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領域評估工作完成的能力,專業是最基礎的條件,沒有一個項目是不需要仰賴專業,哪怕只是講話,都需要溝通跟協調的能力。
在經營個人形象上,專業項目就會成為你的核心門檻,這個核心價值會定位未來在發展個人品牌的走向。
而「專業力」的組成,通常展現在兩個主要的結構上,一個是「專業技能」、另一個是「職場歷練」,這兩樣組合起來,才會組成足夠的專業實力。因為實質的技能,會在專案的執行上遇到困難而轉型,也就是說會為了達成目標,會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以我自己的案例來說,基礎的專業是在設計領域,理論上就會往設計相關的領域去提升。
但因為工作經歷的關係,我接觸到大量行銷相關的工作內容,解決的方案上學習了許多廣告操作與行銷的模組,最後品牌的經營因此轉變成主要的工作項目,也成為我自己個人的品牌形象。
而職場經歷的轉變也會跟產業別有關,若我的選擇不在品牌設計上,而是工業設計類型的企業,又或者是百貨公司的設計工作,那未來就會朝展示設計、產品設計等等的型態去發展。
所以,每一個選擇都會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專業必須加上你喜歡的產業,去成為你未來想要的模樣,沒有一定該要怎麼走才會成功的道路。
專業力要出眾,不能忽略執行能力與適應能力
雖然說專業能力是最被強調的部分,但也必須加上執行能力與適應能力。
我們都曾經遇過工作的進度不如預期,但是又常常找不到確切的原因,這時候很有可能就是執行能力不如提案的目標,或是企業內的資源與運作模式的適應能力不足,就會造成專案的成果遇上瓶頸。
執行能力會直接影響流程的順暢度,而執行能力含括了團隊能力的極限、企業資源的整合、以及外部資源的協助等等。
當一項專案開始前就必須評估這些隱形的資源,雖然這些內容無法量化,但在哪些地方需要協助、哪些可以由內部完成,必須有基礎的概念與認知,避免在提案時講得天花亂墜,最後的成果卻差強人意,而這些內容甚至會影響整個專案最後完成的毛利。
或許你也曾經看過,有些人在專業知識附有相當程度的認知,談起專案項目時非常精彩,但到了實際執行時,很容易在其他的環節卡關,而且屢試不爽,只要是專案的負責人,就會發生類似的情況。
事實上,只有專業知識而缺乏執行能力,並不足以成事,所有談論的事物即使再理想,也都只是空中樓閣,沒辦法執行落實以得到預期的成果,就沒有價值可言。
專業力的另一個重點,「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又可以分為幾個細項:
資源的整合能力
企業內部的資源、團隊現有的可用資源、以及所缺少的資源如何取得,這幾個項目會成為適應企業體質的重點。
團隊的溝通能力
除了團隊內的水平溝通,跨部門組織的協調常常會是執行關鍵,能夠得到其他部門的協助,會讓許多原本不順利的事情步上軌道。
產業的判斷能力
擁有基礎的產業判斷能力,對於市場變化的敏銳度能夠掌握方向,對於往後的執行規劃與想法,就不會與主流模式落差太大,通常就可以避免重大錯誤的產生。
時間的管理能力
專案完成的時程,會直接影響績效的表現,人事資源的安排與後端製程的搓合,了解輕重緩急的安排,更可以讓團隊的績效提升。
人際相處的能力
良好的交際手段,可以幫助你在部門內營造友善、圓融的工作氣氛,同事之間和睦相處更有助於凝聚部門向心力。
以上幾項重點,說明適應能力不是只有身邊的環境因素,也包含了產業、人事、溝通、管理等等的專業因素,最後才成為「適應力」。
跨出不同的產業別,壓縮提升的時間
在職場上,要具有高度的專業,少說需要三到五年的磨練期,如果是競爭力沒這麼高的產業,時間上可能還會來的更久。
這裡並不是指團隊組織或是企業的專業度不足,而是面對問題的案件相對來的少,而且內容單純,要磨出高度的專業能力就需要更長的時間。
如果要加速壓縮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快的方式就是利用接案的模式。讓自己能夠在短時間接觸到不同的產業,了解各種需求的解決方案,過程中就會提升創造的能力,強迫自己去進階應變能力與抗壓性。
我們在同一個產業待久了,會因為熟悉度高的關係,常常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好像甚麼問題都不會是問題,所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而這個狀況就會產生另一個現象,當求職者一旦轉換跑道,就會發現怎麼好像許多事情都變得無法控制,過去的經驗值感覺用不太上,事事不如自己預期,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甚至開始後悔離開過去熟悉的環境。
但其實原本的專業實力仍然還在,只是不同的產業會有不同的思考邏輯,面對問題的處理順序也會不同,只有多方拓展產業之後取得「職場經驗」,才能提升專業能力的「適應力」。
把行業的疆界打破,每一項專案都需要不同的管理能力,有意識地不斷自我升級,就能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
葛捷思新書上市《沒名片,你就是招牌》全通路熱銷中。
博客來 https://lihi3.cc/eNa8x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gorgeousIMC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官方網站
https://gorgeousim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