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自己

更新於 2022/02/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John Hain )
我們常常在關係裡期待,以他人為優先,在意他人,期待被認同,被理解,被接納,被愛;
但當期待與需求落空,我們失去了期待,產生了情緒,因著情緒連結事件,形成了對別人、對事物的看法與觀點,也對自己下了注解,長久下來,影響著自我關係與人際關係的發展。
關係裡,沒有誰對誰錯,沒有誰該誰不該,每個人都用個自的觀點來解讀,詮釋著自己,應對著別人;
情緒裡,沒有哪種情緒好,哪種情緒不好,每種情緒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呈現出最內在的那一面。
因此,我們需要覺察,覺察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感受,覺察我們在關係裡的期待,覺察我們對自己的期待;
當我們這樣做,我們會更瞭解自己,更認識自己,更清楚自己的行為態度,進而接納自己,認可自己;在關係裡,我們也可以較全觀地,看待每一個人,包括自己,而這正是關係轉化的開始。
avatar-img
25會員
799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當你的情緒容易受外在的人事物所影響,那可能需要覺察,情緒與情緒背後的感受,是否被你理解,被你允許,被你接納? 你如何面對這些情緒與感受,你就如何對待自己。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顯得陌生與不在乎,那麼可以嘗試與自己建立穩固的連結; 情緒是自我覺察的指標,幫助你更認識自己,靠近自己;
當你愛自己了,能夠接納自己了,願意信任與尊重自己了,看見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了, 你就有能力去分享、去愛、去接納、去同理、去尊重,去看見每個人的獨特與價值,去認出生命間的火花與交會,那是你最豐盛的美好與擁有。
好好地接納情緒,好好地表逹感受, 它能夠協助你梳理脈絡,覺察自己的應對姿態,療癒自己, 跳脫小我的假設與受害, 平衡頭腦的慣性與思惟; 真誠地、發自內心地, 成為一個不同以往的自己。
你為了尋找自己的價值、歸屬、認可與愛,在不同的關係裡去尋找,用著不同的姿態,期待找到自己的方向與目標。 然而,在關係裡遇上的各種議題,讓你疲於奔命,時而氣餒,時而憤慨,時而期待,時而失落;在關係裡,你看見了匱乏的樣子。 而那正是你追尋的初始與結果,成為與成就,就是你所想要的一切。
我們可以同理,但不是同情; 同理,是能夠連結內在真實的感受,而理解他人內心的感受, 同情,是因著外在的狀態,而生起憐憫他人的心態。 同理與同情,在於用「心」在感受,還是從外在狀態做評斷。 同理,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但又能尊重他人,接納彼此的不同, 同情,是以分別的心,面對生命的狀態,聚焦差異之處。
與父母的關係,是自我認知與認同的基石,也是自我價值與信任的來源; 當我們與父母的關係能夠真實而完整的表達與溝通, 會成為我們強有力的後盾, 面對外在,能夠堅定與自在, 面對自己,也能夠穩固地連結。 #關係的議題 #外在的關係 #自我的關係 #溝通的姿態
當你的情緒容易受外在的人事物所影響,那可能需要覺察,情緒與情緒背後的感受,是否被你理解,被你允許,被你接納? 你如何面對這些情緒與感受,你就如何對待自己。 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顯得陌生與不在乎,那麼可以嘗試與自己建立穩固的連結; 情緒是自我覺察的指標,幫助你更認識自己,靠近自己;
當你愛自己了,能夠接納自己了,願意信任與尊重自己了,看見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了, 你就有能力去分享、去愛、去接納、去同理、去尊重,去看見每個人的獨特與價值,去認出生命間的火花與交會,那是你最豐盛的美好與擁有。
好好地接納情緒,好好地表逹感受, 它能夠協助你梳理脈絡,覺察自己的應對姿態,療癒自己, 跳脫小我的假設與受害, 平衡頭腦的慣性與思惟; 真誠地、發自內心地, 成為一個不同以往的自己。
你為了尋找自己的價值、歸屬、認可與愛,在不同的關係裡去尋找,用著不同的姿態,期待找到自己的方向與目標。 然而,在關係裡遇上的各種議題,讓你疲於奔命,時而氣餒,時而憤慨,時而期待,時而失落;在關係裡,你看見了匱乏的樣子。 而那正是你追尋的初始與結果,成為與成就,就是你所想要的一切。
我們可以同理,但不是同情; 同理,是能夠連結內在真實的感受,而理解他人內心的感受, 同情,是因著外在的狀態,而生起憐憫他人的心態。 同理與同情,在於用「心」在感受,還是從外在狀態做評斷。 同理,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但又能尊重他人,接納彼此的不同, 同情,是以分別的心,面對生命的狀態,聚焦差異之處。
與父母的關係,是自我認知與認同的基石,也是自我價值與信任的來源; 當我們與父母的關係能夠真實而完整的表達與溝通, 會成為我們強有力的後盾, 面對外在,能夠堅定與自在, 面對自己,也能夠穩固地連結。 #關係的議題 #外在的關係 #自我的關係 #溝通的姿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薩提爾教練提供深度談話服務,幫助你因應工作上的種種掙扎和感受,探索尋找新工作的動機和目標,並面對困難與挫折。
Thumbnail
薩提爾教練蝦蝦分享愛情中的自我覺察。透過深度談話幫助瞭解自己的感受及情緒,並探討如何透過愛情更好地照顧自己和他人。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未來,取決於自己的想法、言語及行動!󠀠󠀠
Thumbnail
即使到了現今,仍有許多人不知道、不清楚,無從覺察「人」是如何形塑而成的。除了先天基因,出生時頭幾年的主要照顧者和環境,還有成長各階段中的社會環境(人際間的互動),特別是家庭環境的教養對待,都在不間斷的形塑和影響一個人的長成。 即使人會忘記過往的記憶,卻不表示不受過往影響....
Thumbnail
節目內容 是聽從內心?還是懶惰? 檢視內心是否有髒汙干擾 內心是不會讓我們太輕鬆的,這樣生活比較有趣? 如何判斷當下感覺是真的? 生活工作上的事好像也很難100%跟著感覺去作選擇? 透過靜坐練習與念頭相處
Thumbnail
那時下著小雪,剛吃完飯,在走回飯店的路上,我心滿意足地笑著對先生說:「只要我吃飽、睡飽,就可以改過自新了!」
      筆者從個案工作的經驗,反思到自己面對行動心理師工作不穩定與生涯充滿未知的焦慮,而思索出和自我焦慮對話及安穩自己內在的方式,亦檢視一路走來的收穫與學習,而能感嘆上天與緣分的奧妙,對每個工作機會都保持感謝,體會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決定活在當下去度過每個時刻,不自我設限的活出自己。
Thumbnail
看到自己過去的過度努力和自責的樣子,我覺得很心疼,做的那麼努力,既沒人看到,還有人會冷嘲熱諷,自己跟外人都在責怪自己,何苦呢? 結果論的文化、看分數的教育文化,都已經讓我們吃盡苦頭了,我想至少放過自己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薩提爾教練提供深度談話服務,幫助你因應工作上的種種掙扎和感受,探索尋找新工作的動機和目標,並面對困難與挫折。
Thumbnail
薩提爾教練蝦蝦分享愛情中的自我覺察。透過深度談話幫助瞭解自己的感受及情緒,並探討如何透過愛情更好地照顧自己和他人。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未來,取決於自己的想法、言語及行動!󠀠󠀠
Thumbnail
即使到了現今,仍有許多人不知道、不清楚,無從覺察「人」是如何形塑而成的。除了先天基因,出生時頭幾年的主要照顧者和環境,還有成長各階段中的社會環境(人際間的互動),特別是家庭環境的教養對待,都在不間斷的形塑和影響一個人的長成。 即使人會忘記過往的記憶,卻不表示不受過往影響....
Thumbnail
節目內容 是聽從內心?還是懶惰? 檢視內心是否有髒汙干擾 內心是不會讓我們太輕鬆的,這樣生活比較有趣? 如何判斷當下感覺是真的? 生活工作上的事好像也很難100%跟著感覺去作選擇? 透過靜坐練習與念頭相處
Thumbnail
那時下著小雪,剛吃完飯,在走回飯店的路上,我心滿意足地笑著對先生說:「只要我吃飽、睡飽,就可以改過自新了!」
      筆者從個案工作的經驗,反思到自己面對行動心理師工作不穩定與生涯充滿未知的焦慮,而思索出和自我焦慮對話及安穩自己內在的方式,亦檢視一路走來的收穫與學習,而能感嘆上天與緣分的奧妙,對每個工作機會都保持感謝,體會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決定活在當下去度過每個時刻,不自我設限的活出自己。
Thumbnail
看到自己過去的過度努力和自責的樣子,我覺得很心疼,做的那麼努力,既沒人看到,還有人會冷嘲熱諷,自己跟外人都在責怪自己,何苦呢? 結果論的文化、看分數的教育文化,都已經讓我們吃盡苦頭了,我想至少放過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