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Pokemon Home》並不是一款遊戲。而只是一個用以存放寶可夢、將寶可夢從舊遊戲傳到新遊戲、或透過與他人交換來更好地蒐集圖鑑的App。然而,在所有的寶可夢遊戲裡面,它卻是我花了最多時間「遊玩」的一款。
作為「寶可夢銀行」在新世代主機上的替代品,根據官方網站上的描述,「Pokémon HOME」是「所有寶可夢聚集的地方」。他們說: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與自己一同冒險的那些夥伴,以及即將相遇的寶可夢--「寶可夢的雲端服務,將你跟寶可夢的『過去』跟『未來』連結起來。」
我很難說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喜歡這麼做,但我從這款軟體推出之後,有事沒事就會將《Pokemon Go》中捕捉到的寶可夢傳到《Pokemon Home》裡,然後用裡面的「奇蹟盒子」功能,將那些寶可夢與無法預期的十個陌生人隨機交換寶可夢。
通常,換到的會是其他人用《Pokemon Go》捕捉到的隨機寶可夢,尤其在社群日或活動日,會有很多活動中的寶可夢;或者當世代主系列遊戲中的強勢寶可夢,那意味著是一些人為了追求高個體值進行了大量孵蛋,將派不上用場的「蛋餘」發送出來。但有時,也會收到一些特殊的、帶有獎章或色違的寶可夢。
那些特殊的寶可夢,其中也包含一些一眼就能看出是透過作弊方式得來的「改獸」,它們不只是色違、滿個體值、身上帶一些亂七八糟獎章,訓練家名稱還通常會是一串網址。這或許是它們的某種廣告手段,告訴你「嘿,與其在這裡隨機交換,不如直接上這個網站,付一點小錢,你想要什麼我們就做給你」。
這類行為對我來說特別沒意思。如果說考試作弊是為了拿到好成績,來獲得獎勵或避免被懲罰。那玩遊戲作弊是為了什麼?用作弊的方式蒐集到的寶可夢如何給予人們成就感?我不知道。不過反過來說,這種完全沒有道理的「奇蹟交換」所追求的又是什麼?不也是某種「非正規的」、「意外之財式的」蒐集嗎?
因為送出去的那些本來就是在《Pokemon Go》裡隨意捕捉的,換到什麼,都不會覺得損失。反過來說,由於《Pokemon Home》裡有豐富完整的圖鑑系統,每一隻寶可夢(除了那些批量生產的改獸之外)又都是基本上獨一無二的。
當你獲得來自不同語言的寶可夢時,圖鑑上相應語言的位置會由暗變亮。在某次更新之後,App裡又新增了「軟體圖鑑」,可以分別去蒐集來自不同遊戲軟體的相同寶可夢。在這些無意義的、潑水式的交換之中,我們能夠一次比一次多地將圖鑑多填滿一點點。加之不同的球種、不同的獎章、體型大小等要素。
就如同幾乎每場球賽都會有球星破了某個堪稱量身訂做的紀錄,譬如幾天前,Lebron James以39歲又78天的年齡,成為NBA史上「單場至少拿到40分且真實命中率達75%的球員」中最老的球員。這當然是件厲害的事情,但作為無數「歷史第一紀錄」中的其中一項,它充滿了任意與無聊。而我們也幾乎可以無止盡地去在最為細節的地方進行寶可夢蒐集,以此去將每一次充滿任意性的交換結果賦予幽微的意義。
《Pokemon Home》中能夠儲存寶可夢的數量上限是6000隻。在非常久之前我儲存的寶可夢就超過這個數量了。於是另外一個工程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將寶可夢分門別類地傳到能夠對應的遊戲裡。一段時間之後,遊戲中的盒子也滿了。然後開一個新的NS帳號以便開一個新的遊戲紀錄,再將寶可夢移進去,以此往復……
卡謬的《瘟疫》中有一個角色,他平常就是一個普通的職員,夜晚則在自己的房間中構思自己一行都沒完成的文學作品;另一位角色是一名脾氣不好的西班牙老人,他的床上擺著兩個鍋子,其中一個盛滿了鷹嘴豆,每天一顆一顆地將豆子挑到另一鍋。
可能在一些日子裡,我像前面那個職員;另一些日子裡,我是後面那個老人。「每十五鍋就得吃飯了,這很簡單。」很難說這些事情有什麼樂趣或成就感,但有時候日子就是這樣在過的。
到粉絲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