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時候,他的能力真的比較好、年紀真的帶給了他一些經驗。而這時候他似乎很有理由可以「糾正」別人。這是理性優越感的陷阱。
我最近發現,有時候喜歡溫和、婉轉勸導別人,不要驕傲、不要有菁英的驕傲的人,其實往往最高傲。
這是一條非常模糊的分割線,究竟是良藥?還是高傲的人自我保護?
我先解釋我的觀點:
當今天有人對別人評價說,對方太高傲導致人和不好的時候。其實往往是因為,他本身是一個高傲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的評價。
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價值有強烈的渴望認同感,也可以說是不安全感。他們需要試圖在否認別人上,建立自我意義。
而這種人如果是有一些地位或是年紀,會特別喜歡用教導或是糾正的方式,來建立自我價值。
例如
「年紀大的,喜歡開頭說,我年輕的時候,就懂....」
「你現在還年輕,所以容易...」
難道,這些教導都沒價值嗎?其實不一定
因為有時候,他的能力真的比較好、年紀真的帶給了他一些經驗。而這時候他似乎很有理由可以「糾正」別人。這是理性優越感的陷阱。
雖然從邏輯上來剖析,這樣的價值建立完全沒有價值。
因為如果你的價值建立在,你覺得你比別人好。
但是你不停貶低別人,覺得別人沒有價值。
那麼即便你比沒價值的人好,那你是否也沒什麼價值?
回過頭來說
差別在兩個點,「教導不會努力展現自我的成果」 以及 「教導不會拼命把失敗歸因給你」
如果一個人,在糾正別人的時候,是不停地說自己怎麼做?做得多好?而不是從你的立場說明,具體上應該怎麼改進?高機率,他其實在展示理性優越感。
另外,大家出社會一段時間以後,我想大概都有感覺。沒有一個人一無是處、大家都是優缺點參雜。因此一個專案的失敗、產品的失敗,很低機率全是一個人錯。跟組織、跨部門等都有很高的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糾正,一直用這樣的句型「你做了什麼才導致什麼?」那麼高機率,在推鍋,以展示自己的優越。
這時候理性優越感告訴他們:「我是在指出事實,這並不是高傲,而是我懂得比他們多。」
寫到這裡,下一個問題就是,我今天評價這個人高傲,是否也可能是因為我高傲?要怎麼逃離「高傲的陷阱」
方法就如同尼采提出「權力意志」概念的時候,也同時提供了解方。就是透過提問,打破現有的權力意志,透過價值重估,建構新的權力意志。
具體回歸到這個案例,我認為要提問以下幾個問題,是好的解構方式:
「如果我是他,為什麼我會這樣做?」
「為什麼我需要給他意見?失敗都是因為他嗎?」
多提問,為什麼他要這樣做?為什麼他要聽我的?我的意見真的比較好嗎?以這樣的方式解構自己,也解構別人的行為,不要讓高傲成功固化權力意志。
畢竟「謙遜並非看輕自己,而是少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