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絕望痛苦的日子總會發光》讀後批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原本我是非常期待看這本書的,我對作者的生平之悲慘到最後大反轉成光明燦爛抱持著「希望能效仿」的心態。他是怎麼辦到的呢?

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簡介:

中島輝
五歲時經歷養父母連夜潛逃,造成精神創傷,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飽受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強迫症、焦慮症、失智症、過度呼吸症、潰瘍性大腸炎、圓形禿、斜視等精神病症之苦。二十五歲時,因背負巨額負債,引發恐慌症及過度呼吸症的惡化,有十年的時間繭居在老家。在多次自殺未遂、相當艱困的精神狀態下,以自學研讀心理學及心理治療學,並親身實踐,於三十五歲時克服自身病症。至今,接受臨床諮商的案例已累績超過一萬人,其中有95%的案主恢復心理健康。


有沒有很驚人?我讀完本書之後根本覺得作者簡介是個噱頭。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奇蹟諮商心理師 中島輝的重生自傳」,看到這麼悲慘的前半生,真的是相當絕望痛苦,但是,我所以寄望的,想從本書得到他是怎麼好起來、站起來、尋找到自己可以從事的行業等等細節,作者卻是以非常簡略的方式帶過。

本書章節如下:

第一章 無法相信任何人
第二章 無法喜歡自己
第三章 外出是一件恐怖的事
第四章 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前走
第五章 因為有我必須走上的道路


其中在第四章中提到自殺未遂,不,他根本就沒有自殺被送醫,只是做了一堆自殺準備而已。而且,作者在第二章中提到「超過一百間以上的公司面試失敗」,最後面試上了一間小商社,然後還是放棄去報到,接著就開始打無數的工。這一點都不合理,憑甚麼面試公司失敗,面試打工就能夠成功呢?而且,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有那些令人困擾的精神疾患,怎麼有能力打那麼多種工?


最後是繭居在老家十年,這實在太令人感到詭異了,只用第三章的一個小篇幅在敘述「因恐慌症發作而無法出門」這件事,實在令人太難以置信過了十年,他是怎麼繭居在家的?又是誰在照顧他的起居和採買日常用品的?作者完全沒有提到。


唯一讓我相信作者可能有精神疾患的,還是他的行文方式,閱讀的時候,有一點不太順暢,令人有點不失所措的「忽然一切就好轉起來」。我不知不覺將這樣的行文方式和我之前閱讀自閉症作者《請聽我說》相比,《請聽我說》的行文方式還比較乾淨有條理。


而且,作者沒有就讀諮商輔導相關研究所吧?在日本,心理治療或諮商難道不是醫療行為嗎?難道不需要執照就可以執業嗎?這一切,真是太讓人難以信服了。


但是,我還是翻閱本書兩次以上。


在書中,穿插著一些作者心理諮商的實際案例故事。在故事當中,寫到作者是如何陪伴、開導,甚至到府幫人打掃、做便當給案主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違反諮商倫理的事情吧?就我自己的經驗,異性的臨床心理師,連要幫女性案主擦眼淚,都是不可以的呢!


我沒辦法看完這本書就像作者一樣,從「自殺未遂」到「覺得活著真好」。


而作者現在應該也超過三十五歲了,他所有的病症全部都不藥而癒了嗎?他小時候會幻聽幻覺難道都沒有人帶他去看醫生嗎?他會過度換氣甚至沒辦法好好坐電車,這樣怎麼去打工呢?沉迷於柏青哥然後把打工的錢花掉又再去打工,這不是一個精神疾患嚴重的人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啊!


他說「不知道為什麼活著」自己已經不再探究了,他想要成為一個讓別人覺得「活著真好」的諮商師,而且根據作者介紹,他還成立了諮商師培訓學院,培訓出更多諮商師來分擔他的案件,這真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完全系統化商業化他的事業,但這些,都不用政府立案並且考取執照嗎?


我最想要知道的,就是有精神疾患的人是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事業,並且好好的,用心的,做好一件可以賴以為生的事情,並且感恩的走完一生。


是怎麼找到屬於自已可以賴以為生的事業的啊!中島輝說他是從社群網站有人傳了一個訊息給他而開始諮商的,這個,如果屬實,那就是命運給他的機會,是外在給他的道路,不是他自己爭取而來的了。我實在不明白,一個自述鬱症時期連沖澡都無法的人 (這我倒是非常相信而且能夠體會),怎麼能夠出版好幾本書,諮商超過一萬人,又自己開車到府諮商拜訪,甚至是創立自己的諮商教育事業,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而繭居在家十年的時候,他又在做甚麼呢?這些,我即使讀完了本書,也還是不知道。


有一種想要被安慰,卻因為理性思考和自身經驗的緣故,無法受到安慰,反而產生了批判的感覺。


-- END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a 維拉寫寫字
84會員
438內容數
維拉寫寫字。不解釋。(創格於2020/11/16)
Willa 維拉寫寫字的其他內容
2025/03/24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失望地發現市面上許多標榜「原子習慣」的書籍,內容空洞、缺乏實用價值,與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實際內容有極大落差,多為勵志故事集錦,缺乏可操作性習慣建議,讀後感缺乏收穫。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失望地發現市面上許多標榜「原子習慣」的書籍,內容空洞、缺乏實用價值,與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實際內容有極大落差,多為勵志故事集錦,缺乏可操作性習慣建議,讀後感缺乏收穫。
Thumbnail
2025/02/04
引言:為什麼選這本書? 當我在圖書館發現《兩次約會見真章:搞清楚他是鑽石還是礦石》這本書時,注意到它有基督教背景,並且由我熟悉的兩性婚姻專家牧師撰寫推薦序。此外,書本篇幅適中,讀起來不會有負擔,因此我立刻決定借閱,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觀念。 這本書提供了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幫助女性在戀愛市
Thumbnail
2025/02/04
引言:為什麼選這本書? 當我在圖書館發現《兩次約會見真章:搞清楚他是鑽石還是礦石》這本書時,注意到它有基督教背景,並且由我熟悉的兩性婚姻專家牧師撰寫推薦序。此外,書本篇幅適中,讀起來不會有負擔,因此我立刻決定借閱,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觀念。 這本書提供了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幫助女性在戀愛市
Thumbnail
2025/01/23
關於寫作用書繼《最高寫作法》之後,我預購了Jemmy Ko的新書《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今天晚上才入手。快速東跳西跳的翻閱之後,我只想要趕快抓緊時間寫點東西更新我的部落格。 書中強調質量產量並重,持續日更,還要有商業價值,但總之,強調「寫,就對了」。我寫了這麼多年部落格,還是看不到甚麼實質利益
Thumbnail
2025/01/23
關於寫作用書繼《最高寫作法》之後,我預購了Jemmy Ko的新書《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今天晚上才入手。快速東跳西跳的翻閱之後,我只想要趕快抓緊時間寫點東西更新我的部落格。 書中強調質量產量並重,持續日更,還要有商業價值,但總之,強調「寫,就對了」。我寫了這麼多年部落格,還是看不到甚麼實質利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本我是非常期待看這本書的,我對作者的生平之悲慘到最後大反轉成光明燦爛抱持著「希望能效仿」的心態。他是怎麼辦到的呢? 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簡介: 中島輝 五歲時經歷養父母連夜潛逃,造成精神創傷,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飽受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強迫症、焦慮症、失智症、過度呼吸症、潰瘍性
Thumbnail
原本我是非常期待看這本書的,我對作者的生平之悲慘到最後大反轉成光明燦爛抱持著「希望能效仿」的心態。他是怎麼辦到的呢? 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簡介: 中島輝 五歲時經歷養父母連夜潛逃,造成精神創傷,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飽受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強迫症、焦慮症、失智症、過度呼吸症、潰瘍性
Thumbnail
書名: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作者:張閔筑 出版:三采 簡介: ​ 「要是我有能力保護自己,就好了。」 「如果當時有人能拉我一把,一切會不同嗎?」 「當他們發現真實的我,還會繼續當我的朋友嗎?」 ​ 教室內不可言說的霸凌、 不被同儕理解的孤獨、 無法交集的平行線父母…… ​ 以親
Thumbnail
書名: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作者:張閔筑 出版:三采 簡介: ​ 「要是我有能力保護自己,就好了。」 「如果當時有人能拉我一把,一切會不同嗎?」 「當他們發現真實的我,還會繼續當我的朋友嗎?」 ​ 教室內不可言說的霸凌、 不被同儕理解的孤獨、 無法交集的平行線父母…… ​ 以親
Thumbnail
你身邊有沒有一種人負面能量爆表?他什麼都看不順眼,也什麼都可以抱怨,然而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他總反覆的把自己的不幸歸咎在別人身上,更喜歡把自已描述成悲劇主角,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 你好幾次試著聆聽和理解,期望這樣的陪伴能安撫他的難受,你相信自己的接納足夠承接委屈,一遍又一遍,你努力的想讓他看見除了兜
Thumbnail
你身邊有沒有一種人負面能量爆表?他什麼都看不順眼,也什麼都可以抱怨,然而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他總反覆的把自己的不幸歸咎在別人身上,更喜歡把自已描述成悲劇主角,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 你好幾次試著聆聽和理解,期望這樣的陪伴能安撫他的難受,你相信自己的接納足夠承接委屈,一遍又一遍,你努力的想讓他看見除了兜
Thumbnail
其實我沒有一字一句地爬完這一本書,是因為我想要歸還這本書了,所以用滑手機的速度翻閱過去。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快速讀完並沒有被救贖的感受。只是作者本身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話,那樣也很好。看了一下書底,這本書有三刷,讓我小小吃了一驚。而且是知名網紅心理師海苔熊幫
Thumbnail
其實我沒有一字一句地爬完這一本書,是因為我想要歸還這本書了,所以用滑手機的速度翻閱過去。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快速讀完並沒有被救贖的感受。只是作者本身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話,那樣也很好。看了一下書底,這本書有三刷,讓我小小吃了一驚。而且是知名網紅心理師海苔熊幫
Thumbnail
當有人說了笑話,我知道該笑,但心裡無感。當有人罵了我,我知道我會生氣,但我無感。當有人做了欺負我的事,我知道我會難過,但我哭不出來。
Thumbnail
當有人說了笑話,我知道該笑,但心裡無感。當有人罵了我,我知道我會生氣,但我無感。當有人做了欺負我的事,我知道我會難過,但我哭不出來。
Thumbnail
我決定還是不要使用標題來寫心得,直接想寫甚麼就寫甚麼地,把這篇心得打完吧。文章太有架構太專業的那種程度,不是我現在的狀態可以的。 我果然還是把這本書看完了。想著應該要準備考試,卻拿起課外書打開來打發時間似的,看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後面沒有前面那麼令人不舒服。 我就是太把書上的話當一回事兒了。
Thumbnail
我決定還是不要使用標題來寫心得,直接想寫甚麼就寫甚麼地,把這篇心得打完吧。文章太有架構太專業的那種程度,不是我現在的狀態可以的。 我果然還是把這本書看完了。想著應該要準備考試,卻拿起課外書打開來打發時間似的,看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後面沒有前面那麼令人不舒服。 我就是太把書上的話當一回事兒了。
Thumbnail
注意到這本書的理由很可笑,只因為網路陌生書友的介紹: 「這是一本被書名和頁數耽誤的好書!」 我開始上網去找尋這本書的簡介, 而決定買下它來閱讀的理由更是簡單得不足以一提~ 「我好奇心理師找心理師的過程。」
Thumbnail
注意到這本書的理由很可笑,只因為網路陌生書友的介紹: 「這是一本被書名和頁數耽誤的好書!」 我開始上網去找尋這本書的簡介, 而決定買下它來閱讀的理由更是簡單得不足以一提~ 「我好奇心理師找心理師的過程。」
Thumbnail
我不是專家,不曾專研過任何憂鬱症、精神疾病的書籍,在這條路上比我還專業的人多到可以繞峨嵋停車場100圈了,就像2016年周杰倫在西門町辦簽唱會的狀況一樣。 有記憶以來,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來自於社群媒體上的社會新聞,以及它旁邊肯定會附加的生命求救專欄。還有,我是幸運的,我的小宇宙中就有3個憂鬱症的家人
Thumbnail
我不是專家,不曾專研過任何憂鬱症、精神疾病的書籍,在這條路上比我還專業的人多到可以繞峨嵋停車場100圈了,就像2016年周杰倫在西門町辦簽唱會的狀況一樣。 有記憶以來,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來自於社群媒體上的社會新聞,以及它旁邊肯定會附加的生命求救專欄。還有,我是幸運的,我的小宇宙中就有3個憂鬱症的家人
Thumbnail
一個憂鬱症患者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的重生之旅。 也許你跟我一樣有著憂鬱症, 也許你跟我一樣很難適應體制內的工作, 也許你跟我一樣身無一技之長, 我承認自己的弱小,摸索不用故作堅強也能活下去的方法, 希望我的故事,也能帶給你追尋自由人生的勇氣。 作者是個日本人,23歲罹患憂鬱症,兩度
Thumbnail
一個憂鬱症患者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的重生之旅。 也許你跟我一樣有著憂鬱症, 也許你跟我一樣很難適應體制內的工作, 也許你跟我一樣身無一技之長, 我承認自己的弱小,摸索不用故作堅強也能活下去的方法, 希望我的故事,也能帶給你追尋自由人生的勇氣。 作者是個日本人,23歲罹患憂鬱症,兩度
Thumbnail
此書推薦給所有現在或過去罹患憂鬱症或擁有憂鬱症朋友家人的人。 作者是曾罹患憂鬱症的大學生,大約從高二確診憂鬱症,因為生在病中的泥沼,在許多因緣下大二時轉系進入心理學系,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認識憂鬱症,並且緩緩地與之相處,把心理狀況、自己的私密日記、家人的無知或無法同理等真實情況完整公開,讓更多人能“進入
Thumbnail
此書推薦給所有現在或過去罹患憂鬱症或擁有憂鬱症朋友家人的人。 作者是曾罹患憂鬱症的大學生,大約從高二確診憂鬱症,因為生在病中的泥沼,在許多因緣下大二時轉系進入心理學系,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認識憂鬱症,並且緩緩地與之相處,把心理狀況、自己的私密日記、家人的無知或無法同理等真實情況完整公開,讓更多人能“進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