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在中學唸書時代就學會游泳,成長的過程也一直沒有離開過游泳這項運動。不論是公眾泳池,或是週末呼朋喚友去海邊玩水,甚至潛泳,游泳、戲水一直是休閒生活的一部份。很自然的,我也把這樣的習慣傳給了家人。
定居紐西蘭時,買房竟然也把游泳池當成住家選擇的條件之一,後來也真的入手了。因此,兩個小孩也先後學會了游泳。
只是學校的標準池游久了,他們慢慢覺得家裡的十幾米長泳池就像是個大浴缸,踢兩下水就到對岸了。孩子就說過,這池子夏天泡泡水可以,這也正式把辛苦維護泳池的價值降到最低點了。
但是,我是覺得還可以,因為這池藍色的水,清澈美麗,和環繞四周的綠意搭配起來,增添後院不少春夏季節的生氣盎然。幾個黃昏後院露台的咖啡時間,或是從客廳白色落地窗往外看的水中倒影,實在挺休閒,而且蠻療癒的。
儘管如此,孩子的親水活動還是得繼續開發。會游泳,讓他們喜歡各式各樣的水上和水邊活動,例如,抓蚌殼魚類,釣魚,浮潛,衝浪板等等。
住家走路五分鐘可以到的懷卡多(Waikato River)河畔, 他們可以玩水,也可以釣大鱸鰻。那條河水乾淨的程度,據說可以直接生飲。它是從中部雪山融雪流下來。上游的水溫較低,有不少的野生鱒魚。到了我們那一帶,比較多的野生魚類就是鰻魚,尺寸可能比亞洲北部飼養的要大上兩倍。
有一次,準備晚餐前,我們切下幾塊那天超市剛買的牛肉,帶上簡單釣竿就走去河邊淺灘釣魚去了,只要把小牛肉塊勾在魚鈎上,放進河裡就行了。
前後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就帶著一條近一米長的大鱸鰻回家了。不過,問題來了,那鰻魚真夠肥的,看起來像是一條大蛇,全家沒有一人敢下手把牠變成食材。後來決議放洗衣房的水槽,再想一下明後天是否會有外援?
除了玩水,釣魚也算是蠻有趣的親水活動,也是我們幾個熟識好友家庭的共同興趣。我們就有一次,三個家庭開車去了一百五十公里遠的南方旅遊勝地“陶波” (Lake Taupo)。我們去的目的,就是去遊艇巡航,還有釣鱒魚。
鱒魚和鮭魚一樣,都是洄游魚類,最好的垂釣季節是等在牠們洄游到上游河口處,採用“拋投釣”方式捕捉。想像起來,是有些殘忍,竟然在牠們回去故鄉產卵‘’了此殘生‘’前,痛下毒手。
當時季節不對,我們不會有那個煩惱。我們是租了一艘遊艇,三個家庭,半船的小孩,就來個大湖巡航,也是不錯的水上親子遊。暫時把釣鱒魚當成了次要目的。
陶波湖足足有一個新加坡國土面積那麼大,開船到湖中央,還真的像是置身在茫茫大海之中。十幾個人,尤其小孩上下甲板穿梭,吃喝、嬉鬧,好不熱鬧。很快的,就有人想起了釣魚這檔事。
於是,我們請船長(Skipper) 在船尾安排下釣。湖的深度大約三十米,必須在釣線的一頭裝一個鉛球大小的釣錘,在上頭一點裝一隻食指大小色彩鮮豔的金屬假魚當餌,然後船慢速前行。這時釣錘在水底,和船體配合移動,釣餌就會像活魚一般游動,吸引附近的鱒魚上鉤。
整個作業是由船尾的一部小捲揚機(Winch)負責,加一套高品質釣竿。孩子們的責任就是盯著釣線看,一有吃餌的跡象,就去操作釣竿捲軸,這就是刺激,也是樂趣的地方。
每一次看到釣線有了上鉤跡象,全船的人幾乎同時興奮的大叫、騷動,也會有大一點的孩子去捲釣線。不過,結果都不太理想。不是讓鱒魚跑掉,就是把線給扯斷,必須重新來過。初步結論是,有科技的協助還是不夠,釣魚技術和經驗還是決定因素的。
這樣幾次的興奮和稍後的失望,有些孩子已經顯出挫折感,失望的表情全寫在臉上了。我想了一下,去找船長商量,請他出手相助。
他看租船時間也快到了,讓我們空手而回,也許怕會影響以後的生意。他很快的答應。他交代,他繼續開船,要我留意釣線。一有動靜,別讓孩子碰,趕緊通知他,這樣就好。
果然,不出幾分鐘狀況就出現,就看他在收放之間的鬆緊有序,兩下就釣上來一條超過五十公分的大鱒魚。這是合法的鱒魚尺寸,我們可以帶回家享用。
大湖巡航垂釣的成果差強人意,但是目的算是圓滿達成,可是,我們要如何處置這條剛得手,還活蹦亂跳的嬌客呢?
大人們商量的結果,就趕路回漢彌頓,找一家華人餐廳幫我們處理,來一頓淡水魚大餐。
當天的晚餐真的弄出了一頓豐盛的鮮魚大餐,除了餐廳的拿手料理以外,我們全部都要活魚下廚。首先是“油浸筍殼”,這樣的吃法,我們在台灣很少見。接著是當地人叫“大河魚” 的大吻鱸(Barramundi), 我們要清蒸的。最後是包含生魚片的鱒魚三吃。據當天統計,各家的孩子,每人平均吃了三碗白飯,才結束漫長的,且精彩的一日親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