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您認真?

2023/10/1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教育部,掌管台灣教育的最高單位,最近出了一個催生的廣告,內容不外乎就是置入當前各項育兒補助,諸如托育、或是幼教,並強調高貴不貴;但在中後段卻鬧出了具有爭議的橋段,即兩代之間對於何謂「更有用」的一個落差,新手爸爸想買點玩具,但老太太卻逕自把錢拿去權充育兒的開銷。

筆者恰好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出社會也滿20年,慢慢的也成為一些人的前輩了;養兒育女十多年,兩個孩子已然大到可以獨自在家的年紀了,到了某些朋友看到會說「真好,你可以輕鬆一下了」的階段。其實沒有很確定是不是可以輕鬆,不過確定的是自己似乎童心未泯,還是喜歡偶爾騎老野狼吹吹風、把玩汽化燈爐、窩在家看老劇老片、或是DIY整修房屋。而這些「童心童趣」,往往是擺在日常育兒之後、很後面的,也就是明明跟朋友約好有露營,但小孩突然有活動只好取消;或泡杯飲料準備要追劇時,小孩拿著自然課本,陪著解題完,就忘了看到哪裡了。更別說,有些沒拆封的「尪仔」,收件後就一直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只因為小孩的事情一來,就沒來得及開箱、把玩了。

不可否認,養兒育女,栽培下一代是為人父母的責任,而且會排擠掉很多自己喜歡的興趣、嗜好、甚至是專業進修。但在生、養、教之餘,不論是新手父母、或是老手,都還是會有自己的一些興趣或喜好的。試想,若照廣告中老太太所言,要把錢花在「更有用的地方」,那是否意昧著該是把一切資源都放在孩子身上,包括生理發展、托育幼教、知識啟蒙;更甚者,留意孩子未來的升學考試、就業投資、或伴侶家庭,最後再來關心下一代要把錢花在下一代身上?絲毫不能有自己的興趣或樂趣?教育部,你認真?

孩子,都在觀察大人,然後模仿大人,成為另一個大人。發展健康或許相對的,與其成為「犧牲自我、割捨喜好」的大人;孩子或許想成為是「關愛自己、分享興趣」的大人

8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