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分享😊

AI 圖
兩天的工作坊,已間隔三個月,是時候回顧了,看兩天經歷了些什麼。
💝同理心工作坊:跳躍式感想
不知為何,我猛地回想起多年前參與「無結構心理團體」的經驗。那是場災難,我受夠漫無目的這件事了!有機會再詳細展開談吧。
別擔心,工作坊沒有災難,迎接我的是深度的自覺與考驗。

我得說,上完課有點挫折,原來「同理心」並不簡單,大家還真小瞧了同理心。特別是深度及高層次的同理,不是共感強就能達成的。
必須清楚辨識出情緒、完整擷取到定義。Get到第二層情緒表示比常人厲害,要是精準抓到第三層的情緒,表示你人在雲端達成「高層次同理心」境界了。
這需要深度傾聽、考驗觀察力、自我覺察。更要體會對方的感受、情緒、想法、行為、意義、期待、需求等等。
我最喜歡上課開頭和下午課程的開場。
老師會融合完形理論用類似「催眠」「冥想」的方式,引導我們閉上眼睛,調整坐姿,將雙手輕輕放在膝蓋上。聽著老師沉著、微微振動的音質,引導我們依照順序掃描、覺察、安撫身心狀態,並將心神放在「此時此刻」。
非常有效!我也非常喜愛!因為,第一天課程剛好撞期「大罷免投票日」。人到了教室但我心完全沒到,多虧老師這番操作,安放我的心,好專注在課程上。
更別說隔天,我整個情緒大崩潰。能落地回到Here and Now實在太棒了!
(老師大談立場,和我截然不同QQ,鍛鍊同理心大好機會)
老師透由MV、影片、分組練習、討論、團練、心理劇等媒介。一層層帶我們靠近「同理心」的本質、態度和技巧。
強調平時可以看影片鍛鍊「同理心」。聽了有點心動,但兩天課結束後,我想想那也太累了,看影片不就是放鬆用的嗎?先不要吧!
其實,課程資訊量大爆表,老師很認真地提供給我們滿漢全席,要是沒有修習過心理、輔導、社工等內容,較吃力些。好在我曾補習過心輔相關課程,勉強受得住。
更難的是接受概念後,馬上切換成「助人工作者」直接回應。
特別是「心理劇」。前一秒還在「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堅定站在A立場,闡述A的感受及想法;下一秒,得切換到「助人者」,邊穿著A的鞋子,邊說出對方聽得懂且有感的「同理」語句。
這簡直太難了我!不!我們都覺得很難!但,實打實的知識吸收搭配深度演練,更能加深實作的印象與能力。所以,我是痛並快樂著?(有什麼毛病)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成為鞭策自己成長的養分。
(錢都砸下去了,老師使出渾身解數訓練我們,希望我們滿載而歸)
💝負傷的療癒者
分享欲耽擱,為何呢?回去翻翻行程表,一是家國地緣政治的關心,二是安排了不少課程與活動,三是親人身體出狀況等。2025真的是特別魔幻的一年啊。
再加上,一個關鍵的因素。
第二天下午,課程播放《愛的厘米》片段時,看著看著我眼淚嘩嘩直流。瞬間,我被複雜的情感與痛楚給淹沒,腦袋嗡嗡作響發疼,呼吸不順地顫抖。一切來得太突然,整個招架不住,我明白它擊中了某個創傷。很久沒在公眾場合出現這無法控制的局面了,弄得我狼狽不堪。
時間有限,影片播完前,我試著穩住自己,抽離「過度共感」。但開關打開像踩了油門,難以平復。我只能靠心中「自我對話」,接受所有情緒和狀態,不斷安撫自己來踩煞車,並強烈自我暗示,努力壓下「失控狀態」。
影片結束,我好不容易止住淚水。老師卻早已察覺,看向我的方向,輕聲說了句「你還可以」嗎?我扯了扯嘴角,點點頭說了聲「可以」,收下老師關切的眼神,倍感溫暖。後續,同組同學熱心接下演練機會,讓我無後顧之憂。
而我趁機安頓好自己,恢復原本的狀態。
或許,有人會感到不可思議。但,切換成功就是如此。我還是那個我,不過是受傷的部分被喚醒罷了。而且,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刷新了我穩定下來的速度,重點是如實接住承載我所有的一切狀態。
後續,別組同學好心提問:「若個案的情境觸發助人者的創傷怎麼辦?」
老師:「負傷的療癒者,多少會遇到。這時候,如果你不是心理師,以不要去觸及更深的心理層面的方式來工作是可以的。承受不了的話,可以轉介出去」
當下我被「負傷的療癒者」一詞給吸引了。
*榮格認為:「具備療癒能力的人,之所以有療癒力量,在過去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遭遇過一定程度的創傷」
理解這些,將自己的經驗轉化為療癒中的養分,也是療癒者莫大的幸福吧。
💝內心的種子發酵
有些東西需要時間梳理
和不配得感、逆境經驗共處,需要自我覺察,加乘轉換自己的意念和想法。某些情況衝擊下,需要點時間醞釀。
原來,被淹沒的感覺和狀態我無法操控。難怪分明自認同理心高,卻說不出確切的情緒,無論對他人或自己都難以表達,不得不表達時容易挾帶情緒。其實是潛意識在保護自己。
為避免過度壓抑或情緒爆發,提升覺察、自我對話、情緒自然流露等等需自我修練,必要時尋求專家協助,是為自己負責任的做法。
💝童年逆境經驗改變大腦結構
不代表成年人就不會被影響喔。學習自救找方法,大腦部分結構能夠改善,但得接受有些印記不會全然消失,至少「讓大腦重新學習安全感與自我調節」,這是你我都可以做到的自救法門。
(請AI整理出了相關資料,再另外分享,拆分2篇)
💝AI下對指令,提供職涯中肯的建議
想必有人為創傷感到困擾,影響職涯或生涯決策。我試著向AI下指令,且大致提供創傷內容、反應、影響,AI能給到足夠中肯的建議。
But,大前提是你的指令下的夠精確夠好。實驗過後,AI推薦與不推薦的職業選項與工作型態,我特別有感,算滿到位的感覺。
(彙整不易,有機會再適時分享)
(也歡迎找我諮詢,隱私保密提供協助,AI下對指令。非心理諮商請注意!)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理解創傷,並非是為了逃避,或刻意塑造成「外在歸因」。當看見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會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任何挑戰。
(有機會,再補充「督導」後反思)
PS. 當寫得出來,等同自覺、疏通和自我對話到一個段落囉~
💝延伸文章推薦
🔗如何自我覺察
🔗如何自我對話/自我療癒
🔗童年逆境經驗 X 憂鬱症
(以上,為工作坊課後分享。若影響到生活、工作、求學,請找心理諮商師或臨床心理師協助減壓疏通,或找身心科診斷,視情況開藥)
.洽詢職涯/生涯諮詢服務🤙請私訊臉書/粉專
.或來信 izyu.sya@gmail.com
.歡迎追蹤希雅Sya🦐|加入沙龍🛋️|按愛心❤️|分享親友🥰
.給創作者滿滿的能量、肯定、支持,好帶來更多精彩的優質內容
.找我聊聊或合作請至Sya(希雅)

















