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果山,我們最常聽到企業說:「人很難找」、「留才很困難」、「訓練完又被挖角了」……
但我們也想反問一句:企業真的有用策略在看待人力資源嗎?
過去人資常被視為「支出單位」,目標是減少人、降低薪資成本。但今天這個快速變動、強調創新的時代,如果還把人當成本看,企業未來可能會很辛苦。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什麼是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SHRM),以及它為什麼是企業走得穩、走得遠的關鍵。

策略性人資管理到底是什麼?
想像一下,你開了一間餐廳,夢想是讓它變成連鎖品牌,你會怎麼規劃?
- 一定不只是今天有幾桌客人
- 你會想:五年後我要開幾間分店?需要幾個主廚?有沒有穩定的內外場團隊?
這就是策略性人資的思維——不是只看眼前缺幾個人,而是用長期、整體、系統的方式規劃整個人力佈局。
它強調的不只是「人力補足」,而是:
- 人才怎麼來?
- 要怎麼選、怎麼培養、怎麼留下來?
- 要怎麼讓這些人幫企業達成大目標?
而且不只是HR的事,每個主管、每個部門都要參與進來,才能真正落實。
跟傳統人資有什麼不同?
傳統人資像是在幫忙「補破洞」:缺一個會Excel的,就上人力銀行找、叫來面試、排進編制,結束。
策略性人資則像是在蓋一座橋:從一開始就要知道這條橋要通往哪裡,需要什麼材料、哪些工法,然後一塊一塊拼起來。
舉個例子:
- 傳統:面試完錄取就結束了
- 策略性人資:會追蹤新人的學習歷程、安排導師、設計培訓路徑,幫助他融入、貢獻、留下來
這中間最重要的差別是——是否以企業的整體目標為中心來設計人資制度。

企業會不會投資人力資源,跟這幾件事有關:
老闆怎麼看「人」
如果一個老闆覺得「員工就是要盯緊、不要偷懶」,那他會設計很多績效監控系統;但如果他相信「給人空間,他們會做出驚喜」,他可能更願意花心力培養團隊、鼓勵創新。
簡單說:管理者怎麼看人,就會怎麼管人,也會決定公司願不願意投資人資。
想短期還是長期
很多人資制度的成效,不是今天做明天就有效。例如訓練、接班梯隊、內部輪調……這些都要時間醞釀。如果企業只看當季報表,就很難耐住性子做這些事。
員工好不好找
如果市場上的人才很多,而且進來後不需要太多培訓就能上手,那企業可能就不會想自己花時間慢慢養。但反過來說,如果人才很稀有,公司就必須自己養、自己留,這時策略性人資的重要性就會放大好幾倍。
產業性質
像科技、研發、顧問這類產業,人才就是資產,失去人就等於失去競爭力。相對來說,如果是高度標準化、可替代性高的工作,企業可能會以制度控管為主,人資策略則會偏簡化。
那企業該怎麼開始做策略性人資?
花果山常跟企業夥伴分享三個重點步驟:
- 釐清你要去哪裡:公司未來3~5年的方向與目標
- 盤點你現在有誰:現在的員工能力、潛力與缺口在哪
- 設計一條人才養成路徑:用培訓、輪調、考核、激勵制度,把對的人留在對的位置
不用一次做完,但每一小步,都是走向更穩健企業的關鍵一環。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一直相信,人才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最有力的推手。我們秉持著:
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我們希望企業不只是生存,更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價值與影響力。
我們想聽聽你怎麼看,來留言聊聊吧!
- 你現在的公司在人力資源上,有策略嗎?還是只是缺人就招?
- 你自己有被公司當成「長期培養」的對象嗎?你怎麼看這樣的感受?
- 如果你是主管,你會怎麼設計一套符合你部門的策略性人資制度?
想深入了解企業如何設計策略性人資系統?或想知道怎麼把你們的人才養起來、留下來?
歡迎加入花果山成長基地的官方LINE,和我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