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絕望痛苦的日子總會發光》讀後批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原本我是非常期待看這本書的,我對作者的生平之悲慘到最後大反轉成光明燦爛抱持著「希望能效仿」的心態。他是怎麼辦到的呢?

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簡介:

中島輝
五歲時經歷養父母連夜潛逃,造成精神創傷,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飽受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強迫症、焦慮症、失智症、過度呼吸症、潰瘍性大腸炎、圓形禿、斜視等精神病症之苦。二十五歲時,因背負巨額負債,引發恐慌症及過度呼吸症的惡化,有十年的時間繭居在老家。在多次自殺未遂、相當艱困的精神狀態下,以自學研讀心理學及心理治療學,並親身實踐,於三十五歲時克服自身病症。至今,接受臨床諮商的案例已累績超過一萬人,其中有95%的案主恢復心理健康。


有沒有很驚人?我讀完本書之後根本覺得作者簡介是個噱頭。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奇蹟諮商心理師 中島輝的重生自傳」,看到這麼悲慘的前半生,真的是相當絕望痛苦,但是,我所以寄望的,想從本書得到他是怎麼好起來、站起來、尋找到自己可以從事的行業等等細節,作者卻是以非常簡略的方式帶過。

本書章節如下:

第一章 無法相信任何人
第二章 無法喜歡自己
第三章 外出是一件恐怖的事
第四章 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前走
第五章 因為有我必須走上的道路


其中在第四章中提到自殺未遂,不,他根本就沒有自殺被送醫,只是做了一堆自殺準備而已。而且,作者在第二章中提到「超過一百間以上的公司面試失敗」,最後面試上了一間小商社,然後還是放棄去報到,接著就開始打無數的工。這一點都不合理,憑甚麼面試公司失敗,面試打工就能夠成功呢?而且,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有那些令人困擾的精神疾患,怎麼有能力打那麼多種工?


最後是繭居在老家十年,這實在太令人感到詭異了,只用第三章的一個小篇幅在敘述「因恐慌症發作而無法出門」這件事,實在令人太難以置信過了十年,他是怎麼繭居在家的?又是誰在照顧他的起居和採買日常用品的?作者完全沒有提到。


唯一讓我相信作者可能有精神疾患的,還是他的行文方式,閱讀的時候,有一點不太順暢,令人有點不失所措的「忽然一切就好轉起來」。我不知不覺將這樣的行文方式和我之前閱讀自閉症作者《請聽我說》相比,《請聽我說》的行文方式還比較乾淨有條理。


而且,作者沒有就讀諮商輔導相關研究所吧?在日本,心理治療或諮商難道不是醫療行為嗎?難道不需要執照就可以執業嗎?這一切,真是太讓人難以信服了。


但是,我還是翻閱本書兩次以上。


在書中,穿插著一些作者心理諮商的實際案例故事。在故事當中,寫到作者是如何陪伴、開導,甚至到府幫人打掃、做便當給案主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違反諮商倫理的事情吧?就我自己的經驗,異性的臨床心理師,連要幫女性案主擦眼淚,都是不可以的呢!


我沒辦法看完這本書就像作者一樣,從「自殺未遂」到「覺得活著真好」。


而作者現在應該也超過三十五歲了,他所有的病症全部都不藥而癒了嗎?他小時候會幻聽幻覺難道都沒有人帶他去看醫生嗎?他會過度換氣甚至沒辦法好好坐電車,這樣怎麼去打工呢?沉迷於柏青哥然後把打工的錢花掉又再去打工,這不是一個精神疾患嚴重的人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啊!


他說「不知道為什麼活著」自己已經不再探究了,他想要成為一個讓別人覺得「活著真好」的諮商師,而且根據作者介紹,他還成立了諮商師培訓學院,培訓出更多諮商師來分擔他的案件,這真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完全系統化商業化他的事業,但這些,都不用政府立案並且考取執照嗎?


我最想要知道的,就是有精神疾患的人是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事業,並且好好的,用心的,做好一件可以賴以為生的事情,並且感恩的走完一生。


是怎麼找到屬於自已可以賴以為生的事業的啊!中島輝說他是從社群網站有人傳了一個訊息給他而開始諮商的,這個,如果屬實,那就是命運給他的機會,是外在給他的道路,不是他自己爭取而來的了。我實在不明白,一個自述鬱症時期連沖澡都無法的人 (這我倒是非常相信而且能夠體會),怎麼能夠出版好幾本書,諮商超過一萬人,又自己開車到府諮商拜訪,甚至是創立自己的諮商教育事業,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而繭居在家十年的時候,他又在做甚麼呢?這些,我即使讀完了本書,也還是不知道。


有一種想要被安慰,卻因為理性思考和自身經驗的緣故,無法受到安慰,反而產生了批判的感覺。


-- END --


avatar-img
76會員
406內容數
維拉寫寫字。不解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a 維拉寫寫字 的其他內容
這本《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ISBN 978-986-175-668-4),是日本人所寫的書。看到書名,我覺得首先要發現甚麼是「真正的自己。」 甚麼是真正的自己,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所以我拿起了這本書來瀏覽閱讀。 書的大意大概就是像書名一樣,列舉了一些技巧,例如「改變動腦的方式」
《請聽我說》ISBN 978986702499-2 「我沒有病,我只是個性不同」 這本由日本14歲自閉症少年寫的書,我不知道為何自己受到吸引。在特殊教育講座之後,從書攤拿起來翻閱的時候,就一直有所共鳴。 我想,一定是那簡單又簡潔的字句給了我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沒有甚麼艱深難懂的術語,我
《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ISBN 978-986-510-133-6 這是文字工作者劉銘揚離職系列的第三本書。我看過他的上一本書讀書筆記心得在此。 說實在話,總的來說,作者非常始終如一的強調著自己的人生哲學,我認為是「如果能花更少的錢,工作能夠更快樂,也能夠想做自己想做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ISBN 978-957-13-7676-9 讀書動機 會找這本書來讀,主要是因為對劉揚銘這個人感興趣。一個網路上的報導短片讓我知道他,又或許可能是他的人生理念很夢幻,所以引起了我的興趣。諸如「像我這樣的人都可以活下去了,你一定也可以」的名言,可能都會吸引我吧?
會知道萬力豪牧師(Peter),是從一位主內肢體傳給我的「真情部落格」影片, 知道他的。那一集萬力豪牧師作為特別來賓,接受主持人的訪問,娓娓道來曾經的人生經歷,顯得自在又從容。不過,我之所以會對他印象深刻,還是因為這一集訪問的高潮主題是「憂鬱症」。 萬力豪牧師在加拿大長大,是華僑子弟,所以他講
蔡嘉佳是個人名,不是書名。她第一本所出的書籍是《親愛的我》,之後還有《廢文》,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網路上還有查詢到《慢慢》。 注意起她,是因為她和林奕含一樣都是美女作家,都有精神疾病。但蔡嘉佳所得到的社會回饋,可能比林奕含還要多吧?蔡嘉佳除了是作家,還是現身說法的講者,她在《親愛的我》中提到的初衷是
這本《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ISBN 978-986-175-668-4),是日本人所寫的書。看到書名,我覺得首先要發現甚麼是「真正的自己。」 甚麼是真正的自己,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所以我拿起了這本書來瀏覽閱讀。 書的大意大概就是像書名一樣,列舉了一些技巧,例如「改變動腦的方式」
《請聽我說》ISBN 978986702499-2 「我沒有病,我只是個性不同」 這本由日本14歲自閉症少年寫的書,我不知道為何自己受到吸引。在特殊教育講座之後,從書攤拿起來翻閱的時候,就一直有所共鳴。 我想,一定是那簡單又簡潔的字句給了我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沒有甚麼艱深難懂的術語,我
《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ISBN 978-986-510-133-6 這是文字工作者劉銘揚離職系列的第三本書。我看過他的上一本書讀書筆記心得在此。 說實在話,總的來說,作者非常始終如一的強調著自己的人生哲學,我認為是「如果能花更少的錢,工作能夠更快樂,也能夠想做自己想做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ISBN 978-957-13-7676-9 讀書動機 會找這本書來讀,主要是因為對劉揚銘這個人感興趣。一個網路上的報導短片讓我知道他,又或許可能是他的人生理念很夢幻,所以引起了我的興趣。諸如「像我這樣的人都可以活下去了,你一定也可以」的名言,可能都會吸引我吧?
會知道萬力豪牧師(Peter),是從一位主內肢體傳給我的「真情部落格」影片, 知道他的。那一集萬力豪牧師作為特別來賓,接受主持人的訪問,娓娓道來曾經的人生經歷,顯得自在又從容。不過,我之所以會對他印象深刻,還是因為這一集訪問的高潮主題是「憂鬱症」。 萬力豪牧師在加拿大長大,是華僑子弟,所以他講
蔡嘉佳是個人名,不是書名。她第一本所出的書籍是《親愛的我》,之後還有《廢文》,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網路上還有查詢到《慢慢》。 注意起她,是因為她和林奕含一樣都是美女作家,都有精神疾病。但蔡嘉佳所得到的社會回饋,可能比林奕含還要多吧?蔡嘉佳除了是作家,還是現身說法的講者,她在《親愛的我》中提到的初衷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經歷生意上的失敗和心理健康問題後的感悟和成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經歷,以及對身邊人和人性的觀察和認識。文章表達了對過去和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正能量。這些內容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靈成長,並帶有正面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我從沒讀過一本回憶錄,因為我對於他人的生平事蹟不感興趣。然而這次以「患有躁鬱症的精神科醫生」的獨特身分勾起我極大的興趣。 先說明躁鬱症的基本資料,患者情緒非常反覆不定,不是狂喜而充滿幹勁,就是暴力、幽暗而瘋狂,生活與理性平靜絕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心理學書籍,透過對話的形式探討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是以一位青年和一位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透過五個夜晚的深入交談,揭示了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自我成長和幸福的深刻見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心靈的啟發,更是一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經歷生意上的失敗和心理健康問題後的感悟和成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經歷,以及對身邊人和人性的觀察和認識。文章表達了對過去和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正能量。這些內容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靈成長,並帶有正面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我從沒讀過一本回憶錄,因為我對於他人的生平事蹟不感興趣。然而這次以「患有躁鬱症的精神科醫生」的獨特身分勾起我極大的興趣。 先說明躁鬱症的基本資料,患者情緒非常反覆不定,不是狂喜而充滿幹勁,就是暴力、幽暗而瘋狂,生活與理性平靜絕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心理學書籍,透過對話的形式探討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是以一位青年和一位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透過五個夜晚的深入交談,揭示了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自我成長和幸福的深刻見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心靈的啟發,更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