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優越感的陷阱:如何辨別偽裝成教導的高傲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有時候,他的能力真的比較好、年紀真的帶給了他一些經驗。而這時候他似乎很有理由可以「糾正」別人。這是理性優越感的陷阱。

我最近發現,有時候喜歡溫和、婉轉勸導別人,不要驕傲、不要有菁英的驕傲的人,其實往往最高傲。

這是一條非常模糊的分割線,究竟是良藥?還是高傲的人自我保護?


我先解釋我的觀點:

當今天有人對別人評價說,對方太高傲導致人和不好的時候。其實往往是因為,他本身是一個高傲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的評價。


高傲的人,容易產生社會性比較。


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價值有強烈的渴望認同感,也可以說是不安全感。他們需要試圖在否認別人上,建立自我意義。

而這種人如果是有一些地位或是年紀,會特別喜歡用教導或是糾正的方式,來建立自我價值。

例如

「年紀大的,喜歡開頭說,我年輕的時候,就懂....」

「你現在還年輕,所以容易...」

難道,這些教導都沒價值嗎?其實不一定

因為有時候,他的能力真的比較好、年紀真的帶給了他一些經驗。而這時候他似乎很有理由可以「糾正」別人。這是理性優越感的陷阱。


雖然從邏輯上來剖析,這樣的價值建立完全沒有價值。

因為如果你的價值建立在,你覺得你比別人好。

但是你不停貶低別人,覺得別人沒有價值。

那麼即便你比沒價值的人好,那你是否也沒什麼價值?


回過頭來說

那麼,真的教導跟為了展現高傲差別在哪裡?


差別在兩個點,「教導不會努力展現自我的成果」 以及 「教導不會拼命把失敗歸因給你」

如果一個人,在糾正別人的時候,是不停地說自己怎麼做?做得多好?而不是從你的立場說明,具體上應該怎麼改進?高機率,他其實在展示理性優越感。

另外,大家出社會一段時間以後,我想大概都有感覺。沒有一個人一無是處、大家都是優缺點參雜。因此一個專案的失敗、產品的失敗,很低機率全是一個人錯。跟組織、跨部門等都有很高的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糾正,一直用這樣的句型「你做了什麼才導致什麼?」那麼高機率,在推鍋,以展示自己的優越。

這時候理性優越感告訴他們:「我是在指出事實,這並不是高傲,而是我懂得比他們多。」


高傲的人就是透過這種方式來強化「權力意志」


寫到這裡,下一個問題就是,我今天評價這個人高傲,是否也可能是因為我高傲?要怎麼逃離「高傲的陷阱」

方法就如同尼采提出「權力意志」概念的時候,也同時提供了解方。就是透過提問,打破現有的權力意志,透過價值重估,建構新的權力意志。

具體回歸到這個案例,我認為要提問以下幾個問題,是好的解構方式:

「如果我是他,為什麼我會這樣做?」

「為什麼我需要給他意見?失敗都是因為他嗎?」

多提問,為什麼他要這樣做?為什麼他要聽我的?我的意見真的比較好嗎?以這樣的方式解構自己,也解構別人的行為,不要讓高傲成功固化權力意志。


畢竟「謙遜並非看輕自己,而是少想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1/15
謝謝分享!認同!已收藏~已引用!!
Carry Kuo-avatar-img
2025/01/13
我會盡量不在別人沒問時提出所謂的建議,這會讓他人覺得自己被貶低,進而產生防衛心態><
avatar-img
Samuel的沙龍
90會員
115內容數
除了翻譯各國新聞以外,會將過去演講的一些主題內容放上來。閒暇之餘,分享一些PM心得,歡迎參訪。
Samue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2
人生有許多的不幸,有些悲傷,你找不到,也沒必要硬加上道理。但你心裡至少,要為現在所擁有的事物,感謝過去一切發生的悲劇。 這篇文想談談「如果」與「覆盤」,我之前一直在想,他們兩者的區別。
Thumbnail
2024/06/22
人生有許多的不幸,有些悲傷,你找不到,也沒必要硬加上道理。但你心裡至少,要為現在所擁有的事物,感謝過去一切發生的悲劇。 這篇文想談談「如果」與「覆盤」,我之前一直在想,他們兩者的區別。
Thumbnail
2024/05/08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2024/05/08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2024/04/20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悲哀,我認為現代知識焦慮是一個象徵性的悲哀圖騰,也是許多人面臨的困境。 我最早聽到知識焦慮一詞,是在網路上曾經很火熱在討論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話題。當時提及販賣焦慮,並沒有特定指某一段內容,更像是在指責,把透過讓現代人焦慮,來宣傳知識付費的各種行銷手段,都稱為販賣焦慮。
Thumbnail
2024/04/20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悲哀,我認為現代知識焦慮是一個象徵性的悲哀圖騰,也是許多人面臨的困境。 我最早聽到知識焦慮一詞,是在網路上曾經很火熱在討論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話題。當時提及販賣焦慮,並沒有特定指某一段內容,更像是在指責,把透過讓現代人焦慮,來宣傳知識付費的各種行銷手段,都稱為販賣焦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任何關系中,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彼此間地較量。 即便是在好的關系都會存在一些博弈的現象,誰高誰低,誰在關系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性格太軟的人,必然會在關系中遭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 但如果今天在這件小事上忍耐一下,明天又在另一個問題上謙讓一下,長此
Thumbnail
在任何關系中,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彼此間地較量。 即便是在好的關系都會存在一些博弈的現象,誰高誰低,誰在關系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性格太軟的人,必然會在關系中遭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 但如果今天在這件小事上忍耐一下,明天又在另一個問題上謙讓一下,長此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都有被批評過或是批評別人的經驗,受到批評的當下經常會出現從焦慮、不安再到自我懷疑,最後演變成憤怒的情緒。我們都渴望被接受,希望自己受到歡迎,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別人批評時會感受到困惑和受傷,心裡出現「為什麼你要這樣說我?」、「我平常做的不夠好嗎?」等自我懷疑。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都有被批評過或是批評別人的經驗,受到批評的當下經常會出現從焦慮、不安再到自我懷疑,最後演變成憤怒的情緒。我們都渴望被接受,希望自己受到歡迎,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別人批評時會感受到困惑和受傷,心裡出現「為什麼你要這樣說我?」、「我平常做的不夠好嗎?」等自我懷疑。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年少無知,會當眾跟自吹自擂的傢伙說:“如果你真的那麼厲害,大家一定會看到的,你又何必從早到晚都在說自己有多威風呢!”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年少無知,會當眾跟自吹自擂的傢伙說:“如果你真的那麼厲害,大家一定會看到的,你又何必從早到晚都在說自己有多威風呢!”
Thumbnail
這件事情, 從開始在職場或是跟一些人往來的時候,不管認識多久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從老到小都是一樣的結果。只要用這一個招數,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會露出原形,沒有任何一個人有過例外。 不管跟對方是否熟識,只要你懂得使用這個招數,快則幾個月,慢則一年內就可以看出對方的缺點而且非常容易分辨出他的原來本性。實際觀察
Thumbnail
這件事情, 從開始在職場或是跟一些人往來的時候,不管認識多久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從老到小都是一樣的結果。只要用這一個招數,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會露出原形,沒有任何一個人有過例外。 不管跟對方是否熟識,只要你懂得使用這個招數,快則幾個月,慢則一年內就可以看出對方的缺點而且非常容易分辨出他的原來本性。實際觀察
Thumbnail
當一個人陷入自我迷茫 . 自大傲慢的世界時 , 不用跟他說太多大道理或自己的 (第一人稱視角) 認識 , 這樣只會讓他更討厭你而已。 一個人做錯時 , 通常只會一錯到底 , 而且會死不認錯 , 不願意打臉自己說過的話 通常做錯事情或者遇到事情總是想用逃避或憤怒解決的人 , 都是因為自己對自己不夠自信
Thumbnail
當一個人陷入自我迷茫 . 自大傲慢的世界時 , 不用跟他說太多大道理或自己的 (第一人稱視角) 認識 , 這樣只會讓他更討厭你而已。 一個人做錯時 , 通常只會一錯到底 , 而且會死不認錯 , 不願意打臉自己說過的話 通常做錯事情或者遇到事情總是想用逃避或憤怒解決的人 , 都是因為自己對自己不夠自信
Thumbnail
我們如何超越聰明人 ? 許多聰明人都有一種毛病 : 先入為主。 或許他們太有自信,眼裡只有自己,與他人意見不合的時候,只會搬出外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溝通不在一個頻道,往往用氣勢壓人。 又或許他們以為自己擁有優異的專業能力,就代表對任何事情都有準確的判斷能力,結果常常在不熟悉的領域犯錯,這是聰明
Thumbnail
我們如何超越聰明人 ? 許多聰明人都有一種毛病 : 先入為主。 或許他們太有自信,眼裡只有自己,與他人意見不合的時候,只會搬出外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溝通不在一個頻道,往往用氣勢壓人。 又或許他們以為自己擁有優異的專業能力,就代表對任何事情都有準確的判斷能力,結果常常在不熟悉的領域犯錯,這是聰明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遇過身邊總是有一些人很愛吹噓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厲害,還會說很多人要找他幫忙只是他沒有時間或挑三揀四的,說到底就是他有能力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自我膨脹者有什麼特質呢?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遇過身邊總是有一些人很愛吹噓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厲害,還會說很多人要找他幫忙只是他沒有時間或挑三揀四的,說到底就是他有能力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自我膨脹者有什麼特質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