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你可以習慣不在意》:放下執念,找回內心平靜的62個生活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平安文化出版

平安文化出版

▐ 簡介:

本書以禪的思想為出發點,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帶讀者重新調整心態,回到「當下」這個瞬間,用62個生活練習,引導我們放下執念、結束內耗、傾聽內心。

當你不再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再為過去懊悔、為未來焦慮,你會發現:人生的不安與執著無所不在,但你可以選擇,不讓它們困住自己。學會不被左右,就是在好好照顧自己。




你有過這種時刻嗎,看似很堅強,但其實只是怕被看穿?我們真的能做到,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嗎?


在談論這個問題以前,我想先謝謝平安文化和釆芹捎來《你可以習慣不在意》這本書,為前陣子焦慮不安的我,重新拾回一點力量,也讓我更明白「禪」這條道路,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這是我第一次讀枡野俊明的書,該怎麼說好呢,他的文字有種很親切、溫暖的感受,雖然書中有很多人生哲學和勵志的話,但他並沒有用說教的口吻讓讀者放下,反而是以一次次的提醒,讓我們明白,人生是可以更簡單、更自在的。


譬如在序章裡,作者提到:有些人在內心產生負面情感時能夠自行「重新調整」,人生就會變得輕鬆愉快。我很認同這點,回頭想想,我的「調節系統」其實算不錯,雖然偶爾會遇到卡住、出現小故障的情況,但不必花太久的時間就修好了,這是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的地方。


不過,那些懷疑自己的時刻,我當然也有碰過。例如曾聽某個朋友說,感覺我好像活得很自在,彷彿不在意別人眼光似的…我當下沒想太多,直到回家後我才意識到:有嗎?我看起來是這樣嗎?沒有吧?我根本超級無敵在乎啊!(吶喊)


即使外表裝得很泰然自若,但在內心深處,我知道自己不是不在乎,而是「不希望別人知道我在乎」,所以假裝堅強、假裝灑脫、假裝很chill,即便以為沒有,但時不時還是抱持一種「希望別人覺得我很出色」的想法在過日子。


作者在書中談到很多面向,但字裡行間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人生雖然充滿許多挑戰,但只要願意坦誠地看見真實的自己、原諒錯誤、捨棄執著,那我們就能一點一點的,從混沌裡找回平靜,然後慢慢持續前進。


就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那樣,我也會不斷反思自己在上面表現的模樣,是否太快樂、太有活力,會不會成了一種假象?但是,展現好的自己就等於虛偽嗎?選擇分享自己願意分享的樣子,這難道不好嗎?

當我們陷入社交、職場、媒體中的比較與焦慮,便很容易忘記自己本來是誰、想成為誰。

感覺就像戴各種面具,以前不懂,覺得自己好像一直無法以真面目示人,但其實,我可以擁有不同形狀啊,這不是什麼壞事。某種程度上,我們都經營著不一樣的自己,在適合的時候,展現脆弱、失落的那一面,那時候的自己,會讓人更深刻地認識你,卻不會減少大家對你的認同。


-


記得曾經聽過一句話,好像是這麼說的: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自己過得很平凡(痛苦),那表示你其實是很幸福的。聽起來像心靈雞湯吧?但我想這句話背後的含意,或許是在指——能思考這件事的本身,就代表自己還有餘裕去探索活著這件事,甚至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學習如何轉化。


枡野俊明的書裡有很多段落,其實就是要幫助我們,在這個快速運轉的世界中,找回「留白」、「放下」的能力。這很符合我現在的狀態,我就像站在兩者之間:一邊嘗試付出,一邊練習放下,這種矛盾很奇妙,因為我常把「付出」跟「期待回報」綁在一起,當我投入越多,越要時刻提醒自己別太在意結果,心裡自然會拉扯。


然而,就如作者所說的「共好」、「利他」等觀念,不帶目的性地對人好,不計較、不強求、不比較,也不爭奪,反而能讓一段關係走得更長久,不是犧牲自己,更不用需要去證明什麼,只要想著每段緣分都是因緣聚合而來,不再對結果執著,保持善念,人與人的連結也會變得自然。而這一個過渡期也值得珍惜,因為這正說明,我在朝向更穩定、自由的自己邁進。


話說回那位朋友,在談到「他眼中看起來的我」以前,是因為他說,自己身邊的人時常告誡他:要有人生規劃。我覺得,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不好,只是那位朋友一直把那句話放在心上——因為別人是這樣、因為大家都是這麼生活的,他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因為沒有達到眾人眼中的「標準」。

我和他說:如果是我,我只會向對方說…嗯,我知道了。好吧,其實當下我說得更直接,甚至表情還很討厭,但整體而言,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講到這邊,就得提一下書中對於「常識」和「道理」的區分。這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混用,許多人覺得它們差不多,包括我也是反覆思考很久,甚至還去問GPT能不能解釋得更簡單給我聽,我覺得有些例子還滿易懂的,譬如:

吃飯要用餐具、出門要穿鞋…這些都是「常識」,但若從「道理」來看,有些文化或地區,覺得赤腳走路也沒問題,所以穿不穿鞋根本沒關係,重點在於,尊重他人的身體與選擇,不強迫別人這件事;再舉一個例子,譬如女性應該結婚生子,這是社會曾經的共識,但不一定是合理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權利。


或者,在某些社會中,男性留長髮或穿裙子被視為不合「常識」,但從「道理」來說,這不傷害他人,為什麼不行?這邊也想問問大家,你覺得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常識,但未必是「道理」呢?


就拿自媒體來講,大家都說要拼命產量、要頻繁更新才能成功,這確實是目前自媒體圈的「常識」,但這是「道理」嗎?我覺得不一定。如果你為了迎合常識,把自己逼到厭世、崩潰,反而違背了「不傷害自己」的道理…我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會更新得那麼慢(嗯?

說不定,很多時候我們執著的,或許只是社會的常識,而非真正的道理。


-


只是,雖然明白其中道理,卻免不了還是會被外界牽著走、被人所影響,要做到真正地不為所動是很困難的。關於這點,作者告訴我們:不用硬碰硬地對抗環境,而是可以隨風飄動,就像白雲一樣,雲會四處飄,但其本質並不變。反觀我們也是,可以順勢而為,但不喪失核心自我。


在嘈雜的環境中,還能夠保持寂靜,那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講到這邊,突然想起有書友曾於限動分享過,在外面看書這件事…老實說,我無法在車上看書,也不太會聽音樂閱讀,我只能待在完全安靜的地方,尤其更常待在家裡讀書,因為但凡一點聲音,我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會被拉過去。


當我越急著想靜下心,反而越會失去那種純粹的專注…我以為自己的內心已經夠平靜了,但說不定,我可能並沒有自認為地還要了解我自己吧?但是,能夠覺察自己的變化,這份自我觀察的頓悟,是不是也是一種適應環境的方式呢?


如同那些偶爾「故障」的時刻,能夠意識到這點,然後不急不躁地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去調整,不做無謂的掙扎,淡然接受自己,這本身就是一種很棒的進步。當開始對身邊一切懷有感恩,放下要掌握什麼的強迫感,給自己留點空白,讓心靈有喘息的空間,即使生活仍有煩惱,但心卻會變得更柔軟而穩定。


作者也將這份「感恩與珍惜」放在那些,由於熟悉而忽略了某些人或事的價值上。譬如他提到,禪宗在用餐之前,一定會唸《五觀偈》,其中有一條是「忖己德行,全缺應供」意思是「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戒行,能夠接受這一餐」,我覺得這點很特別!


我們不能因為難得一見的食材就倍加珍惜,平時常用的、隨處可見的食材,就漫不經心,無論是任何食材,都要充滿真心誠意,好好對待食材的生命。書中將道元禪師藉由對待食材的方法,教導我們必須用相同的方法處理人際關係,也就是說,謙虛對待每一個人很重要。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這種經驗,因為趕著要做什麼事情,而隨便吃吃解決一餐呢?我還記得,有次我曾聽媽媽說過:「唉…如果有發明吃一顆藥,就能飽的藥丸就好了。」當下我只覺得這想法挺有趣的,但現在仔細想想,如果為了追求效率而放棄慢慢享受的感覺,似乎有點可惜呢。


另外,書中也有提到,可以透過回顧一天所發生的事,將那天的每個瞬間都當作唯一的存在,然後去珍惜。就像是寫日記,寫下發生的事或自己的心情等等,以「今天就到此結束」為這一天做完總結,然後上床睡覺,讓自己每天都能保持一顆嶄新的心,迎向明天的到來。


而這正是禪中「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每天都重整心態,以開放的心去迎接未來,用好心態去吸引好緣分,用柔軟的心去接住自己與別人,珍惜眼前的每個「當下」,保持謙遜,並且持續修煉。


枡野俊明在書中鼓勵我們,把生活化繁為簡,哪怕是每天睡前一句簡單的自我對話,也能讓自己和內在的連結更深。像我一邊閱讀、一邊內觀,甚至用文字為自己留下心靈足跡這般,它可能會成為某個人的光,也有可能不會,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所以,我還是會繼續分享下去,並且持續漫步於自己的節奏裡。

重點在於,我不用急著成為誰,只要不忘記自己是誰,就好。


-


最後來個輕鬆的小結尾吧。當我扒開書衣,摸到裡面像是牛皮紙的質感時,覺得好療癒好喜歡,加上背後的日文字,感覺更有禪的意境了!這本書的章節每個都不長,短短的很容易閱讀,加上作者輕柔的筆觸,真的每讀完一章,就產生很多思考。


譬如說,第一篇內容有提到「少安勿躁」這個詞,因為覺得意思跟「稍安勿躁」很像,所以我去查,才發現原來「稍安勿躁」是誤傳後流行的用法,這在古文中找不到來源,嚴格來說是誤用,但因為已經被廣泛接受,也幾乎沒人覺得怪,甚至字面理解起來也能通順…

就像「莫名其妙」其實最早不是形容事情讓人搞不懂,而是形容自己「無法說出原因」的情緒,但現在大家都用來說「這件事好奇怪、我搞不懂」,我覺得這個發現挺有意思的。


而且每一章節最後,還有一篇專欄做小總結,個人很喜歡,甚至連目錄都幫你標好號碼,對於我這種計畫每天讀多少章節的人來說,實在很加分!


而關於作者枡野俊明,透過這本書以及查找資料時才發現,他不只是日本著名的禪僧,還是個國際級庭園設計師。他將禪修的精神融入於自己的作品和人生中,不光只是停留在書本裡,更是他在長年實踐中所打磨出的生活態度,也因此,我在閱讀的過程裡,總能感受到一種落地的踏實感,這些文字讀起來並不會遙不可及,因為這書裡所呈現的,是一個人真實的人生體會。


不過,雖然書中有很多不錯的見解或體悟,但我覺得,也並不是全都適用的。譬如在公司關係上的方法好了,作者提到上司的目的是藉由訓斥的方式鼓勵,激發下屬的幹勁,他們期待下屬的成長,但下屬的感受可能完全相反…雖然我相信有這麼一回事,但其實真的不一定是這樣,有些上司是純粹想罵人而已。


可是撇除這些,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我覺得這本特別適合晚上睡前閱讀,它就像是一種提醒,若你正處於人生中,某個很重要的蛻變,那這本書就是你這段路的旅伴,當你感到焦慮時,很適合讀讀這一本;感到迷茫時,也很適合拿出來看看;覺得自己自信心爆棚時,更應該把這本書隨身攜帶(?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當我讀到第五篇時,其中一章的內容讓我聯想到自己,那個總是自以為了不起,認為「我什麼都知道」的自己。但這邊就不說太多了,等各位自己去翻翻閱讀吧!


最後的最後,我很慶幸這本書於此刻出現在我的生命裡,雖然還沒能做到真正的不在意,甚至常常陷入在乎與放下的矛盾裡,但至少,我已經走在練習的路上了。


那麼你呢?是否也和我一樣很在乎?還是已經能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了呢?




書名|你可以習慣不在意

作者|枡野俊明

譯者|王蘊潔

出版|平安文化


🌟喜歡這篇內容的話,歡迎追蹤我

🌟「加入沙龍」以防漏掉新文章

🌟成為會員獲取獨家影評、主題系列

🌟也歡迎小額支持,讓我持續創作♡

🌟如有工作或合作邀約,歡迎寄信➭ apple519489@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äzzŸ ✎﹏觀影 | 閱讀人森
76會員
102內容數
一個關於書籍、電影,還有生活片段的慵懶角落,試著用影像與文字探尋世界,也在故事與生活間尋找自己。
2025/08/18
老實說,我曾經也懷疑過,光是讀完《祕密》,就能改變人生並且幸福?這聽起來幾乎像是一種奢望。但隨著這些年的歷練及經驗,拿起這本書閱讀時,都會不由自主地點頭承認書中的每句話,並且,我發現宇宙是真的會幫助你,其實它到處都暗藏著線索,等著自己去挖掘…
Thumbnail
2025/08/18
老實說,我曾經也懷疑過,光是讀完《祕密》,就能改變人生並且幸福?這聽起來幾乎像是一種奢望。但隨著這些年的歷練及經驗,拿起這本書閱讀時,都會不由自主地點頭承認書中的每句話,並且,我發現宇宙是真的會幫助你,其實它到處都暗藏著線索,等著自己去挖掘…
Thumbnail
2025/04/04
我們應該學會保護好自己的內心,先懂得理解自己的情緒,在之後面對離別、憂鬱感、孤獨感、空虛感、挫折感等讓人飽受折磨的情感時,才能慢慢調節自身狀態,好好地撐過每一天。撐起內心的保護傘,即使外面滂沱大雨,也不用感到害怕或擔心,相信自己手中的傘,它絕對足夠成為你堅固的盾牌。
Thumbnail
2025/04/04
我們應該學會保護好自己的內心,先懂得理解自己的情緒,在之後面對離別、憂鬱感、孤獨感、空虛感、挫折感等讓人飽受折磨的情感時,才能慢慢調節自身狀態,好好地撐過每一天。撐起內心的保護傘,即使外面滂沱大雨,也不用感到害怕或擔心,相信自己手中的傘,它絕對足夠成為你堅固的盾牌。
Thumbnail
2025/03/30
雖然做的事是自己想做的,但要獲得認同與經濟上的回報,需要付出許多時間與努力…這本書聊的就是那份付出,同時也探討了什麼夢想是即使放棄、或犧牲部分生活也要實現的。在這本書中,你不只能感受到作者對待創作的熱情和毅力,他的經驗談也能成為你面對困難時,撐住你繼續往前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3/30
雖然做的事是自己想做的,但要獲得認同與經濟上的回報,需要付出許多時間與努力…這本書聊的就是那份付出,同時也探討了什麼夢想是即使放棄、或犧牲部分生活也要實現的。在這本書中,你不只能感受到作者對待創作的熱情和毅力,他的經驗談也能成為你面對困難時,撐住你繼續往前的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Thumbnail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停地思考,醒著在想、睡著了也在想,可能因為某人一句話我們失眠一整晚、可能因為某人一個眼光讓我們「腦補」好多故事。活在別人想法中的我們因此用許多框架框住自己,在這本書中由各種角度說一則則小故事,與我們探討是否該用這個看法看自己、看別人。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停地思考,醒著在想、睡著了也在想,可能因為某人一句話我們失眠一整晚、可能因為某人一個眼光讓我們「腦補」好多故事。活在別人想法中的我們因此用許多框架框住自己,在這本書中由各種角度說一則則小故事,與我們探討是否該用這個看法看自己、看別人。
Thumbnail
庸人自擾讓人生空轉、內心不平、生命空轉
Thumbnail
庸人自擾讓人生空轉、內心不平、生命空轉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靜心的幾種方式,以及靜心對身心健康的好處,並引用了幾本相關的書籍。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靜心放鬆身心,並提升自我意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靜心的幾種方式,以及靜心對身心健康的好處,並引用了幾本相關的書籍。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靜心放鬆身心,並提升自我意識。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療癒心靈的書,適合在疲累時或是睡前閱讀,讀完後讓人心開意解。它給人平靜、安穩、恬適、自在的感覺,內容充滿了作者經過時間的洗禮後所淬煉出來的智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三個特別有感的部分,包括需要愛的關係和安靜地與自己相處,愛自己的具體表現,以及不將就的人生。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療癒心靈的書,適合在疲累時或是睡前閱讀,讀完後讓人心開意解。它給人平靜、安穩、恬適、自在的感覺,內容充滿了作者經過時間的洗禮後所淬煉出來的智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三個特別有感的部分,包括需要愛的關係和安靜地與自己相處,愛自己的具體表現,以及不將就的人生。
Thumbnail
本篇文章反思老子思想中所強調的「單純」的力量。文章分享了克服公開演說焦慮的個人經驗,指出放下控制與恐懼,回歸單純分享的重要性。冥想練習鼓勵讀者釋放心靈重擔,體驗單純的喜悅,提倡全然投入當下,擁抱內心的覺醒與輕盈。
Thumbnail
本篇文章反思老子思想中所強調的「單純」的力量。文章分享了克服公開演說焦慮的個人經驗,指出放下控制與恐懼,回歸單純分享的重要性。冥想練習鼓勵讀者釋放心靈重擔,體驗單純的喜悅,提倡全然投入當下,擁抱內心的覺醒與輕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