下這個轉職思路,也是如此理所當然,但藥廠當局者很多依然在年資、技術和執照的框架上去思考,並期待在四十歲以前拿到破百萬的年薪。
思考要有價值,需要時間加品質,恰如《刻意練習》,必須要在舒適圈邊緣,適當的練習。
建立思維模式像蓋房子,詞彙就是人類建立思維模式最主要的材料。 你的思考方式決定你如何問問題。 一個好問題能引發你思考得更遠,很多個好問題能給你帶來超凡的洞見。
思考實際上就是詞彙的編程和解碼過程,通過觀察對方提問問題的方式和關注的重點,可以確定思考能力和水平。有些人只關心解決眼前的問題,有些人則試圖避免重蹈覆轍,還有些人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要問對問題,才能得到有用且需要的資訊,而閱讀正是幫我們取得更多工具與學習解碼的過程,隨著作者們的解說,我們可以窺探他們看世界的方式與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只是他人的知識,不是我們內化的成果。3
因此,還得靠寫作這項技能,來督促我們思考,過接觸、學習、理解、重新詮釋、整理教材和接受挑戰的過程,有助於知識在我們腦中流動,並持續提升。4
這篇文章整理了目前比較零散的內容,並解釋了為什麼我持續在閱讀和工作兩個領域發表文章。對我來說,閱讀和工作都是啟發我的思考過程,我會將所學所思做成閱讀筆記或工作心得。
這也是我認為當今說書人可惜之處,很多人只是介紹書的內容,甚至在看完介紹後,會讓讀者以為整本書都看完,省下閱讀的時間。但這些解說沒有自己的思考過程和心得,當他們看另一本書時,也只是換了一種觀點,即使兩本書有衝突點或者相關聯,也看不到因此激發出的靈感或論證。
我期待透過閱讀拓展視野,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享受生活。那麼你閱讀的目的是什麼?你覺得自己屬於三種人中的哪一種?
1.關於思考 → 《關於思考》
https://www.dcard.tw/f/persona_hearth1236/p/236292855
2.關於演化 →
一場共謀或對抗——《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
3.關於閱讀與解碼→
4.關於寫作→
5.關於思考的書籍,其實另外一本《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更為知名,但是偏重在「認知偏誤」跟我想談的主題「獨立思考」不同,因此沒有作為選用,但仍相當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