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破壞力量】親子吵架的話

2023/10/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語言的破壞力量】親子吵架的話

孩子怒氣:「你就是偏愛另一個,不愛我!」

父母怒氣:「我不愛你?你製造多少麻煩都是我收拾的,我被學校叫去多少次了,在你身上花的時間還不夠多嗎?你總是要我買這個那個不是都給你了,另一個都不會吵著要,這樣還不夠愛你?這樣你還要認為是偏心?」

 

親子雙方會講出這段話是有脈絡的,許多不滿是累積的,所以先不論是非

但在「吵架的當下」,這些語言/文字有很強的後座力

#翻譯後如下

不懂細語彙的孩子,是用很幼稚的二分法問:「我有被爸媽重視嗎?你們沒有聽我說話、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沒有肯定我做過的事,這樣是愛我嗎?可是這些事在另一個手足我都看見你們對他做了。」

被表面話氣到的父母回嗆:「跟另一個比什麼?你製造很多很多麻煩我都不嫌棄了,一直收拾殘局、給你要的就是愛你了,我給你的時間還比另一個多喔,我自己被搞的很累也沒說不愛你,可是你自己表現不好還要怪別人,這樣對嗎?」

 

雙方是互相否定的。

可是你不能說各打50大板。

 

因為對孩子而言,跟大人就是不同。假如10歲V.S.30歲,就不能忽視身體、社會化、經濟能力所帶來的權力位置。這還是假設兩人心靈同樣幼稚呢,如果大人可以講出很厲害無法反駁的話,心理位置就更勝一籌了,這表示親子間是很難對等吵架的。

那25歲V.S.55歲的親子衝突會公平一點嗎?會的,我想喊不公平的可能是55歲的。

孩子能力有限,如果他代替大人應該做的/說的,那就不對了,「早熟」是被逼出來的,代價是童年缺乏關係親密與安全感,叫做「兒童親職化」

孩子講不被愛,是生氣、賭氣、任性。然大人講的話,後續影響力更勝表面,前述對話字面上大人花了很多時間陪伴,而且都是責罵,這讓人聽起來只是無奈的責任而已,有行動卻無愛,感覺更傷,甚至後段暗示了「都是孩子的錯」、「自己不學好」。

有另一種只會說愛卻無行動的大人,久了孩子會知道那是謊言。

 

很多親職諮商時,大人要求孩子調整、改變、檢討

然請記住孩子行為展現都與背後的大人有關,他就是學你長大的

所以大人也要給自己持續學習的空間,否則孩子的改變都只能是暫時,否則孩子不過就是你的翻版,板模沒變,你要成品怎麼調整呢?

我常說「大人不計小人(兒童)過」,如果大人自己也覺得憤恨不平—為什麼都是我在退讓,那表示大人自己過的並不好自己也沒覺察到,那就先照顧自己吧,短暫地放下責任找人聊聊,休息後再重頭來過。親子共好是大人先好,孩子也會跟著好的。

 

所以最前的親子衝突,該問的不是「孩子怎麼變壞了?」,而是「孩子怎麼了?」以及「我(照顧者)怎麼了?」


231會員
161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