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管他的,就是要有盼望》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會知道萬力豪牧師(Peter),是從一位主內肢體傳給我的「真情部落格」影片, 知道他的。那一集萬力豪牧師作為特別來賓,接受主持人的訪問,娓娓道來曾經的人生經歷,顯得自在又從容。不過,我之所以會對他印象深刻,還是因為這一集訪問的高潮主題是「憂鬱症」。


萬力豪牧師在加拿大長大,是華僑子弟,所以他講道時常常中英夾雜,有的時候國語講不出來的詞句,他會以英文來說明。書中他自述自己小的時候有強迫症,青少年時候有憂鬱症,還曾經進入過精神病院「留院察看」,而在病院中的一個夜晚,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安,他稱之為「神蹟之夜」,問了母親,才知道那時候教會都在為他代禱。


其實他本人講得很精采的,只是不知道怎麼,我重述起來,就是這樣簡短直白,一點都不吸引人。簡單的說,就是上帝改變了他。他本來受父親影響想要當醫師,卻因為經歷神,「受到呼召」,大學畢業決定去念神學院,朝著當牧師的路邁進。

說實在話,我還是不知道所謂「受到呼召」是怎麼回事兒。如果把calling,翻譯成「天職」,那麼我還比較羨慕。甚麼是我的天職呢?怎麼樣才會知道呢?這也是為什麼我的部落格自我介紹會用那句話...我一直在摸索「自己是甚麼」What am I ? 好像只有自己成為一個「甚麼」,能夠靠「甚麼」活下去,別人才算認識你。而我年近不惑,還是相當困惑。


萬力豪牧師說得精神病院是國外的精神病院體系,所以當我聽到讀到他描述的,就知道那是和台灣完全不同的情形。請不要問我為什麼會知道。整集真情部落格花了很長的時間,討論萬牧師青少年的憂鬱和狂躁,以及生無可戀的來龍去脈。


原來促發點來自於一封給爸爸的信,萬牧師寫給爸爸的信件被轉給了醫師,醫師判定他可能對社會有危險,所以勒令他「收押」應該沒有「禁見」就是了。這可讓我相當不解,他的爸爸為什麼可以有醫師的電郵,或者收件方式?而憑著一封信,醫師可以判斷誰要住院觀察、誰不用?


不過最扯的還是「神蹟之夜」。我說扯不是批判的意思,更正確得來說,我倒希望自己也可以擁有像「神蹟之夜」那樣舒心自在平安臨到的感覺。只是這樣子,憂鬱症就好了嗎?


萬牧師說他有吃藥,減藥,停藥,直到痊癒。


精神疾病會痊癒嗎?醫師會有勇氣決定精神疾病的患者可以「停藥」嗎?如果一切都是真的,沒有任何誇大,那麼,萬牧師阿!你遇到了一個還算不錯而且勇敢的醫師呢!

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後面,都會附上幾個「心的練習題」,例如第一章「破碎」的「心的練習題」中,就有一題「你有那些脆弱的點?你都用甚麼方式來轉換或克服?」並要求寫一段關於克服脆弱的祈禱文。本來我是打算利用「心的練習題」來當作我寫作部落格缺乏靈感的時候都題目,但,終究我沒有如此執行。有很多練習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例如「你現在渴望甚麼?」乍看到此題,我還真一時間答不上來。


好久沒有充滿希望的感覺。偏偏這本書叫做《管他的,就是要有盼望》。


萬牧師曾經為要不要出版此書傷腦筋,想到自己要公開自己的過去,他覺得赤裸。他赤裸,那我在這裡寫著這些,就是衣服包緊緊的了嗎?他後來的想法是:「如果連像他這樣的人都仍有希望和未來,那麼像我這樣的人也依定能有希望和未來。」


呃…...,萬牧師明明在外國服事過遊民和邊緣人,他的人生是還想跟誰比慘嗎?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位文字工作者,劉揚銘,我會注意到他也是因為一個短片,其中他自述「像我這樣都可以活下去了,別人一定也可以」,諸如此類的話。


我想說,你們你們,都以為自己是最慘的嗎?更何況,人在受苦的時候,總只能感覺到自己的痛苦,就算是看到別人比較慘,也不會比較好的,好嗎?


這不是一本難讀的書,也是一本令人放心最後一定會是好結果的書。


只是我還是覺得奇怪,為什麼總是有正常人可以很泰然的表示「聽到神對我說」「主告訴我」如何如何,因為在宗教裡面,所以不會被當成幻聽幻覺嗎?


那麼,主啊,也求您這樣對我吧!讓在做每一個決定,之前,可以聽到您的指導,讓我放心您總是會在我的生命中不離不棄。讓我知道一切上帝都會供應。


雖然我是沒有感動要走宗教的職業路啦!但我會記得很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參加一堂英文崇拜,外國牧者在台上「呼召」大家說有感動願意為主在國外做工的,請站出來。我記得我因為生氣上去站的人太少,所以我有跑上前去,不只是為了湊數,那時的信心之堅定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一種病?反正上帝如果要用我,我跑也跑不掉不是嗎?如果上帝不用我,我想出國去也只是跟團旅遊而已吧?


雖然很多年過去了,我卻還記得自己曾經在呼召時跑上前的舉動。但那又如何呢?


現在的我,其實甚麼都不敢確定了。立約或毀約,這個教派和那個教派,我也不想管那麼多了。反正目前還死不了,所以還是需要想辦法先活下去,繼續活著走一步算一步,不要步步驚心就好了。


萬力豪牧師講道時,是有著舞台魅力的。他們教會也經營許多自媒體,要找到他的身影或聲音並不難,只是,每次Podcast講道動輒四十分鐘起跳,我總沒耐心聽完...。你加油,我加油。掰掰。

-- END --

avatar-img
76會員
407內容數
維拉寫寫字。不解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a 維拉寫寫字 的其他內容
蔡嘉佳是個人名,不是書名。她第一本所出的書籍是《親愛的我》,之後還有《廢文》,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網路上還有查詢到《慢慢》。 注意起她,是因為她和林奕含一樣都是美女作家,都有精神疾病。但蔡嘉佳所得到的社會回饋,可能比林奕含還要多吧?蔡嘉佳除了是作家,還是現身說法的講者,她在《親愛的我》中提到的初衷是
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為出書作家的書,我有點失望。但是排版很容易閱讀,一頁大標題配上一篇文章,所以還可以看得下去。 書名很聳動,賺進版稅一億元,其實是指日本的情況,幣別也是日圓。但是這本書的英文書名翻譯成Live on the royalties from your books,指的是「靠版稅過
前言 在這一章的扉頁上,引用了魏樂德寫的話:「世俗的瑣事,似乎總是不斷讓人煩擾、心思分散,最終偏離了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目標……這的確是當今現實的情況,因為在各行各業人們所持的成功標準,模糊了人的眼目,也就認不清自己到底應該做些甚麼。」 前言感想 正如同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是否自己類似中年危
For 20230918讀書會 本章大意 在《工作是一份禮物》第二章〈國度的禮物〉中提到:「神使每一個人擁有自己的國度。我們自己的國度裡有些甚麼呢?我們的國度就是我們的生命。」,舊約中好的君王掌管王國就是順從神的旨意並以神的愛為生命的中心。想要獲得傑出的成就,就要全心全意反覆練習。如同我們的
關於王乾任 (Zen大) 所著的《作文課沒教的事:培養寫作力的6項修練》(LINK)不是一本很好讀的書,意思是,它不是一本會讓人翻開第一頁,就一直被作者的文筆吸引到最後一頁捨不得放下的書,它不是。因此,好不容易將它讀完,我鬆了一口氣。 就看完書整體印象而言,如同上述所說,這不是一本吸
關於我對陳雪的《寫作課》讀後感(1) 在 這裡。 又是隔了好久才把這本書整個讀完。後半段的〈輯二:用最低的現實,成全最多的理想──給創作者的10個建議〉,寫得也相當動人。然而,或許是斷斷續續的讀,這次我沒有讀到流眼淚了。 陳雪很強調規律的寫作,我反思自己,明明想要每天抄寫勵志英語,卻沒有達成;明
蔡嘉佳是個人名,不是書名。她第一本所出的書籍是《親愛的我》,之後還有《廢文》,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網路上還有查詢到《慢慢》。 注意起她,是因為她和林奕含一樣都是美女作家,都有精神疾病。但蔡嘉佳所得到的社會回饋,可能比林奕含還要多吧?蔡嘉佳除了是作家,還是現身說法的講者,她在《親愛的我》中提到的初衷是
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為出書作家的書,我有點失望。但是排版很容易閱讀,一頁大標題配上一篇文章,所以還可以看得下去。 書名很聳動,賺進版稅一億元,其實是指日本的情況,幣別也是日圓。但是這本書的英文書名翻譯成Live on the royalties from your books,指的是「靠版稅過
前言 在這一章的扉頁上,引用了魏樂德寫的話:「世俗的瑣事,似乎總是不斷讓人煩擾、心思分散,最終偏離了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目標……這的確是當今現實的情況,因為在各行各業人們所持的成功標準,模糊了人的眼目,也就認不清自己到底應該做些甚麼。」 前言感想 正如同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是否自己類似中年危
For 20230918讀書會 本章大意 在《工作是一份禮物》第二章〈國度的禮物〉中提到:「神使每一個人擁有自己的國度。我們自己的國度裡有些甚麼呢?我們的國度就是我們的生命。」,舊約中好的君王掌管王國就是順從神的旨意並以神的愛為生命的中心。想要獲得傑出的成就,就要全心全意反覆練習。如同我們的
關於王乾任 (Zen大) 所著的《作文課沒教的事:培養寫作力的6項修練》(LINK)不是一本很好讀的書,意思是,它不是一本會讓人翻開第一頁,就一直被作者的文筆吸引到最後一頁捨不得放下的書,它不是。因此,好不容易將它讀完,我鬆了一口氣。 就看完書整體印象而言,如同上述所說,這不是一本吸
關於我對陳雪的《寫作課》讀後感(1) 在 這裡。 又是隔了好久才把這本書整個讀完。後半段的〈輯二:用最低的現實,成全最多的理想──給創作者的10個建議〉,寫得也相當動人。然而,或許是斷斷續續的讀,這次我沒有讀到流眼淚了。 陳雪很強調規律的寫作,我反思自己,明明想要每天抄寫勵志英語,卻沒有達成;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抑鬱症、憂鬱症的這麼多,憂鬱症的人如果心思一直放在自己得失利害:你怎麼看待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是不是喜歡他,不喜歡我?你是不是孤立我?你是不是冷落我?如果一直看到這些,憂鬱症很難好,而且會強化自己自私的個性。如果一直去做善事,像我們「觀音山 搶救海鱺媽媽」救這些生靈,勸人家多戒殺護生
我現在超級想看以前自己的無名小站到底寫了甚麼(雖然網路上有時光機可以回去但看不到留言啊!!) 所以打算來週更一下我的人生,以後還可以回顧, 就像我很喜歡回顧ig以前po過的限時, 這週最讓我印象深刻應該就是聽了「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徐譽庭」 https://www.youtube.com/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從憂鬱與每日焦慮,創業失敗到面對家人無法明白為何自己存在的憂慮,前幾年開始被無形干擾,經歷了父親生病,終於從這10年來那黑暗的幽谷中,慢慢的走了出來。 為了不讓我寫的內容是影響了聖嚴師父,我特別把內容移到另篇文章,來表述我這段時間感謝聖嚴法師以及我的家人與朋友的感謝之情。 頂禮「聖嚴法師」
Thumbnail
從救贖的手段來看,基督教更強調他力救贖,即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犧牲;而佛教則強調自力解脫,通過個人修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最終的解脫。 基督教的救贖觀將救贖視為神的特權,只有通過信仰基督才能得到拯救;而佛教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修行和覺悟達到解脫。 存在心理學更傾向於佛教的救贖觀。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小蓮一邊在護理辦公室翻閱新接收的病人個案病歷,一邊輕輕嘆氣說了一句:「怎麼又是望子成龍的家長累事?」她想起了剛剛才出院的一個華裔青年,本來是醫科學生,他因為承受不了功課和家人的壓力,屢次想自尋了結生命,所以被送到精神專科部門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輔導、抗抑鬱藥物和小組互動的療癒過程,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抑鬱症、憂鬱症的這麼多,憂鬱症的人如果心思一直放在自己得失利害:你怎麼看待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是不是喜歡他,不喜歡我?你是不是孤立我?你是不是冷落我?如果一直看到這些,憂鬱症很難好,而且會強化自己自私的個性。如果一直去做善事,像我們「觀音山 搶救海鱺媽媽」救這些生靈,勸人家多戒殺護生
我現在超級想看以前自己的無名小站到底寫了甚麼(雖然網路上有時光機可以回去但看不到留言啊!!) 所以打算來週更一下我的人生,以後還可以回顧, 就像我很喜歡回顧ig以前po過的限時, 這週最讓我印象深刻應該就是聽了「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徐譽庭」 https://www.youtube.com/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從憂鬱與每日焦慮,創業失敗到面對家人無法明白為何自己存在的憂慮,前幾年開始被無形干擾,經歷了父親生病,終於從這10年來那黑暗的幽谷中,慢慢的走了出來。 為了不讓我寫的內容是影響了聖嚴師父,我特別把內容移到另篇文章,來表述我這段時間感謝聖嚴法師以及我的家人與朋友的感謝之情。 頂禮「聖嚴法師」
Thumbnail
從救贖的手段來看,基督教更強調他力救贖,即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犧牲;而佛教則強調自力解脫,通過個人修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最終的解脫。 基督教的救贖觀將救贖視為神的特權,只有通過信仰基督才能得到拯救;而佛教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修行和覺悟達到解脫。 存在心理學更傾向於佛教的救贖觀。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小蓮一邊在護理辦公室翻閱新接收的病人個案病歷,一邊輕輕嘆氣說了一句:「怎麼又是望子成龍的家長累事?」她想起了剛剛才出院的一個華裔青年,本來是醫科學生,他因為承受不了功課和家人的壓力,屢次想自尋了結生命,所以被送到精神專科部門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輔導、抗抑鬱藥物和小組互動的療癒過程,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